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该是我过得最自在的一段时光,无须做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无须见不想见却不得不见的人。只顾把饭吃饱了、觉睡足了,剩下的便全与我的本性相契——让这颗心在一片诗性净土里逍遥自得。刘禹锡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陋室、陶渊明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田居,想必描绘的都是我这种安乐自足的境遇吧。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心态有些自闭,作为青年人实在不可取。青年人应该多跟朋友在一起玩耍啊,哪怕是聊聊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什么意思呢?
他们很显然是另一类人,是唯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找到乐趣的人,所以肯定难以理解我这种自足于心的乐趣。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差异,他们玩手机,大多是玩些多人联机的游戏、看些热播的电影电视剧、关注些大家一起讨论的娱乐文化,即便是偶尔写起文章来,他们也是写给别人看的;而我这种人则相反,自己的快乐自己消受,没必要让他人知道,玩起手机来也一样,很少玩一些需要合作意识的联机游戏,一旦玩就很容易坑队友,而个人竞争类的则可以考虑,看电影电视剧时则很少发弹幕,遇到精彩部分就惊叹一下、遇到幽默部分就笑一下,但很难有闲心去跟别人分享心得;而且相比于这些较热烈的事,听音乐与写文章占据着我玩手机的更多时间,因为在我看来,音乐与文章都蕴含着美的气质。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就理解不了我的这种乐趣,所以也就丧失了相应的发言权。
在家这段时间,烦恼肯定也是有的。比如突然接到学校部门里的工作任务,往往会令我刚刚还舒缓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而且还免不了着一些技术困难,真是猝不及防。还有学校退住宿费的事,只听通知下了,我却一直没在我妈手机上看到钱到账的短信,急得我经常给财务处打电话,却常吃闭门羹,足足等了一个多月才算落了这块石头。另外有关火车票、镶牙的事,现在还没办完,琐事就更是一大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就只好尽人事听天命罢。
然而在这种大体无事的生活环境里,烦恼只是些杂音,快乐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在家这段时间,我进可攻退可守。进,可以筹划考研事宜,参与家庭内政与内务,传授妹妹人生哲理与做事方法,还能打开窗户纵览尘世百态;退,可以读古今哲人才子们的文章与书籍,欣赏美妙的音乐与视频,将卧室与客厅物品摆放得有模有样,以及关上屋子拉上窗帘尽情地睡觉。
最常挂念的还是文学和哲学,文学方面,读完了《傲慢与偏见》、《聊斋志异》两卷、《名人传•米开朗琪罗部分》,以及许多常读集子里的文章,印象最深的当属散文第一善本《古文辞类纂》,无论用来取法写文还是陶冶性情都十分有益,除此以外,还在网上完成了很多阅读;哲学方面,先后读完了《庄子》、《道德经》、《论语》、《大学》、《大学》、《中庸》、《孟子》、《反杜林论》、《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加上网上经常看的西方哲学的视频讲座和常翻的《印度哲学通史》,算是把世界哲学都大致了解了一遍,切实的利益肯定不能立刻见到,但我相信时间久了肯定能有所会悟的。要说我最服膺的,那应该是佛家哲学,虽然现在不能彻悟其理,但它所提倡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却无疑是我知之恨晚却又似曾相识的箴言,我想,这应该是我最向往的归宿吧。
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这段时间宅在家里的快乐只有我自己清楚,至于能将心中有过的快乐全都写尽,我想这正如维特根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我语言的边界即是我世界的边界”,想必是辞不达意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