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

作者: 怂在冷风中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00:01 被阅读3次

    本书一开始就告诉读者这本书将会围绕哪五类说话场景展开,它们分别是沟通、说服、演讲、辩论和谈判。

    为了告诉我们什么是对这五个场景的正确理解,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

    权力关系

    说话时总会使说者和听者构成某种关系,这时就会存在谁主动谁被动、谁需要争取谁的问题。你需要影响谁的观念,谁就掌握着决定对话的权力,一切就要服务于有权力方。

    比如,当希拉里和特朗普辩论时,他们要争取的是选民的好感,所以选民拥有权力,他们的眼睛虽然盯着对方,但心里都在想着那些无处不在的真正权力者。

    针对五种不同的场景,书里给了一个示意图:

    其中,沟通和说服相对来说会遇到得更多一点,感触也更深,于是重点学习了一下。

    一一一一一一一

    沟通的误区

    之 写作

    这是“一年但行一事”系列的第一篇学习文章,这两周多其实一直都有在学,笔记也记了很多,问题出在我怎么写这个公众号上。我越发发现写作也是个锻炼共情能力的实践,一篇文章要让别人能看懂,就得反复琢磨哪些东西他们能很快知道

    罗振宇 关于人 的 阅读是怎么回事

    闲聊 怎么聊 聊什么

    倾听

    怎么听

    注意什么

    说服 将选择权交给对方 /

    反向设问 “你有没有一点点” 代替 “为什么不”式说教 —从很讨厌 到 没那么讨厌 也是成功

    请人帮忙 诉求要具体 明确对比 扩大善意

    朋友犯浑 释放情绪 忌追问原因独善其山拼命阻拦 应 问感觉——“怎么了” -引导宣泄-落实计划

    找出对方需要什么 创造需求:安全 舒适 自我实现

    年纪大、地位高的人 了解他们的“三观”

    * 视角不同 从他的关注点出发

    * 给他感同身受的痛苦

    * 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两头解决

    拖延症老板 理解拖延症:害怕失败 焦虑

    * 减少焦虑 提供动力 表示体谅 低阻力沟通 不让他觉得被责备 死要面子

    * 提供后备方案

    * 点明短期收益(好处) 激发动力

    不想努力的人 理解他们

    转移仇恨 另立新敌人

    机不可失

    戴高帽 把人架起来

    读完《好好说话》中有关“说服”这一部分,抛却具体的技巧,最核心的心法只有两个,一个是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一个是避免产生对抗。

    换位思考似乎是个伪命题,我不是你,怎么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呢。要获得这一能力,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我们要观察对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拥有各种人生阅历(丰富生活或读小说),学习了解不同性格的心理,或者花时间进行非常深入的沟通,这些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

    书中介绍了三类常见而棘手的人心里在想些什么:1、年纪大地位高的人。2、拖延症老板。3、不求上进的人。下面我们一一看一看。

    年纪大地位高的人,完全知道我们的价值观,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不认同。

    * 领导负责统筹全局,专注于宏观态势,员工看重把事做成,领导则着重于别出乱子。

    * 保守、能忍是因为不知道有多痛苦。领导理解不了员工的很多痛点,所以办法是拉着领导一起痛。比如办事手续繁琐,签字批示开会全拉着领导按规矩来。

    * 推进一个新项目,搞砸了员工可以走人,但领导舍不得。所以不要太多强调收益,多谈风险规避,不需要太多先锋创意,更多强调市场可行性(别人也干过)。

    实在不知道该抓什么时,可以从人的基本需求下手:安全、舒适、自我实现。至于“穿秋裤”这种实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可以给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出门打车,司机到了再下楼,不会在外面待很久,去的地方人多暖气足,地铁也就几步路,冻不着。”

    拖延症老板

    拖延者往往追求完美、害怕失败,对即将到来的任务产生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就只好一拖再拖、逃避问题。

    老板可以自己设置截至日期。

    如果可怜兮兮求老板,就让老板成了坏人,求得越可怜,坏人当得越彻底;描述的情况越紧急,越是在暗示老板的烂摊子有多大。

    做法一:体谅老板,不是去责难他的,防止其开启防御模式出现抵触情绪死不认错。

    做法二:提供后备方案。拿出一个哪怕差一点的B计划都能很大程度减少老板的焦虑。

    做法三:点明及时完成的短期好处,激发他的动力。人是短视的,短时间内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领导的诱惑更大。

    注意三个做法的顺序,是要逐步放下领导的压力和焦虑,才去分析利弊。

    不求上进的人

    “我只想做个平凡人”。一句话噎死所有鼓励。

    能说这种话的人,是出于防御心理。“不努力”往往是一个人最后的安全区——不是我的问题,只是我还没努力而已。

    真正令人害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怎么努力都没用”这一结论。必须先消除这一恐惧。

    “有考试就会有人第一,也会有人垫底,结果不如意未必是你的问题,可能是运气,可能是环境,别信什么一考定终身。”

    相比于那个终极目标,不同可能性带来的不同风景会更有吸引力。——“你潜力这么大,完全可以做点别的有意思的事儿嘛。条条大路通罗马”

    卸下防备,敌人在那边,我们是队友!

    一路读下来,发现反感这一情绪是任何说话中的大忌,一旦对方产生了这样的防御机制和抵触情绪,对话立刻终止,都跟继续眉飞色舞说两个小时效果一样,甚至还没那么差。

    可以说,整个《好好说话》团队,一直都对这种“对抗”小心翼翼。不要对抗,那怎么办?

    再立个敌人咱一起打呗。

    如何处理跟领导意见相左?哪怕你是对的,所有道理都在你这里,没有任何人能说服你,也不能直说。

    说完以后,领导怎么答复呢?谁是领导呢?他不要面子的?这种压力很容易激发别人的逆反心理,几乎不能形成动力去改变对方的想法。

    所以,别让压力来自你,而是让它来自客观的外部,塑造一个共同的敌人,让你和对方处于同一阵线。

    “领导提议组织大家出去玩,但是预算会很紧张,可以说,好啊好啊趁机增进一下感情!不过,最近财务部盯预算盯得特别近,要是具体问到这一次集体出行……您说,咱怎么应对财务部那边呢?”

    压力来自外部,领导就会觉得这是他自己根据你提供的外部信息作出的新决定,而不是“被你说服了”。

    客观压力,可以是环境不好,局势不明,时间紧迫,反正错都是别人,我和你是一个阵营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好说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eu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