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方哲萱
你穿的不是衣服,是天地
一般穿汉服的时候,我都不会行太大的礼。因为古代所有的大礼都是男人要行的,女子是不需要行大礼的,这是古代礼仪对女性特别的优待。为什么呢?因为所有需要行大礼的场合都要承担非常大的责任。其实古代礼仪并没有给女人过大的责任,只要相夫教子就可以了。相夫教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帮助丈夫和儿子去承担责任。所以一个时代,女生承担太大的责任是有一点儿问题的。今天我们的场合参加的大都是女士,好像看起来还算合理,因为课程叫“与美链接”,但是在任何一个课程里边,参加的学员都是女性居多,男性比较少,财富课程除外。这个时代似乎有一点问题,其实应该是男性多去学习,多去承担。尤其是早上请大家写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大家都希望为所有人的幸福而努力,其实这本来都是男人该做的事,钧岚老师一直都提醒我们要爱自己,所以让男人去爱别人吧,女人要爱好自己(众笑)。
当我们去了解古代的服饰和礼仪的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古代,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非常的合理。我们认为古代对女性非常的专制,对女性很不公平。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古代真实的故事,以我的观察,大部分或者是超过50%的成功男性都是非常惧内的,就是“妻管严”。听自己老婆的话,可能是因为老婆说的比较对,听了会比较容易成功。当然也有特别惧怕以至于不敢回家的,不得不到外边去做一番事业。
听说戚继光就是如此,他打倭寇的时候,非常的英勇善战,赢得了许多的战役。据说就是因为他的太太实在太厉害了,所以他不敢回家面对,就把一个男人所有的勇气都用在了与倭寇对战上。
如果你去研究古代历史,就会觉得古代挺好。我和钧岚研究要不要一起穿越回古代,她非常不愿意,因为古代是比较清苦的。没有自来水、没有马桶、没有电灯甚至穿衣服都要自己织布,房子需要自己盖。要做很多的事情,才能维持这个生活。所以她不想回去,但是我还是觉得,起码古代比现在正常。大家各安其位,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情,没有人要求你做越位的事。如果你是女子,就不会有人要求你去治国平天下。其实治国平天下是很累的,在家里是比较安稳的。当然我们希望生产力可以更强,大家的生活可以更安逸一些,这是任何一个时代的需求。我们发展到现在,就不需要再回到古代那种清贫生活。但是我们需要回到古人的那种精神和心灵的状态。我觉得古人是不太需要心灵疗愈的。因为他们从出生就生活得比较自然。他们在天地之间,有一种自由之气。
这样的一个场合,更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而不只是讲一些关于服饰的知识。大家想深入了解古代服饰的知识的话,可以上网上去了解。网上有很丰富、很系统的知识,汉服的知识现在版本很多,系统性也非常的强。你可能完全了解这个服饰的款式,比如说交领右衽、花纹款式、质地布料,但看了这些知识之后,你还是觉得云里雾里的。是因为服饰背后的意义和它的义理深度才是最重要的。
你穿的不是衣服,是天地从2016年开始,知识付费进入了一个爆炸发展的时代。如果你想了解服饰搭配,在很多课程平台上花99元就可以了解各种的服装风格搭配。你也可以在“得到”或者“樊登读书会”上听很多的书籍。在听书的时候,听者一定要对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力,如果你没有这个判断力,你又听了太多人的书,他们每个人讲书的背景和意思都不一样。有的人说孩子哭的时候,你一定不要抱他,因为他是用哭来要挟你。又有人说孩子哭的时候,你一定要赶快去抱他,这样可以建立安全感。有一种理论说,孩子一定要非常守规矩,否则他会没有界限。但是另一种理论说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就是需要在自由中去释放自己。所以,单单是儿童教育这一点,不同理论的书都会有非常多,而且它们的观点似乎相互对立。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在用读经宝宝的教具,但如果你看很多早教的书,你会发现这种教育方式是错的。因为现代的早教理论认为孩子不能过早的去认字,因为一旦认字,就会限制他的想象力等等。那你还要不要去做这个读经宝宝的早教呢?
