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也主要讲的是孝。是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孟懿子即上一篇问孝的国君)。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1关于这段话的解释至少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字面解释,我们要担心父母生病这件事情,因为久病床前无孝子。
第二种是只有父母生病了才值得担心。意思是其他的事情孩子不要替父母拿主意。
第三种解释是是反过来的,让父母担心你就只担心生病这一件事情。比如说买房啊,结婚啊,生子啊,能不麻烦就不麻烦。
2.因为孟武伯问孝的时候,他还年龄还比较小,所以说取第三种解释更说得通一些。就是让你的父母只担心你生病这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都不需操心。因为父母生你养你职责已尽,其他的是以身为一个拥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人自己的事情。
3.未婚前我的教育观就是父母对小孩子的未来和前程不需要太过参与或者提供支持,他应该自己去奔。而父母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去提供学习和教育的环境。结婚后这种想法依然没有改变。但在我的周围一直充斥着一种声音,就是你现在是还没有到那个点,等他上学了,要择校,要结婚,要买房的时候自然而然也会操心这些层面,只怪自己能力不够提供的不充分。
我希望永远我都不要到那个点。假使有一天我能够操心到,也不如凭他自己本事得到的踏实和安稳。
4.我记得我的小孩上小班的时候,幼儿园有一次作业是父母对小孩子的寄语。我写的是: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任何年纪,我都希望你能够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好奇。而我也在一直努力践行当中。逻辑思维的CEO脱不花说过,在孩子成长的一生,他真的不需要一个时时刻刻陪在他身边的母亲,但是却非常需要一个有趣和精神独立的母亲。
5.其实反观第2种解释也有可取之处,即需要将父母的课题与自己的课题区分离开来,我们对父母能负责任的也只有父母的身体。其他层面不可干涉。其实也需要父母能够保持学习和成长。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盼头,他们长大了就是来替自己实现未完成的梦想和人生。
而我的观点是,你希望你小孩子将来活成什么样,你就自己活出那个状态来。而不是将你的希望寄托给别人。你要知道你自己都未能达成和实践,凭什么要求你的孩子做到呢?
6.中国人的亲情关系总是黏糊不清,父母喜欢帮“干涉”儿子“绑架”女儿,所以婆媳关系是中国是典型的家庭矛盾。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家的关系没有理清,总是喜欢混为一团。所以我比较赞同,无论什么时候小家庭一定要与大家庭分离开来。让各自的关系保持适当的距离。
7.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当中说过,我们需要将个人课题和他人的区分开来。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我们能做好的只有自己的课题,别人的课题你是无法代劳的,无论是父母的还是孩子的,所以不要把劲用错了地方。方向错了,再使劲也是白费力气呀。
希望我们都做一个只让父母担心你身体的孩子。
也希望我们为人父母后,将来也只担心孩子的身体。
每个人把自己的课题处理好,关系自然也就清爽多了。论及孝也就自然不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