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有两天假,笔友惠婷大姐约去她家,挖曲菜,劈苇叶。出了县城便上了环淀的堤坝,几个村子都沿堤成,弯弯绕绕十二三里村子都连在一起了,唯一的街道就是堤,路面很窄,会车时都要小心翼翼。寨南村在我们绕了十八弯以后,终于到了桥上,这和堤坝一样是通到大姐家唯一的道路,这桥面仅能容一车通过,幸亏桥面不是很长,上桥前就得瞭望清楚对面有没车。
过了桥还要经过大约五百米的瓶颈路段才能到较为宽敞的街上,再拐个弯大姐家就到了,大姐两口子早就在拐弯儿处侯着了。
大姐家有一儿一女,都结婚了,儿子在外面接了父亲的生意,女儿在家和父亲合伙做地龙,买卖非常好,儿女都特别孝顺,不让二老干活,年年给分红,老两口日子过得特别滋润。大姐,写文章,发抖音,唱戏跳舞,那叫一个幸福。
姐夫 比大姐年长几岁,高高的个子,军人出身,不是特别爱讲话,但特别好客。 姐夫的名字叫郑全会,人如其名,是个绝对的聪明人,大到办厂挣钱,小到柴米油盐,样样全会,,尤其他的顿杂鱼,炒龙虾,鱼肉丸子,酸菜白肉……那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比县城的饭店做的好吃真不是夸张。
到了家,茶几上的水果,干果摆满了,茶水饮料好几种,大家落座寒暄如一家人般的亲热。
稍事休息,大姐带我们去挖曲菜,这种野菜,这里的人们并不爱吃 却到处都是,村边有片闲地,生着芦苇和杂草,还有太多的曲菜,我们兴奋异常,实在太多了,蹲下去一会儿就是一袋子,因为在芦苇里曲菜高高的,叶片非常肥厚,根本不用工具,上手就拔,泥土松软毫不费力就连长长的白色根茎都拔了出来,其实根茎也非常好吃,只一小会儿,我们带的几个袋子就装满了。天阴的并不晒,但却有春天少有的闷热和潮湿,大姐笑笑说,差不多了,这些够你们吃一个礼拜了,咱们回去吧。说实话有点恋恋不舍,看着满地的曲菜心里还是痒痒的,不过实在拿不了了。
院里柴灶姐夫的杂鱼已经炖上了,厨房里正在炒小龙虾,满院的香味儿扑鼻。一会儿饭菜上桌,全是美味佳肴,一水儿的农家饭,鱼虾都是早晨才从淀里捞上来的,那叫一个新鲜。
席间大家对饭菜赞不绝口,姐夫认真的说,“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饭,伺候好她”,话里话外满满的责任感。惠婷姐笑笑说,“主要是我笨,我什么也不会做!”言语间满满的依赖和甜蜜。
一顿饭吃的饱饱的,曲菜更是满载而归,只是那苇子够的着的已成了光杆,头顶的两片叶子,我实在不忍下手,还是去早市买些包粽子吧。
水区的村子可能过不了多久就拆迁了,提起此事大姐还是很留恋,她县城有两套房子,但她说从没想过要搬过去住,尽管村里的交通不是很方便,住宅也不是很宽敞,但对水的依恋就是割舍不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