所以当我们的知识太爆炸,获取知识途径太多的时候,反而会造成你的困扰,就不敢再去轻易地学习了。比如说在我宣导的读经教育当中,我们会说,孩子是需要非常有规矩的。但是钧岚老师又说孩子是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的,不需要那么多的要求。像我们两个这么亲密的搭档都会说出相反的话,你到底听谁的呢?其实谁说的都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侧重。最关键的不是听这个老师讲的知识性的内容,而是你要看到他是如何思考这件事情的。当你获得这种思考方式的时候,这个老师说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未来你们还会听很多其他的讲师讲课,我希望大家能够从讲师所讲的内容当中,提取出他是如何思考的。我非常喜欢听课,我每次听课的时候都会想他为什么这样讲,他是怎么得来的。
现在我们进入这节课的正题,如果我单单讲“美是什么”就可以讲很长时间,比如说柏拉图有一本书,讲到苏格拉底和另外一个人辩论美,其实西方的古人讲话是非常啰嗦的,说话翻来覆去,其实他讲的主题只有一个:美是一种本质,它不是附着在某一个物体上。苏格拉底非常喜欢提问,而且对话的方式就是用问题来引领对方,最后让对方发现根本回答不了。苏格拉底问:“美的概念是什么?”对方说:“是美人。”苏格拉底就问:“那母马美吗?有没有美的杯子?如果这个母马在马群里是美的,那他去和其它的动物相比呢?它可能就不美了。你怎么能说它就是美的代表呢?”然后对方就说:“美是金子”,东西镶了金子就变美。苏格拉底就说:“有一位雕塑家雕塑了一个维纳斯,他是用白色玉石去雕刻的,非常美。一旦镶上金子,那种纯洁之美就消失了。你能说金子就是美的吗?”类似这样的对话,他们对话了几百上千条。最后的结论就是,美是没有办法定义的。
所以在几千年前,西方就在讨论美的问题。如果我今天早上给大家讲美学的概念、美学是什么,我可以讲很多节课。以前我就是学美学的,讲美学的历史可以讲一个学期都讲不完。但是我觉得那没有意义,我的研究生是美学专业,属于哲学类。我当时知道美学是哲学里面的最高层次,人民大学是第一个设立美学专业的大学。我期待的是他们可以讲得很好,但是令我非常失望的是,这些讲师讲的都是知识,就只有美学史。比如讲到敦煌的壁画,说面对一棵树,科学家是如何看、艺术家是如何看、伐木工人是如何看的等等概念。我的一位导师有一次讲,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事物审美角度是不一样的。讲到他去五台山寺庙里的经历,他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面有僧人、有祈祷者、有游客。他就讲这几类人在面对佛像的时候,对美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他当时却没有讲到自己作为一个客观的拍照者,对于佛教、佛像的感受。其实他不是故意不说,是他没有感受,这一点我已经在他所有的课程里观察到了。
我从小到大去求学,去找一个导师,其实我最希望的不是听到老师去解释每个概念,而是想听到他生命的体悟。作为一个成熟的导师,他有他的生命经历,我想听的就是这个。可惜的是,在我求学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所有的老师都没有让我感到他们是可以引导我生命的人。当时我就想,如果我来做教育,来讲课,我希望我成为一个可以引领别人生命的人。我也希望我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如果她未来成人,可以成为导师。每个人都是别人的老师,你是父母,你就是孩子的老师,你要引领孩子的生命,所以我希望一个人可以成为引领他人生命的人。首先你自己的生命是饱满的,是有生命力的,才可以引领别人。
我的每一节课都希望带给大家一种思考模式,就是为什么会这样讲,思维模式是什么?而且我也觉得这种思维模式是很重要的也是可学的。就像爱是可以习得的,思维的模式也是可以习得的。你要怎样习得呢?就是跟着已经在思考的人的思路再走一遍。我讲到过王阳明的《传习录》,其中就是他不断地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有一个学生很困惑,家庭关系不好。他就问王阳明:“老师你经常讲良知,我觉得我在你这里是很有良知的,为什么我一到家,面对我太太就没有良知了?”然后王阳明就会跟他说一些话,他就觉得有道理,很顺心地回家了。没过多久,他又回来了。说自己上一次是被治愈了,但是这段时间又不行了。我们去看这个对话的时候,那个人有没有解决问题是一方面,要看王阳明是如何回答他的。尤其是不同的人问同一个问题的时候,王阳明的回答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学会跟着老师的思考方式去思考。
《论语》也是如此。学生问老师同一个问题,孔子给不同的人的回答也是不一样的。比如: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之’;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公西华问老师为什么对两个学生回答不同,孔子就说,因为子路太奋勇了,暴虎冯河,比较急躁,所以这种人要让他停一停,不要一听说什么就马上去做。冉有本来就很慢,需要考虑再三才去做,这样的人要鼓励他听到就去做。这就是因材施教,分不同的思路和方案。孔子说的都是对的,他是真的看透了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出了一个最适合的方案。《论语》里有记载关于“孝”的问答,孔子对某些人要求做的事情很多,对某一些人的要求又非常简单。因为他看到了每个学生本身是怎样去行孝的,有的人“孝”的太过了,也是有问题的。
所以对于《论语》,会背、熟读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能够明白里面的意思。我是通过反复地诵读明白的,不是通过看注解明白的。当自己有感受的时候,我也会看看别人的解释,看看跟我想的是否一样,这时会心生喜悦。如果古人和自己的解释是一样的,就会觉得很开心,这叫“与我心有戚戚焉”。但有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想错了,古人有另外的解释,但是也会很高兴,因为古人纠正了你。思考过一遍之后,再去向别人学习和请教比较合理。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也没有想过,就去听别人讲。
- 你会听不进去。
- 你听进去了,然后很快就忘了。
- 虽然你没忘,但是对你意义不大。
