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石破天谈紫砂:曝光紫砂以假充真的花样

石破天谈紫砂:曝光紫砂以假充真的花样

作者: 石破天紫砂老程 | 来源:发表于2022-08-12 19:36 被阅读0次

    紫砂假壶多,花样还不少。市场那么乱,教会你几招。

    第一,“以泥充砂”,即以非紫砂材质壶冒充紫砂壶。从理论上讲,紫砂壶的原料应为宜兴紫砂。我国的某些地方也出产“紫砂”,也生产“紫砂壶”,并做成纪念品出售,但这种“紫砂壶”与宜兴紫砂壶在功能方面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

    因紫砂壶名扬海外,制作紫砂壶容易获利,山东、河北的一些农民便就地取材,用黄泥制壶,再加以涂抹染饰,冒充紫砂壶,在某些市场大量上市。这种泥壶一般用模具制作,造型呆板;敲击时声音发闷,不似紫砂壶那样清脆;

    如将外皮“包浆”洗掉,黄泥就露出来了。这类壶既不具备紫砂壶透气性能好的特色,也不具备瓷壶易于清洁的优点,确实无法使用。

    福建还有很多陶土,看起来和紫砂泥料也差不多,市场上很多用福建陶仿紫砂,新手很难辨别。

    第二,现在在宜兴出现了借助化学手段炮制“化工泥”冒充紫砂的情况,应引起紫砂壶购藏者的注意。在宜兴丁蜀镇,一些炼泥作坊通过铁红粉等化学物质和普通陶土拌和,专门生产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的“化工泥”,销售给私营企业和当地农民。这些农民利用“化工泥”生产出形形色色的“紫砂壶”,然后浆这些所谓的“紫砂壶”销往四面八方。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宜兴许多工艺大师及高级工艺美术师只能通过各自的努力,采集和采购正宗紫砂泥料。可能是制售者们认为北方的消费者不大了解紫砂原料的性能,容易蒙混过关,因此用“化工泥”制作的“紫砂壶”也大量出现在京、津等地的市场上。特别是那些超体积大容量的巨型壶以及各种雕塑摆件,用假“紫砂”做的更多。

    第三,“以新充旧”,既以新出窑的紫砂壶冒充古代、近代或“文革”前的现代紫砂壶。划分文物艺术品的新与老,不同的品类有不同的年限。像紫砂壶这样的东西,综合其材质、工艺及存世量等因素,一般以“文革”为限,“文革”前的壶称为老壶,“文革”以后的则称为新壶。很多人喜欢老壶,于是便有人专门将新壶做旧,当做老壶来卖。新出窑的紫砂壶,有人用墨汁、鞋油甚至沥青将壶的里外反复涂染,有的壶里还故意放几根废茶叶,以示是长期用过的老壶。这类壶虽然材质为紫砂,但用的也是低级或劣质的紫砂,因为制壶者是靠“伪装”赚钱的,而且赚的是“小钱儿”,不会舍得投入好砂料。

    第四,“以生充熟”,即以新出窑的壶冒充养过的壶。“玩壶一族”的一大乐趣在于“养壶”,材质好、工艺好的紫砂壶一经精心“养”过,壶身显出光润沉静,古雅绝伦,令人爱不释手。一些制壶者和售壶者抓住紫砂壶收藏爱好者这一心理,通过用浓茶汁、食油、酱油、醋、糖、中药分别染色或调和在一起染色,或加温蒸煮为壶“包浆”,以及壶内设置茶锈等手段,将带着窑光和火气的新壶伪装成养过的壶,骗取人们的喜爱。与“以新充旧”的手法相比,这种“以生充熟”的手法目的主要在于伪造壶的品相和品位。

    第五,“以赝充名”,即以非名家壶冒充名家壶。前面所说的“以泥充砂”、“以新充旧”、“以生充熟”,固然是一些制壶者或售壶者欺骗紫砂壶收藏爱好者的常用伎俩,但这样毕竟只能蒙蔽初入此道者。买主上当一次,最多几次,就会识破;况且这些壶一般售价不会太高,经济损失有限。假冒名家壶中,属低仿的,砂料、器型、工艺、印章、风格明显不对,比较容易识别;属高仿的,各方面都比较到位,似是而非,不像又像,最难辨别。买,怕上当;不买,又舍不得。按真品买,一旦买错,损失惨重。即使玩过很多年虎的人,面对真品与仿品的判定,也不一定有多大的把握。

    近些年来,假名家壶把紫砂壶市场搅得很乱。不懂的人瞎买,懂的人不敢买。价格低的,明假,没人要;价格高的,人们怕挨宰,连问都不问。这样一来,草木皆兵,恶性循环,使得名家壶市场阵阵低迷。在宜兴的丁蜀镇,以仿冒名人名作为业的紫砂作坊不在少数。对于已故工艺大师顾景舟及当代著名陶艺家蒋蓉、徐秀棠等人的作品,仿冒者尤其多。这些以制假售假为业的紫砂作坊居然宣称“要谁的有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破天谈紫砂:曝光紫砂以假充真的花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nq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