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笔记是可用性测试中使用的另一个独立的研究方法——原型测试
__
01 分类
根据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原型进行测试。早期使用低保真原型(Low-Fidelity Prototype)、静态原型(Statical Prototype),中后期使用高保真原型(High-Fidelity Prototype)、可交互原型(Interactive Prototype)。
// 早期
时期:产品概念不清楚
用途:快速方案的探索和验证
工具:纸质原型、Axure、Sketch、线框图
优点:快速,反馈结果快速更新优化
缺点:原型粗糙简陋需要说明
// 中后期
时期:设计理念确定后、产品框架已确定、开始做视觉效果图、开发前、开发后
用途:保证设计质量,达到上线要求。
注意:很多反馈意见不会立刻即时的实施到即将上线的版本中去,很有可能后续的迭代改进。
工具:可交互的原型、高保真
优点:易于理解、可点击交互
__
02 补充说明
// 工具
Axure:对网页端友好,移动端差一点。Sketch、Flinto、Mockup…
参考维度:可导出离线原型、在线演示、支持扫码、导出PDF等
// 环境搭建
被测试者因环境而紧张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__
03 测试过程
与上篇笔记中通用的6个步骤大概一致,不重复:
1、制定测试计划:目标、内容、方法、时间计划、被测试者的选择标准……
2、测试者材料准备
3、测试者的招募:6-8人。3人可发现70%以上的问题,5人足够
4、预测试,检查流程、进行修订
5、测试与观察
6、结果分析(后面分析)。
04 结果如何使用
原型测试后对产品功能、合理性、优先级了解的更深入。可能调整了产品的focus,但一定是微调而非大变。
产品的priority list、调整产品的信息架构、单个页面的布局层级设计动效都可能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