一个人在没有深度思考的时候,学习特别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我们现代教育整体学得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习,其实学习是不需要如此费时的。花时间的是你提前打基础的阶段,不是为了习得什么而去学习,而是你在生命的整个历程过程中去体验。
如果要学习的话,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书籍呢?就是历史上人们公认的、选择最多的书籍,也就是所谓的经典。你学习任何一个门类都要选择那类里面的经典,一个门类里的经典不会超过10本,其实三本就够了。比如你要学服饰搭配,就选择三本这个业界内最权威的人写的书。比如《西蔓色彩》,虽然我不是这个行业内的,但是我知道这本是学习色彩公认要读的书。每一本书都有偏颇之处,所以我们也要参考其他权威的书。《西蔓色彩》中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适合的颜色,但是我参考了其他书籍,并且和一些人士包括钧岚老师讨论,发现人不一定被限制在某些色彩中。人的心被打开了,适合的色彩宽度就会变大,可以适合多种色彩。为什么有的人只适合某一些色彩呢?那就要回到我们传统的服饰色彩上,也许不是人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色彩出了问题。今天服饰中能看到的色彩,并不一定是最正的色彩。讲传统服饰不能跨越色彩,每个颜色里面都有一个正色,比如红色就有一个红是最正的,赤红、绯红、玫红等等都是不太正的。如果你穿一个正色的话,精神面貌是不一样的。今天这个时代,布料几乎都是不正的颜色,所以也很难穿出正的感觉。为什么黑白灰这么流行啊?保险色,它很安全也很正,黑白灰也很难有偏差出现。现在为什么好像没有比较正的颜色出现呢?因为我们的染色的技术出了问题。
你穿的不是衣服,是天地以前我去日本,看他们染布的宣传片,感觉染布厂就是一个艺术工厂,他们用的是工匠精神在做这个事情。如果按照那个染布的流程走一遍,就感觉像看了一部大片儿。虽然我没有走过中国的染布工厂,但是我想应该就只是一个工厂,比较没有美感。其实颜色也是有生命力的,如果我们不是用一种匠人的精神去做这件事情,怎么能染出有生命力的颜色呢?所以在布料被染色的过程中都要唤醒心灵的回归,哪一个行业都需要疗愈,如果不去疗愈所有的人,我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一个农民,如果不开心,他种的粮食,我们吃起来也不会好。大家知道古人也是吃肉的,在杀这动物前是有仪式的。人是可以吃肉类的,从生物链上来讲,我们人类是可以吃比我们低端的生物的,抛开其他的一些宗教因素,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必须得有敬畏之感,因为动物牺牲了自己,让人可以成为万物之灵。人吃了它,就要用这个身体去做更好的事情,是要感激动物的。古人是有仪式的,但是现在没有了。动物死的时候非常的悲痛,很多素食者会宣传一个内容:动物在死的时候如果很悲痛,它就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的物质,人吃了有毒物质,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吃的越多,可能身体累积的毒素也越多。所以我们现代人会生很多奇奇怪怪的病,而古人是没有这些疾病的。这些奇怪的病有很多方式可以去解释,比如住的环境是有问题的,人心不是很和谐等等。古代我们都是小国寡民,没有多少社会关系,一辈子都在村子里生活。现在人呢?有很多的关系,在处理很多的关系的时候,就免不了心里会受伤,受伤又无法排解,所以就生病。从每个行业的角度都可以解释人为什么会生病,你会发现我们生病的几率太大了。所以一个人疗愈好自己就行了吗?不行。只有大家都好了,你的生活才会好。按照佛家的说法,一切外在的相都是你自己现出来的,这世界和你都是一体的。大乘佛教说,人不能自己解脱,一定要救助别人。大家全部解脱的时候,你才真正的解脱。大乘佛教是这样的理想,其实中国的很多哲学也是这样的理想。为什么一个真正的宗教,包括基督教,几千年来有许多人去追随,一定是有它的原因的。各宗教方法不一样,途径不一样,但目标都是让所有的人了脱生死,走向天堂,获得救赎。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不仅疗愈自己,而且疗愈别人。疗愈别人,其实就是疗愈自己。人人都要成为心理疗愈师。钧岚老师是不是觉得我是一个特别好的推销员?(众笑)
疗愈师不仅仅要了解心理的内容,还应该了解传统的服饰和礼仪,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了解的。我们都说自己是华夏儿女,“华”代表服饰的美,“夏”代表礼仪的美。因为我们的服饰很美,礼仪也很美,所以我们才叫“华夏”。现在我们的服饰和礼仪都没有了,就不太适合叫“华夏”了,因为我们丢失了“华夏”的内涵。
现在韩国去申请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特别的愤怒。其实也不需要愤怒,因为我们并没有做,而他们做到了。韩国申请“端午祭”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他们每年都在按照传统的礼仪去祭祀,而我们只有一个粽子,而且还不知道意义何在。端午节是有很多的礼仪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跟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你穿的不是衣服,是天地。我认为现在人们生这么多的病,是跟不过端午节有关的。端午是毒性最大的,那天是需要驱邪除秽的,如果在那一天不注意的话,你这一年都不会好。如果整个国家都不做这个事情,国运都不会好。所以中国人非常注重端午这一天,这一天危害大到什么程度呢?很多生在端午那天的孩子都被认为是有很大问题的,这个可能会有所偏颇,但是确实是有一些很暴力的帝王是生在端午节,所以天象对人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当然不是说生在这一天就一定不是好人,而是我们要想办法去解决它,而不能由着天性去发展。古人对于礼仪和节气的讲究背后都是有意义的,其实都是希望我们的生活可以更幸福,子孙可以绵延,地球可以持续发展。当我们丢弃这些的时候,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但是最后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中国的国运为什么会有衰弱?其实是因为丢失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后天我会讲到汉服的消亡史,当明末清初汉服消亡的时候,改汉王朝为满统治。服饰和礼仪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国运就改变了。服饰没有了,礼仪跟着就会没有。
