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自律的解释:
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自律。早就听到耳朵都长茧子了的话题,今天我还是再想来说说。
一个有趣的现象:
又到周末了,终于能好好放松下了。
哦,不,脑海里突然想起一个调研报告还没有开始写。
先休息下先,毕竟是周五,好好让身体休息下。
搞笑的是,一直到周日晚上加班才把报告写出来。
另外一个很有趣的看书“目标”,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
今天开始要一个月看5本书。
于是,跑到书店买了一大堆书回来。
两个月过去了,书才刚开封,有些书连包装都没拆。
恩,书保存得挺好。
给自己点个赞。然后心安理得让那些书继续维持原样。
于是,生活中常常都有常见的案例:
1.看了一篇研究报告说要早睡早起,于是马上定个目标:从明天(周六)开始,我11点睡觉,6点钟起床。
第二天,睡醒后一看时间,怎么8点了,好困,继续睡会。
2.都说运动好,于是去小区健身房办了张健身卡,去了一个月后,坚持不下去了,几个月后,健身卡不见了。体重又增加了几斤。
3.说好下班后写个心得或者总结,发现回到家已经8点多了,于是说:“算了,太累了,不想写”。
···
很多心安理得的理由,造就了很多不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发生。安逸心态下的享受,必定会让人持续性地“颓废”。
自律的核心是啥?
“恒心+心态”。
到底怎么自律,怎么样的自律才是你能坚持的。
1.自律需要仪式感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有个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名叫《推迟吃棉花糖》。
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颗看上去非常好吃的棉花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只能吃一颗棉花糖,如果等15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留下孩子和极具诱惑的棉花糖。
关上之后.秒,10秒,50秒,2分钟,4分钟,8分钟,13分钟,14分30秒。。。。不到15分钟的时间三分之二的小孩都把盘里的棉花糖吃了。当然也有孩子耐心的等了15分钟,最终得到了两块糖。
实验并没有完,更有意思得事情来了。
十五年后,研究人员找到这些已经是十八、十九岁的小孩们。他们吃惊的发现,那些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很大一部分都有一些行为上的缺陌:他们没考上大学,成绩不佳,有些辍学了,有些虽然还在读书,但是成绩很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与同学相处的也不太好而那些沒有吃棉花糖的小孩,他们百分之百都很成功。他们成绩很好,做事更有计划,对未来都有自己的规划,更善于社交,他们不会沉迷于某物而不能自拔,过得也更开心,人生发展得非常顺利。
有什么启发?
我看后,突然发现,其实自律没那么玄乎。
选择告诉我们,越自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其实,自律这个话题很多都知道,也有自己尝试过,但为什么最后都是以失败为告终呢?
假设你今天要完成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让你很是头疼,因为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完全要由自己从零开始。但这个时候,离完成的时间尚早,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想可以晚点做,反正也不着急。
好,我们换个角度。既然这份报告需要你写,那我们可以用40分钟(个人习惯,仅供参考)的时间把这份提纲写好,后面再用具体的时间进行撰写。
1.开始起草。起草资料的过程需要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不同资料的对比、总结形成报告的核心思想。这个过程不能消耗时间过多,建议为10分钟。如果消耗过大的精力,大脑会形成“懒惰思维”,然后传导至身体。后面基本上你会在这个环节一直在徘徊。于是, “算了,先这样吧,明天再说”这个结果就会出现在眼前。
2.资料整理。资料整理的时间为10分钟。主要是查看所查找的资料是否能为自己所用。
3.重核目标。这10分钟的时间,你要回顾你最初的方向是什么,这些资料是否能佐证你的方向——材料是否准确,是否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一定要在这环节下足功夫,因为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基本上就是在做无用功。
4.形成大纲。通过上述的环节,基本上敲定了你要写的材料的方向和内容,最后形成大纲。
于是,你用40分钟将一份上万字的报告的基本大纲写好了,是不是自我满足感一下就起来了?
因此,自律是需要仪式感的。仪式感就是自己满足自己,让大脑形成对仪式感的依赖。
2、打造自律的习惯性体系
我很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
你工作一天后很累,回来突然想起你之前定有每天20:00去跑步,但现在的时间早已是21:00了,你会不会放弃自己之前定的目标?
我有夜跑的习惯。
每天20:00,我都会在小区楼下的跑道跑3公里,除非是下雨或者有其他急事,否则都不太会改变。这个习惯坚持了一年。
在坚持半年后发现,有一个老奶奶,每天晚上也都出现在楼下跑道,观察久了发现,老奶奶基本上都是慢跑5-6公里。
6月的某一天,因为工作原因,再加上下过雨跑道湿滑的缘故,我不得不取消今晚的跑步,回来的路上发现时间已经是晚上的21点了,我望着跑道,竟然发现老奶奶依然出现在那里,绕着圈慢跑。
我不得不佩服老奶奶的坚韧与那份恒心。
当把自律形成习惯后,你会发现遇到任何事情,大脑都会自动启动相关的机制。你会自然进入状态。
因此:
不要以任何的借口成为自己偷懒的理由,因为自律是一种习惯,习惯体系建立后,你会很感谢它的。
M. 斯科特·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中说:“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我开始对自己坚持跑步的习惯感到幸福和满足,同时身体的抵抗力也随之提升。是的,你要相信,自律的人幸福感指数都挺高的。但也不能自律过头,毕竟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3. 可自动更新的的自律操作系统
自律能带给人什么呢?
成功?我不敢说,因为成功太大了。
金钱?好想这个也不像是值钱的东西。
其实,自律能给人一种不失自己本身的“违和感”。不会出现“早知道就怎么样了”类似负能量状态,会大大提升你的气质感。这里有一点:自律会自动更新和转化的,前题是你必须做完上述两步。
自律久了你会发现,无论工作与生活更能控制自己的方向和进程,遇到各种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责怪或者抱怨。
总结下:
1.自律要让自己的大脑尝到“喜悦感”,通过确定短期目标,形成目标氛围。
2.打造习惯性体系。
3.可自动更新的的自律操作系统。
世界上所有的难题和困惑(包括赚钱)根源可能来自于自身的认知思维,从底层思维的打造到高级思维的延伸,这里可以给你提供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ID:qwong0302)回复“认知”获取价值百万的礼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