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副业项目自由职业无本创业
别再拿“不会说话”当借口:所谓的“好好说话”,只需要4步

别再拿“不会说话”当借口:所谓的“好好说话”,只需要4步

作者: 拾光击 | 来源:发表于2020-05-11 07:04 被阅读0次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不会说话的人。

    准确来说,应该是个很不会接话的人。

    小时候面对小伙伴的热情,问我要不要吃糖、要不要去他家玩……我都是会以各种借口拒绝,如牙疼、补习等等。

    这是因为不知道怎么面对别人的好意,我只能用僵硬的礼貌拒绝来回复他们。

    沟通在我看来,是一项难度系数五颗星的事情,其难度堪比本数学渣渣眼中的高数。

    所以我总是会找沟通、社交方面的书籍来看,最近我看了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是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之一,里面记录了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最得意的沟通方式,对我触动很大,因此我迫不及待地将它们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一)你不经意的言语,正在他人心上形成隐形的风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很多人都明白,也会让自己不说太过伤人的话。

    然而我们都没有注意到,不止是很明显的恶毒的话会伤人,稍不注意的一些话,也会伤害到别人。

    书中提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也就是说,大部分忽视对方感受和需要说出的话,以及因此引发的冲突及伤害,都可以归结为语言暴力。

    常见的有4种情况。

    第1种,道德评判。

    就是将自己放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用自身的价值观来评价他人的言行。

    如“你这样做太自私了”、“他是个暴力狂”这样的句子,就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他人的行为之上,不分享=自私,爱打架=暴力狂,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意见,真实性有待考证。

    第2种,进行比较。

    丹·格林伯格在书籍《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直接建议读者: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

    也就是俗话说的:人比人,气死人。

    比较虽然会起到一定程度的激励效果,但大部分人还是会在比较中觉得自己过得真是悲惨。这时候不管你是主动去比,还是无辜被比,都会情绪低落。

    第3种,强人所难。

    有时候,我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强迫别人做事。

    比如老婆不想洗碗就使唤老公去洗,此时双方原本平等的关系会被打破,被使唤的老公会觉得这是一种命令,同时命令的背后还包含了威胁:如果不做可能会怎么怎么样。老公会觉得自己是被强迫的,长久下来,对这段亲密关系将产生不利影响。

    第4种,逃避责任。

    这可能是现实世界中遇到最多的情况了。

    比如:“因为这是公司规定的,我不得不做”。简单一句话,就将责任推给了公司,说话的人作为公司的职员,并没有负担起一个职员应负的责任,只想着不给自己惹麻烦。

    “因为……,不得不……”好像是个万能句式,能让人将身上的责任轻松卸下,摆脱负担。然而事实上,谁都无法强迫我们的生活,一切只是托词。

    这4种异化的沟通方式,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看似习以为常,却会在人们心中不断积累,不知哪个时候就会掀起风暴。想想自己平常遭遇到的情况,是不是这样?

    等到风暴真正降临,只会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将自己卷了进去,两败俱伤。

    这种暴力的沟通方式可以用简单的6个字来概括:可以,但没必要。

    (二)你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

    正是因为暴力的沟通方式伤人伤己,在心理学研究上颇有建树的卢森堡博士,才会这么重点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指的是一种能使人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的沟通方式,目的是让人们诚实而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与倾听他人。

    说的俗一点,就是提倡「爱与和平」的沟通方式。

    法国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说:“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在网络极度发达的现在,层出不穷的意见领袖让我们越来越丧失了思考的习惯,我们很容易就迷失在大V们言之凿凿的话语中,渐渐地,越来越少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甚至开始害怕表达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求。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如何体会自己的感受,诚实而清晰地表达自己,不被人云亦云带着走,显得无比重要。

    要实现非暴力沟通,需要4个最基本的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运用到表达中就是将自己对某件事的观察以及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再表达由感受所引出的需要以及为了达成需要提出的请求。

