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不由感慨万千:年轻时奉为金句的哲人语录,现在看来却更像人生常识和华丽机巧的词句;年轻时令我心生抗拒的这位大师,现在才明白根源之所在——在他字字珠玑的观点和论述背后,潜伏着一个不幸的灵魂。
叔本华出生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他聪慧敏感,见多识广,但他的家庭缺少爱和温暖。他青年丧父,与母亲不和睦,导致他对整个世界都失去了信心。心灵的痛苦,使他难以承受。他决定以冷漠为盔甲来保护自己,并远离一切可能带来痛苦的人和事。他认定,对生活不抱希望,也就不会有太多失望。
他的人生态度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理性使他得以避开痛苦,但与世界的疏离也令他难以企及快乐。
叔本华身为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好似看到了人生的真相,却不曾真正体味到生活的滋味。这种旁观者心态,让他对世事拥有了非凡的洞察力,和哲学的思辨力。但一个不曾以全身心去拥抱生命的人,又怎能宣称自己看透了人生?他为自己选择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的视角难免有失偏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