男子20岁的时候有一个冠礼,就是加冠成人礼。在这个加冠之前,男孩子是不束头发的,而且他头发很长,所以在加冠的时候要束发。我们以前听过一个词叫“垂髫”,就是男孩子的头发可以散下来梳成辫子,但是那只针对小孩子。长大要戴巾、戴冠,这意味着他成人了,他要承担责任。男子加冠礼是“三加”,戴三次冠,换三套服饰。三次加冠代表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 第一次加冠代表承担家庭责任。女孩子是不用参加大祭祀的,凡是参与祭祀的人,要为整个家庭负责任。这个责任在男孩子身上,当他到20岁的时候,意味着他要为家庭负起责任,家族的兴衰和他有直接的关系。
- 第二次加冠,就代表他有治理国家的权力。
- 第三次加冠,代表他有军事的权力,可以平天下。
所以在男子20岁之前,要修身。20岁之后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步拥有这些权利和责任。当汉服消失的时候,衣冠也消失了。所以整个清代是没有加冠礼的,因为没有衣冠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个民族没有加冠礼。是有多么的严重。“冠者,礼之始也。”在《礼记》当中,冠礼是人生中第一个大礼。第二个大礼就是婚礼,然后是祭礼。当人生中的第一个大礼不能行的时候,对一个民族是一种创伤。
当衣冠和礼仪不存在的时候,就是整个国家的国运在衰弱的时候。清代看起来表面上是一个盛世,整体的国运其实是在衰弱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我们还在固守着祖宗留下来的遗产的时候,整个世界已经发生变化了。西方的两次工业革命都出现在我们的清朝时期,近代300年是整个西方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代。在清代以前,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GDP占有率大概都在80%以上,非常强大,比现在的美国要强很多。但是到了清代以后就越来越衰弱,一直到清末是最衰弱的时候。到了民国,又开始慢慢有所上升,到现在我们越来越上升,因为那个时代终结了,国运开始回缓。但是很遗憾,在我们刚终结那个时代的时候,又走了很多的弯路,主要是在教育方面,全盘西化。其实西化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全盘西化。心灵不是一个物体,不是我们现在面对西方就要背对东方。人的精神是可以同时面对东方和西方的,它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和思考。但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很奇怪。他们认为我们去学习西方,一定要先打倒东方。这种想法非常的奇怪,但是当时全民都陷入了这样一种疯狂的意识形态当中。所以我们生活在现在是很幸运的,大家都说我们这个时代只追求金钱,其实能追求金钱也是很幸运的,因为当你随便追求一种精神的时候,很容易走错的。追求金钱,有一天你可能会反省过来,觉得自己不可以太贪婪。但是如果精神上走错了,是很难再回转的。我们今天去恢复读经教育,恢复传统的文化,恢复传统的服饰以及美好的生活方式,大家都觉得我们疯了,其实可能是大多数人都有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真真实实地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对的,是明明白白的,不然是很可怕的。
曾经有一个父亲咨询我教育的问题,他的孩子很喜欢读经典,妈妈也很支持他读经典。但是这个爸爸,一直不同意。他觉得可以读一些,但是不要读太多。 孩子非常郁闷,因为爸爸和妈妈的想法有差异,孩子心情纠结,就患了一些皮肤病。我第一是推荐他很好的中医,第二个是想和孩子聊一聊,第三是想找他的父亲聊一聊。我和他聊得很好,我觉得他的父亲是很支持读经的。因为和他讲任何的教育理论他都支持。我跟他说读经可以让孩子很聪明,他的孩子真的很聪明,因为他从小读经,所以他的各科学习成绩也很好,是班里的班长。他也承认自己孩子确实很聪明,确实读经读得很好。我也把教育的原理都给他讲,他也承认。我就问他:“那你为什么不让孩子去读呢?”他说因为所有的人都不读呀。他说:“如果现在有10亿人,除非有五亿零一个人读经,我才能让我儿子去读,因为我一定要跟着时代的潮流走。”我就问他:“你有没有想过文革的事情,大家都是在跟着那个潮流去走。但是在那一场浩劫之后,我们去回忆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那个时代是错的,错的非常离谱。”他说:“我站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也觉得文革是错的。但是如果我处在当时那个时代,我一定也只能跟着那个时代去走,因为我只认可我的时代。”他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但是这种思维也挺可怕的。一开始我觉得只有个别的父亲有这样的想法,随着我接触了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我发现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很多,甚至是大多数。这都是没有思考力的表现,用钧岚老师的话说,这就是恐惧。他恐惧跟别人走一条不同的路,害怕他失败。如果他跟着别人一起走,他失败了,是时代失败了,民族失败了,世界失败了,不是他失败,他不需要去担负这个责任。从这个角度想也觉得他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人的话,难道不应该更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吗?
人能生而为人是很困难的。佛经上有一个“盲龟浮木”的故事,讲人投胎转世再成为人的几率有多大。
你穿的不是衣服,是天地在茫茫大海上面飘了一块木头,木头上有一个圆孔,还有一只眼睛看不见的乌龟。每500年,这个乌龟就会浮上来吸口气,然后再下去,沉浸500年以后再上来,这样反反复复。这个木头就一直在海上飘,乌龟就随便在海下游,500年上来一次。突然有一天,这个乌龟正好上来吸气的时候,恰巧钻到这个木头的孔里。!
