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原文:
白田马上闻莺
(唐)李白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古诗译文:
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走啊走,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归,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创作背景:
李白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理想的诗人,他青年时代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意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和成就。但是,尽管他北游河洛,东临齐鲁,南下江浙,足迹几及半个中国,仕途却一直不顺利,这使他感到十分悲凉和愤慨。这首《白田马上闻莺》,就是他在江淮之间漫游所作。
文学赏析:
这首《白田马上闻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在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表达了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以及羁旅的愁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课程收获:
周五学校举行期中考试,晨读课程只有在周一听回放,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班的占雅芳、陈梦爽、茹怡然三个同学的诗配画被选作精美作品展现在全国学生面前时,孩子们都对着三个同学投去了艳羡的目光。
跟着魏巍老师,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边读边画,申请专注,作画认真。当讲到“蚕老”一词时,孩子能明白了,他不单单是指蚕老去了,长大了,还知道了蚕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有个孩子说:“老师,怪不得之前我养的蚕有时什么也不吃,我以为它死了呢?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今年再养蚕,我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早上时间紧,孩子们的诗配画没很好的完成,我说:“下午两点打卡结束,怎么吧?”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老师,没事,我们保证一点四十到校完成作品。”感谢彩虹花,让孩子们有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缫丝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他们热爱养蚕,现在也到了养蚕的季节,读了这首古诗,有几个男生跃跃欲试,说这周回家去摘桑叶准备开始养蚕。我趁机鼓励他们:“春末夏初,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辜负这大好时光,不辜负这青春年华。”
一节小小晨读课,带来的知识和心灵的启迪早已超过了这20分钟的时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