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杜小白战友的“戒掉全世界”,专心学习传统文化,如《群书治要》,我说一两句
1、《群书治要》听过,净空老法师大力推荐的一部经典,学习他当然非常好,如果能学成当然是非常棒的,中国可能又出了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人,那如果能够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呢?
2、中国传统社会的顶峰是唐代,唐代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明代虽然也很不错,但是明代封关禁海之后意味着中国一定会走下坡路,从此一路狂跌,直到靠着气候转暖和人口福利,回光返照。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所谓盛世是康乾盛世,但是康乾盛世的回光返照之后就是一路屈辱的历史。这漫长的历史阶段中,有过王明阳、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等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圣人,半步圣人以及名臣,那个不是从孩提时代就饱读诗书,文采斐然,但是王明阳三不朽了,张居正死后身败名裂,曾国藩半步圣人,李鸿章面对西方势力和中国传统的皇帝臣民,只能当一个糊裱匠,无力回天,传统文化治理(包括群书治要)下的中国就是这样光景,为什么,时代不同了!
3、什么多少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书疾呼要从中国论语老子中找治国理政之法(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在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宣言中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在联合国的大厅里就悬挂着孔子论语中“四海之内皆兄弟”巨幅标语,说明中国古代的圣人之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谋求和平的共识。),这个消息基本上可以说是假新闻,是中国人安慰自己捏造的假新闻。
4.关于会议的情况是,召集人为法国总统密特朗,与会者有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地点在巴黎,会期为88年1月18&127;日至21日,议题是“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和希望”。随后,马为民先生以与会记者的身份,在《读书》1997年第7期上发表《我可以作证》一文,证明巴黎会议上“根本没有提到孔子”,并进一步说:“这一点,我可以作证。至于说二十世纪的‘诺贝尔们’把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哄抬到人类下个世纪精神导师的地位,那就纯属凭空演义了。”
诺贝尔们鼓吹孔子的汉文本,据我所知,当以《走向世界》1989年第5&127;期之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吴德耀《古今人对孔子的评价》一文最早,“一九八八年一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金得奖人在法国巴黎开了一次会议,结束时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他人注明引此者:周桂钿:《儒学在21世纪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4页。董光璧:《传统与后现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75页。等等。)我们就以此为范本,看看神话的是如何传播的。不过,目前所见关于吴德耀对诺贝尔鼓吹孔子的言语并不一致,他又曾说:“75个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于1988年1月在巴黎会晤。他们宣称,如果人类想继续生存,&127;那么他就不得不在时间上退回到2500年前去,领会孔夫子的智慧。”(转引自张承先:《弘扬华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5期。)这一说法虽也有人引用,但引用不广。
诺贝尔们鼓吹孔子的话头,吴德耀显然不是始作俑者,始作俑者当是澳州的《堪培拉时报》。“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诺贝尔获奖者国际会议上,75位代表经过4天的讨论,提出了16条以‘面向21世纪’为主题的结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原注:Canberra Times. Canberra,Australia,24 January,1988。)”(顾犇: 《<论语>在海外的传播》,《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年第2期。)吴德耀的根据是否来自于此,我们不得而知。
虽然有人揭穿这是一个神话,但是,神话的社会影响却已达于人间的每个角落。喜欢紧追世界风潮的中国人是来不及深思的,只有鹦鹉学舌般地盲从。孔子是新世纪救世主的讹传,依然借着诺贝尔们的声势,继续在中华大地上蔓延。
神话在在流传中,变化多端,漏洞百出,我们的学界却坚信不疑,如:有关会议的时间,多为1988年,亦有80年代初者,有1989年者,更有1998年者;与会的诺贝尔们有75人,亦有74人,或数十人,或全世界或各国或历届的诺贝尔们;回头的年代则有2500年、2540年、2545年、2546年;至于具体的引文变异者就更多。以上,呵呵!
5、但是!传统文化不好吗?好!非常好!超级好!
如果我们回到唐代就会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如此之好,好到在国外中国人被称为唐人,但是唐代是个开放的兼容并包的社会,唐代文化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只有开放,只有跟上时代的主流才能更好的让自己吸收传统文化。
(一)
肚子实在痛,受不了了!先写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