这样的几率就是一个生命投生为人的几率。所以我们是以这么小的几率成为了一个人,而这个机会我们并不珍惜,还不管这个时代怎么样,就随波逐流。不觉得很浪费这一辈子吗?好不容易成为人,下一辈子成为人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我没有听过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没有这种危机感。听这个故事呢,我就觉得应该不会吧?几率难道这么小吗?因为我也常听到有高僧转世了,又成为了一个人,然后又修行成为了活佛,我就觉得人转世成为人还是挺容易的。我们以前也看过催眠术,病人回忆起自己前几辈子是某某,我就觉得投生为人还是挺容易的。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就是我在苏州的房子很潮湿,有一个房间一直关着门,有一天我突然推开门进去。梅雨季节,里面全是各种的虫子,非常吓人的感觉,我随手一抓就抓死了好几只。我很害怕,就不想让这些动物都死在我手里,我就赶快把门关上了。我其实不害怕大的动物,比如说大狗,但是我就害怕一堆虫子在一起。那一刻我就突然明白,其实一个生命的生死是那么轻易,真的是随手一抓就可以判定它的生死。我们喝口水,这里面都有很多浮游的生命,你下一辈子可能就是那个生命。我们这辈子浪生浪死,不知所以,其实下一辈子你不一定成为什么。能成为一个猪,一个狗已经很不错了,还可以在人类的世界里面走过。大部分时间可能只是一个单细胞动物,早上出生,晚上就死了,就这样一次一次的轮转。一旦成为那样的生物,就很难再修成人了。猪和狗还算容易修成人,如果你是黄鼠狼,狐狸,蛇等比较有灵性的生物,还比较容易修成人。如果成为一个很低级的生物,几乎就没有机会了。
任何一个宗教在人死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神在评判你下辈子去哪里、是什么。这个神为什么这样评判你?是根据你这一辈子做了什么去评判。我们应该有这种敬畏感,不管你信不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呢?万一你下辈子就是那样一个生命呢?你愿意吗?我一直觉得做人应该有一个标准所在。做人不是很随便的,你应该变得更加高大,更有价值,应该在死的那一刻觉得是没有遗憾的。《论语》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你早上听到了这个大道,晚上就死了,也是安心的,但是现在有多少人死的时候是安心的?多少人现在觉得今天晚上死了也没有遗憾?
为什么我要推广“读经宝宝”?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怎样是最好的?我觉得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了孩子以后,你就特别害怕自己会突然死掉。比如坐飞机的时候,你就会想是不是有危险?就感觉到家里有一个孩子在等着你。我知道很多妈妈特别想参加我们的课,但是担心家里的孩子没有人带。其实我也一样,我今天出来讲课,孩子是阿姨在带。我也是心里过一会儿就会想一下,过一会儿就会想一下,人之常情。我在想有没有一种教育可以解决我这种恐慌,我就发现读经教育是可以的,因为你当下做的每一天的教育都管一辈子。大部分教育是今天过了,管明天而已。比如幼儿园学三年就可以升到小学,学了六年可以升到初中,学三年可以升到高中,高中学三年就可以送到大学,大学四年就有个文凭可以去工作。但是当你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十几年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呢?其实你只是为了那一张文凭。它对你的工作没有任何的作用,所有的工作都要重新再学一遍。如果在教育孩子时候还按着老路走,你不把他养到结婚生子,是不会安心的。但是当你做正确的教育的时候,你今天给的,就是孩子一辈子要用的东西。
比如我女儿这几天在读《周易》,她就天天念叨最喜欢的一句话:“见群龙无首,吉。”这是乾卦里边非常重要的一句话。这句话如果参透了一辈子就够用了。三岁多的小朋友就会对这句话感兴趣,她就会拿着一本书,晚上给我读。她就说:“妈妈,你跟我读。”我就假装不会,跟她读。那个时候我就真正正感觉到“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这个孩子今天在读这本书,明天我死了,也不遗憾。我对得起她了,至于未来怎么样,能读几十万字,能去哪儿上学,这并不是我所关注的。我关注的是。在当下我有没有给她最好的教育。只要每个当下都是了无遗憾的,这个孩子未来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个教育是这么的简单,如果这个世界每个人都这样接受教育,不就没有那么多不好的事情了吗?但是没有人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这样教育会好解决一些。
有人说,古人都读经,古代也有奸臣的。很多的大奸大恶的人,读经读得都是很好的。我一开始也在想办法回答这个问题,这要看一个几率,是读经的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如果好人多就值得。但是这也不是根源的解决方式。后来我就在想,比如秦桧,我们说他真的是坏到极点了。但是如果认真看他的传记,会发现他是一个不错的人。在最后做了一件错事,杀了岳飞,不抵抗,希望劝降,他是晚节不保的。如果他不是在最后的时候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其实他的一生还是挺好的,他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而且秦桧的儿子也是非常好的。他用恰当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而且秦桧的后代也都比较正面。我们以为历史上出了一个奸臣,这个家族就没落了,其实不是的。这些后代知道祖先有这样的劣迹,所以他们才更加注重自己的家族,不能再有这样的人出现,十分重视教育。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它是有回旋余地的。但是今天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其实是令人很不满意的,我们经常听到某个官员把儿子送出国了。而且还有帖子对比现在的官员和古代的官员所写的家书,我们也相信这个社会不是完全都这样的,也有很多的正能量,但是和古人比起来还是欠缺很多。