    举个栗子。

    你连续上了半个月班,想向领导提休假,如果上来就说:“领导,我最近上班时间太长了,想申请休假”,这里可能会存在疑惑:上多久的班才算长?而且上班时间长跟休假也没有形成很强烈的因果关系。

    而用「非暴力沟通」的办法,这句话可能会这样说:“领导,我连续上了半个月班(观察),身体很疲倦(感受),我想要休息一段时间(需要),可以给我放三天假吗?(请求)

    这样说的好处是更加客观地表达了现实情况,同时也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从沟通层面上说,更不容易遭到反驳。

    方法虽好,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确保「观察」不是「评论」。如描述现实的“一斤苹果50块”是「观察」,而表达看法的“这苹果太贵了”则是「评论」。

    接着,确保「感受」不是「想法」。如描述情绪的“你很久没给我发消息了,我很难过”是「感受」,而单纯给结论的“你不在乎我了”是「想法」。

    第三,确保「需要」不是「指责」。如“你迟到了,我很难过,我想和你好好聊一聊”,“聊一聊”是「需要」,如果将“聊一聊”换成“你太让我失望了”,就变成包含批评意味的「指责」。

    最后,确保「请求」明确,同时不是「命令」。如“我希望你一周能做2次晚饭”就是一个明确的「请求」,将希望对方做晚饭这件事的请求落实到频率上,对方就可以确定能否实现这个请求。

    而当这句话变成语气毋庸置疑的“你必须每周做2次晚饭”时,就变成了一项「命令」。

    由以上4要素组成的「非暴力沟通」方法,最适用于缓解冲突、与人真诚交流的场景。通过「非暴力沟通」,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不仅关乎每个人自身,更关乎这个世界。

    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世界沟通,世界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回应我们。

    你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

    (三)做一名合格的听众,而不是心理学家

    既然是沟通,那么至少会有一对一的情况。

    在学会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同时,如何尊重与倾听他人,也是不容忽视的。

    就拿安慰人来说,很多人都会有误区。

    面对需要安慰的朋友,有的人会开始比惨,有的人会来总结问题,甚至思考怎么解决他倾诉的问题……

    这些举动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想让朋友不要太难过,然而却忽视了朋友最原始的需求——在解决问题之前,他首先需要的,是倾听。

    我们都太急于将安慰人这件事作为一个问题去解决,有时候甚至没听完朋友说的内容,就开始自说自话。这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起到什么帮助。

    卢森堡博士研究了多年心理学,深知如何对病人进行心理诊断。然而他放下高高在上的医生-病人式诊断方法,而是采用「非暴力沟通」,就是在努力地不把病人当病人对待。

    在面对来倾诉的朋友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专家,而是先学好当一名合格的听众。

    尊重、倾听他人的方法同样也是上面的4要素:从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出发,做个合格的听众。

    举个栗子。

    当朋友跟你抱怨工作太累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表达自己的关心:

    “你是说你每天上班12小时,一周要上6天班(观察),你感到疲倦(感受),因为你需要休息的时间(需要),所以你想换一份工作是吗?(请求)

    这样做可以帮助说话和倾听双方捋清情绪产生的来源,一同寻找事情的解决办法,避免听的人很烦,说话的人也觉得很无聊的情况发生。

    你沟通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温度。好好说话,是一个人最大的善意。

    「非暴力沟通」展现的是爱自己、同时爱他人的一种沟通方式,其核心是待人以诚、接纳、尊重与爱。

    比起暴力,沟通力正在成为一个人核心的竞争力。

    如果一开始有人告诉我「非暴力沟通」可以让人更加平和的沟通,我会觉得太过理想。

    但通过这本书介绍的丰富案例,以及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我有了尝试的欲望,有了“这样的理想生活,是有希望实现”的感觉。

    书中说:“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得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

    通过这样平和的沟通方式,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增加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竞争力,哪怕实现的过程较为困难,也值得一试。

    图/《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再拿“不会说话”当借口:所谓的“好好说话”,只需要4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hy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