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嬷嬷
在古代来说,常嬷嬷是个很特殊的存在。
她年轻时,刚生的女儿夭折,正好顾廷烨的母亲白家的女儿刚出生,于是被白家请去做了乳母。那时候白家还是小商贾之家,白家老太爷看常嬷嬷两口子人不错,便想让他们入了白家。
这一入等于成了奴籍,常嬷嬷不同意,但依然尽心尽力照顾白家小姐,也就是顾廷烨的母亲。后来孩子年龄大了,白家生意做的越发好了,常嬷嬷却离开了白家。
这么看着似乎平常,不觉得有什么。在古代多数朝代,普通百姓生活都十分艰难,不但各种赋税徭役,还时常发生自然灾害,比如干旱和洪涝,再加上不定时的战争,所以虽然古代普通人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但能活着依然要感谢上天的恩德。
能被做生意的人看上,当孩子的乳母,虽是奴仆身份,却是一份衣食无忧的生活了。但常嬷嬷不同意,尤其是后来白家发迹后,更是远走不再联系。
之后是白家小姐,即顾廷烨的母亲嫁到侯府,那更是一朝登天的事,要换有些人,早就舔着脸跟着去了,但常嬷嬷依然安稳地经营自己家里的日子,穷些苦些都不怕,离侯府远远地。
后来许多年,她儿子做生意把家底赔了一个精光,被人打了个半死,不得已才找到侯府,才知道自己养的小姐已经去了许多年。顾廷烨二话不说帮了忙,之后顾廷烨与家里闹翻出去,她便时常照顾在身边,还想把自己的孙女许给顾廷烨。
眼见顾廷烨又起,反是少了来往,看他与明兰过得幸福也严谨媳妇和孙女嫁人之事,只好好地守着孙子孙女过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人,别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是非常难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几个人,能眼见别人大富大贵而不眼红,能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苦日子。
常嬷嬷这个人,虽然在故事中出场不多,却极有个性。她与市井妇人一样,高嗓大门儿地蹦着骂人,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但却坚不卖身为奴,也不在别人发财高升后妄图攀附,始终坚守本心、本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