我们的家长不是故意做坏的教育,是他不知道怎样做好的教育。那他不知道怎么做好的时候,只能跟着大家做,就做坏了。所以如果我们早期去推广这件事情,从我们自身来讲,就了无遗憾了。每个人的宝宝都是最重要的,都是你生命里面最重要的。我很理解每一个母亲想要为宝宝全身付出的那个心。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让宝宝睡得舒服一点,宁可自己挤在一个墙角,怕把宝宝吵醒。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虽然这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宝宝是你最关心的人。但是大家有这种心态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最重要的不是你能够让他睡一晚安稳的觉,而是让他一生都是安稳的,并且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安稳!当你的心放大的时候,就会觉得此生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当你觉得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时候,就不会顾及很小的事情。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就是先把大的方面立住了,那些小的方面是不会被夺走的。我们今天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立乎其小,几乎想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没有哪个地方发水灾,然后你痛苦了一个月睡不好觉的?有,但是这样的人很少。如果同事骂了你一句,也许你这一个月都过不去这个坎,其实是因为你没有“先立乎其大”。在更大的格局中,就不会计较那些小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庭,我们身边所有的人都在我们的格局的笼罩之下。你的格局越大,空间就越大。大家发现了吗?我们都在这上课的时候,这个宝宝没有在我们中间滚来滚去。待到下课的时候,大家都出去了,场地空出来,他就会在这里滚来滚去。 所以如果你给他更多的空间去释放自己,他就会做到更大的事业,他就会有更多的发展。如果你一直很拘谨,一直紧缩,他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最可怕的一件事。
今天下午其实我是想讲“天地玄黄”。所以我就穿了这样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就代表了“天地玄黄”。《千字文》的第一句话就是“天地玄黄”。听起来很简单,它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讲色彩,天的颜色是玄色,地的颜色是黄色。《周易》中乾坤两卦分别代表天地,中国人对天地是非常重视和敬畏的。玄代表天,天是什么颜色呢?就是黑里面透着红的颜色。天还黑着,太阳刚刚升起,微微透着一点红的,那种黑中带赤,叫玄色。黄色是大地的颜色,在汉代以前,这个黄用来体现大地的颜色,后来在服饰方面的表现就是黄中带赤的颜色,有一点火的感觉,这种颜色又叫纁色。我们国家也有红土,中原的土地的意思。
《易经·系辞》中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垂衣裳和治国有什么关系呢?在古代“衣”和“裳”两个字是分开的,“衣”是上衣,“裳”是下衣。玄衣纁裳是最高贵的礼服,一般是帝王穿。虽然我不是帝王,但是我也穿了玄衣纁裳,因为我穿的是婚服,这是我结婚时候的礼服。古代有一个“摄盛”制度,就是当一个人结婚的时候就可以穿比自己的等级高一个等级的衣服。比如说你是庶民,你就可以穿士阶层的衣服,如果你是士,就可以穿大夫阶层的衣服,如果你是大夫,你就可以穿诸侯的衣服。我们现在都被按照士的阶层来看待,结婚时就可以僭越到最高的礼服,就是帝王穿的衣服。古代有个词叫新郎官,做了新郎,就是当官了,官服是可以超越你自己的等级的,所以大家在结婚的时候是可以穿最高等级的礼服的。由此看来,天地玄黄是和服饰(玄衣纁裳)有很大关系的。所以古人把最高的礼服的上衣叫做玄,用了玄色。下裳代表地,用黄色或者是纁色。当然下裳有杂色,前面是纁色,后面是杂色、素色等等,根据等级的不同,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你把这个颜色穿在了身上,就代表你穿起了整个天地,是顶天立地的。服装是一个符号,不只是为了保暖或者为了美观,而是为了表达一种哲学的意味,为了表达天地人三才在整个宇宙中的独特地位。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人,没有外在的形式去包裹你、去激励你,可能你就不觉得自己像一个人。当有一天,你穿上这样的礼服的时候,你就会更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人。
你穿的不是衣服,是天地一个男孩子在20岁的那一天,三次加冠,换了三次衣服。在周代的时候甚至包括孔子和孟子的时代,虽然礼崩乐坏了,但是冠礼的制度还在。最后换的一套的衣服就是这样的玄端服。我穿的这一件衣服也叫做玄端,所谓的玄端,就是上衣是玄色,下裳的颜色可能根据等级和官位的不同,有所不同。在古代,玄端服就是大礼服,是冠礼时最后换的一套衣服。穿上这身衣服,自然就会有一种为天地立心的感觉。其实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种礼仪,是很难有这种感受的。
有一次我去海南帮忙指导做一场成人礼, 对方在当地推广成人礼,把我请过去是要做一个演示,并不是有一个男孩子真的想成人。为了做这样一个表演,他们到处去找一个合适的男生。正好给他们做拍摄的电视台的台长比较支持,他儿子刚好要上大学,所以就决定让儿子来参加这个仪式,他和他的太太作为父母也要参加冠礼。我为他们做整体策划,因为是一个走秀表演,所以我觉得前期是不太正规的。都没有给这个男孩讲太多,比如:为什么要这样行礼,这样做的背后意义是什么等等都没有讲。只是告诉他何时换衣服、怎样走台、何时跪拜等技术性的知识。演出之前已经排练过三遍了,但是在真正开始这场冠礼的时候,我就看到那个男孩子一直在颤抖,非常的紧张。当音乐一响起,祖先的牌位放在那里,进行跪拜的时候,周围的人非常的肃穆,不嘈杂,这个行礼的人自然就严肃起来了。虽然他之前是嘻嘻哈哈的,但是在那一刻,他突然觉得自己和祖先打通了,和天地有感应了。他的动作变得非常庄重缓慢并且十分到位。这是一场表演,但是他在叩拜父母的时候,父母真的很感动以至于流泪,表演变成了真实的仪式。后面父母和孩子交流的环节,他们就说了很多的真心话。结束后男孩接受采访,他说得很好,他觉得自己真的成人了。这场仪式之前,他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需要被父母去照顾,但是现在他感到自己要去担当。哪怕只是这样一场表演,只要一个男孩子经过了这样的仪式,他的生命就会变化。
