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见过这样一道数学题:如果一个人活到78岁,人这一生其实只有短短9年。而人花在等待排队上的时间保守估计是3年。几乎占到了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
这个数据你什么反应呢?不相信?诧异?还是没感觉?
我个人对这组数据的感觉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没有感觉到不相信,再到现在的觉醒:“我生很贵,不能在等待中浪费”。
2.
我们在等待中浪费时间,其实是常态。
这些场景成年人应该很熟悉:
排队点餐;坐着等餐;排队上厕所,特别是女性厕所几乎是排长龙;排队买票、取票;排队进站、参观景区,特别是节假日,到哪儿都排队;在机场候机,还经常面临晚点……等待无处不在。如果把坐在交通工具上的时间也算作等待,那对于经常外出的人来说,又是一笔巨大的时间开销。
古代举办武林大会时,地处西南的峨眉派要去华山论剑,得提前多久出发?上京赶考的文人花在路上的时间得多久?好在,现在交通工具不断优化,高铁、动车、飞机为我们节约了一大笔时间。
即便如此,花在等待上的时间还是不少。
3.
对于成年人来说,人生的余额在不断减少,在等待走溜走的时间比金钱还贵。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很贵的过程中,你在做什么呢?
我所知道的有以下一些方式:
发呆;玩手机(玩微信、刷微博、看各类小视频、打游戏);观察旁人的言行举止;扫射周围的环境;找个人聊天说地;看纸质书或者电子档书;睡觉……
我见到最多的场景是睡觉、玩手机、找人吹牛。
4.
在等待时,你在干什么?
我听过一些有意思的方式:
等待和工作并行。
比如说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就是这样。他经常出差,但渐渐地他意识到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很长。为此,他做出了调整:每次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坐高铁或者动车,在车上他则拿出书阅读,或者拿出电脑写将要解读的书的稿子。如此一来,一举两得,等待和工作并行,不存在浪费时间的说法。
在等待中多观察,发现商机。
麦当劳最终的持有者就是这么干滴。他开始开着车四处推销自己的机器,几乎无人问津。麦当劳兄弟买了他机器他都对这个订单表示怀疑,于是大老远地开车去一看究竟。他也作为消费者排队等午餐,但他却不像其他的消费者一样,单纯地等待,而是观察排队的时间、下单和取餐的时间、取餐窗口的流程、用餐者们的反应。最后,发现这是一个商机。麦当劳高效的取餐、流程化地制作过程和好的口感,远胜过糟糕的汽车餐馆。之后,他加盟了麦当劳,最后成为麦当劳美名远扬的缔造者和拥有者。
在此,我们不去评判对错,不管怎么渡过,这都是“我的”时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也许,我们可以思考一下:
在等待时,我在干什么?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以上,是我2018年十一黄金周在车站等晚点三小时的高铁、在车里等到站时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