“风吹这杨柳那唰啦啦啦啦啦……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香粉她的脸上搽,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
有袄无红花,有“鸡”(鸡年)没有鸭,娃娃背身上,初二没回家。
大年初二雷打不动地回娘家,今年未能履行。不过去还了一个愿,也算突破了历来无仪式感的生活空洞,过得不虚枉。
给娘亲报告今年的过年计划是去北京玩几天时,娘亲竟开心到激动的程度,仿佛要去的是她。
我明白这原因,对北京的向往是上一辈人不约而同的约定俗成的心心念念。所以我能带着公婆为他们圆此一梦,以娘亲之感就如同代替她也去了,意义可见一斑。
失算的计划
原本还为此计划一致称快,因为预想春节期间就算出游也大多去南方、海边吧?北京非本地人比重那么高,肯定会“人少不拥挤,车少淡雾霾”。
然而一下这最早一班火车直奔天安门的路上,才露出此猜测不可靠的端倪。那乌泱泱的阵势,在未能预料到的五级寒风中显出东西南北各地人的顽强出游力。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升旗仪式,即便远到前方人群如千重山,都能感受到声波一样传来的激动。只是不知是否忽略:激动的是升旗这件事?还是激动本身?
哪里都又出现开放大假时各景区的人满为患,各种S形排队、各种更改原方案、各种未能如愿。
到处都能时不时入一耳:“还以为过年这没啥人呢,怎么都不好好搁家过年出来干嘛啊……中国人真就是多……”是啊,为什么呢?因为大家也都是这么想的。
“过年回家”,被“传统文化”的各种演绎渲染了几年,还是没能“守”住家。事实上过年的风俗似乎愈发不能迎合新时代的后生了,都琢磨创新过年,琢磨换个方式表达对上辈人敬孝,过个有意思有意义的年。于是,不再拘泥于实体上的“家”。不是也有云:爸妈在哪,哪里就是家。于是各种自愿的或不自愿的,各种认为花钱受罪或认为苦也甜的,都奔波在体味各种潮流节日的路上。
是中国年太显隆重?还是中国人太图讲究?为过个年,大社会在隆重折腾和浓情铺垫,小家庭在作~~有句话流行于现在,叫做“从前什么都很慢”,从前的感情也很专,没有各种媒介去宣传,依然能完好地履行在各种模式下的情感方程。然而如今到处浓妆渲染,挑逗公众被煽情的底线,到底是更人文更具人性化了?还是担心人类会忘了自己从哪里来?我却觉得,感情这个东西,得被人淡忘到什么样的角落和程度,才会还需要外界去提醒你?
话说回来,为什么不能把物质简化程度简化情感也简化?~活到此终于明白什么叫简单的生活,以及为什么渴望简单的生活。并且相信,并不是所有追求此的人都深刻明白此涵义和意义吧。
孩子的心思
以为带孩子出门是身体上的磨练(体能和意志力)和精神食材上的提升(眼界的开阔),但真的因大小而异、因人而异。
孩子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意识如果不是足够接近成人,多半积极性都会给各种排队和计划的变更分分钟消磨殆尽。
你以为他真是喜欢外出,其实他只是对不一样的公共交通工具和方式感到好奇。
你以为他喜欢动物园科技馆等对小孩有用、小孩“应该感兴趣”的场所,其实他只是更愿意涉猎不在家里而在不一样的酒店住宿的新鲜感。
当然也是非常考验家长在各种出游受挫及上老下小拖家带口处理压力的心性,所以与其说孩子的磨练?不如说是自身的锤炼。
经验
经验并非都是毒鸡汤,还是需要有针对性的总结的。
丁酋年初二,不一样的春节,是记。
简年9:初二不回娘家门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