你穿的不是衣服,是天地
我是觉得心灵疗愈师这个职业如果在现代有的话,要把礼仪的部分加进去。这也是疗愈的一种方式,而且它不靠疗愈师的灵性来带动而是靠人自己的内心与天地感应,只要把仪式规则告诉对方就可以。而且在旁边看的时候,疗愈师自己也会被疗愈的。我作为女宾参加过很多场这样的仪式,大都是女孩子的笄礼。我知道这个表演中的男孩子并不是一个个案,每个参加过这样仪式的男孩女孩都有这样的感动。当然,话说回来,那一刻他是觉得自己成人了,如果这个仪式结束以后没有其它的跟进,可能他这种感受也会丧失。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个仪式没有作用。而是说我们要在教育还有其它的方面继续干预。那一刻很重要,从中我看到了希望。当我去给这些男孩或女孩做冠礼和笄礼的时候,感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虽然我不是为了回报而去付出的。
十几年前推广汉服的时候非常艰难,尤其是03年开始的时候,在网上随便说一句话,都会有很多人出来骂你。有一次,我就穿着类似于现在这样的玄端服或者叫曲裾服出去。其实我那个时候觉得这个也不是很奇怪,因为穿汉服要有配套的发饰头型,曲裾服是比较不要求发型的,它是汉代比较流行的服饰,而汉代是比较简约的朝代,女子的头发就是简单地扎在后面。钧岚老师跟我说,如果要讲汉服,就一定要留头发,但是现在这个长度青黄不接是最难看的。所以钧岚老师就建议我去买几十个发箍,不同的发箍配不同颜色的衣服。这段时间我就没办法去弄头型,所以这几次讲课,就只能穿曲裾服。如果我穿其他的衣服,这个发型就会很奇怪。假如我们有其它服饰需要展示,可以让钧岚老师或者是同学们做模特,一定可以找到适合你的传统服饰,当你宽度打开的时候,其实你穿什么类型都可以很好看。我就是穿着这样的曲裾服到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参观古埃及的展览,工作人员不让我进去,理由是“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内”。我当时听了觉得很可笑,前面刚刚才进去一个穿着藏族服装的人。那时我也是挺愤青的一个人,在平时我可能会跟他们吵一架,虽然我的性格内向,但是在大事面前,我绝不含糊,该吵架还是要吵架的。但是当时我就笑了,我表示希望见一下他们的馆长,正式交涉一下什么叫衣冠不整。他们就觉得可能我穿成这样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馆长马上就过来了,然后跟我说:“没事,你穿的是汉服,我知道你们有这样的组织。他就解释:因为今天是埃及的展览,有很多的文物,怕我进去以后有人围观,把东西损坏了就不好等等很多理由。他告诉我进去以后:第一,不能发传单。第二,你不能跟别人说话。第三,有人跟你说话,你也不能理他。然后我就答应了,当然进去也没有人跟我讲话,但是有四个保镖一直跟着我,而且是偷偷摸摸的,我就觉得更可笑了。一共有三层楼,在马上就要结束展览的地方有一个观众留言簿,我在上面写:如果想了解汉服,请登录某某网站。我就离开了,回头看到那四个人马上就跟过去,看我写的什么,可能是怕我有反动言论,要马上撕掉那张纸。所以,那个时候推广汉服就是这么的可笑。
你穿的不是衣服,是天地
但是十年以后,情况就完全翻转了。苏州有很多的文化旅游场所,比如寒山寺、博物馆、拙政园等等。这些馆长和领导,常常邀请我们穿着汉服去他们的景区游览,还会免门票。尤其是到了花朝节、端午节、清明节的时候,他们很希望我们过去做一个祭祀或者弹琴的活动,因为他们现在非常希望有人围观,已经不把汉服当成奇怪的事情了,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所以只要你坚持去推广,一定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 其实十年前跟我一起推广汉服的人,现在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也看不到他们穿汉服了。我就在想,我做这件事情的动力何在?真正支撑我的是,我在这个礼仪的仪式的过程中看到了希望,这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动力。虽然我觉得我是不需要这些的,一个人真正有动力是无条件的,你觉得该做就去做,但其实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条件的,就是我真的觉得一个人在这个礼仪的过程中成长了。其实有几年我是不参加汉服活动的,因为我发现穿汉服的人,尤其08年之后,大部分人都觉得只是因为好玩,好看才穿的。尤其现在流行魏晋风,历史上有很多的风格:唐代的雍容华贵,汉代的简约大气。明代风格比较接近现代,又趋于保守,宋代的色彩很清丽,还有一种就是“魏晋风格”。魏晋风格是很洒脱的,那个时候的人喜欢光着膀子到处玩,尤其是竹林七贤,有一个叫刘伶的人,在家里不穿衣服,人家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穿衣服?”他就说:“不是我不穿衣服,房子就是我的衣服,天地就是我的房子,为什么你钻到我的裤裆里来?”就是这样很洒脱的,他们的衣服也是很飘逸的。很多人喜欢魏晋风是因为它是最适合拍照的,他们会去海边、森林、花园照相。一个人负责吹风,让宽袍大袖飘起来,另一个人负责拍照。他们化的妆也很奇怪,比如在森林里就戴一个鹿角,好像森林里的神仙灵鬼,拍的片子很唯美,似乎一个原始生物出现了(众笑)。我觉得之所以魏晋风很兴盛,就是大家穿汉服只是为了玩一玩。其实魏晋风的汉服是最没有符号意味的,明白吗?汉服的每一个构造都是有意义的。
大礼服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大礼服上的纹饰——十二章纹,也是有符号意义的,皇帝可以把十二种纹饰全部绘在身上。明天我们会把PPT打出来,大家可以看到各种款式、各种朝代的衣服,以及各种礼仪,当然也包括现代背景下如何恢复传统礼仪。这十二种物品: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都是有意象地位的,不是随便纹在衣服上的。最高的是日月星辰,肩上绣日月,背后绣星辰,“肩挑日月,背负星辰”代表的是一种担当,也代表可以指引光明。群山代表高山仰止,君王要有一种令人仰望的气象,体现出个人的价值;龙,取其能变化、包容、流动;华虫,取其文理,即五彩的外貌;宗彝,古代宗庙祭祀的一种酒器,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藻,取其洁净,经常在水中冲洗,十分干净;火,取其光明、温暖;粉米,取其能滋养人身;黼,斧头,取其割断之意,表示做事果断;黻,是“亚”形,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的美德。这个符号一般都是绣在黄帝和官员的领子上面,每天看到这个位置,起到警醒作用。把此十二章纹穿在身上,就代表一个很称职的帝王,他既公正又决断还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当皇帝小的时候,他穿上这件带有十二章纹的礼服,一定会好奇地去问这些图案的意思,就会有人给他讲解。虽然制度可能是需要去更新的,但是对于一个帝王的教育,服饰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当皇上把这一套玄端服(冕服)穿在身上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如果他没有做到,会有大臣上书提醒他,会有规则来衡量一个帝王。所以相对来讲,那个时代的帝王还是不错的,是有保障的,相对公正的。
当然一个制度肯定是会有弊端的,如果大家想要对历史和文化,有更深的见解,其实是要把很多的事情搞明白的。当你有不明白的时候,一定会有疑问,当你有疑问的时候,就没有勇气!比如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黑暗,你会觉得西方的历史很好。比如他们很早以前就有了法律,代表是《汉谟拉比法典》,所以会相对公正些,我们就会质疑中国没有法律。感觉中国一直很乱,一直是“家天下”,一家就是一个天下,所以百姓没有办法自由而张扬地去生活。 我们有很多类似这样的疑问,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一个人的生命是很难舒朗的。你不去想还好,一旦开始思考,你就会觉得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当你开始教读经的时候,一些有知识的人就会拿很多问题来问你,而你还不太了解的时候,你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等你了解了以后,你就知道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会觉得挺可怕的。所以这些问题都要一一解决,解决它们就要不断地去追问, 不要害怕历史有黑暗。你为什么要害怕呢?西方的历史也有黑暗的,任何的历史都有黑暗面,所以我们不需要害怕挖掘到这些。包括很多人问我:“读经的孩子有没有读的不好的?”我说“有啊!”你敢说吗?你为什么不敢说?我就敢说,因为我知道一定会有!不要怕面对负面的问题,正是因为有问题,世界才绚烂多彩。没有任何的事情是从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所以不要害怕去面对,你们来上这个课就是希望生命没有卡点。卡点也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内在的卡点可能是你的现实生活中或生命中出现的卡点,还有一些外在的卡点,就是你对这个世界和历史的认知不足,在知识和思维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外在的一切都会成为卡点,难以想得明白。如果你想解决外在的卡点,是需要一种思维方式的,就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回答问题。可能以后会开一个网课,教大家如何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本身就是教大家如何去思考。其实只要敢面对问题,不害怕去解决它,你的人生就没有问题了。你敢说自己可以回答一切问题吗?如果你不敢说,说明你的外在还有卡点。因为问题是很好解决的,只有那么几个方面。不要认为世界上有“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其实只有一个,只是在寻求一个真理。是真理就是真理,就像有人问我信不信佛,我说我无所谓信,也无所谓不信。如果真的有一个佛,不管我信不信,他都在。他是真的还是假的,跟我信不信没有关系。所以我不需要跟你讨论信不信的问题。当然如果你是善意的我可以和你讨论一下。当你把世间问题的原理都想明白了,真善美的问题都想清楚了,没有什么可以难到你。
我们印象中,一般禅宗开悟的大德都是砍柴的、做饭的、资质不出众的、没有什么地位的甚至是不识字的人。他没有开悟之前,就只会做一些很普通的杂务,没留下过只言片语,都是师傅跟他说什么,他就会说:“不不不,我不行,我不会。”但是一旦他开悟了,他说的话就特别高深,不是曾经深藏不露,也许他以前真的不懂,但是他开悟后就可以非常有智慧。做心灵疗愈师也是要开悟的,这样你才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就像很多禅师,什么问题都可以解答。不会解答他就不说了,然后他就用一个棒子打你下。为什么要棒喝呢?因为你问任何的问题都是执着,打你就是让你破执着。世界都是空的,你还问什么问题呢?但是我们去打那一下就没作用,开悟的打和不开悟的打是不同的,力量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对方不一定能感受到棒喝的真谛。所以“打”只是一个方法,如果你真的开悟了,真的知道人是不需要问问题的,是不需要执着的,世界是空的,外相都是假的,那才可以去棒喝别人。我还没有开悟,所以我不敢打你们,但是当我知道原理的时候,我就可能往那个方向去走。当然不了解原理就能走,是最好的,可以少走弯路。灵性艺术家星球的人是挺好的,因为你可以不走弯路,直接开悟。思想家星球的人都要走弯路,因为你总想知道他为什么要打你(众笑),你就没办法开悟,但是思想家星球的人也可以开悟,就是有一天突然不想了,然后你就明白了。所以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希望我们今天以后都走向终极的开悟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