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

作者: 珂壳可克 | 来源:发表于2017-01-18 23:11 被阅读0次

    2017-1-1

    【day 21珂珂】《暗时间》

    哇哇哇,我看到了一本很有共鸣的书了。因为作者是程序猿,写出来的东西真的非常的激动人心,应该说激动我们这些低级程序猿的心哈哈。

    进入正题,“咳咳”。作者说的暗时间指当我们在做一些家务活,走路等大脑并没有运行我们所要思考问题的进程,而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一些看和读的东西。其实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我现在才看到前面一些,但我相信作者取这个题目一定有他的意义。

    分享几个Tips

    1.“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到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就是暗时间。”我觉得这点运用更多的是技术,工具类的书籍,当然一些知识型的干货也通用,毕竟作者是一个资深的程序猿了,所以考虑问题更多的是从程序员的角度出发。刚好最近买了一本javascript,一定要好好思考。

    2.作者身上的死磕精神。其实我觉得用死磕这个词也不太恰当,因为作者对编程这方面是有很大的兴趣的,所以当作者遇到很棘手,很难看懂的代码时往往非常想把他给啃下来。有次研究一个问题到了凌晨四点,研究透后立马写了一篇技术文章,随后这篇文章发表在了一本杂志上,那年他大二。(PS:他也是大学才开始学编程的)。这种遇到问题的想要把它解决掉的激情很让我羡慕啊。今天我打球时,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我们队在组织一次进攻时,我去帮他挡差,他说不用,随后拉开架势,运球过人,而且我看他脸上是那种喜悦的表情,是那种享受这种挑战的,我想当时的作者应该也差不多吧。

    3.最后一点一句话:看一个人,只要看他读的书和见的人就大致能观察出来了。的确,因为这两方面差不多就是一个人的输入了。

    另外一个听罗辑思维听到的,我试着把他表达出来:“可能某方面大神来做演讲时所教授的技能,专业知识我们可能用处不大。而我们所要看的就是这门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协作的方法,比如说一个顶级外科大夫在讲如何准备一台外科手术时我们可以透过技术看它背后的东西。”我刚才表达的这部分跟我前面表达看书需要推理一样直奔主题来了,就是直接表达出要干什么,而作者和罗振宇都是娓娓道来的方式,以下是罗振宇的方法:我们听外科大夫如何准备一台手术,大厨怎么挑选一个团队时,其实这些都是系统协作的方式,我们可能用不到准备一台手术的技术,但是我们可以用准备手术过程中的协作的角度加入我们多方面考虑一个问题的角度里。这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M1]这些东西不是教你简单的技能,也不是泛泛的拓展下视野,而是这个社会与其他系统最顶级的运营方法,马云说这些其他系统的经验会让你更加拥有不确定性,当风险来的时候死的比较慢。[M2]

    《火星情报局》:关于是否赞美一个人的讨论:赞美可能会让人产生误解:以为自己全身上下都是优点,同时固化一个人的缺点,让他只看到自己的优点,但是批评比赞美更难,因为做批评的那个人必须是要组织语言和用什么样的情绪让人听到心里面去。[M3]

    《火星情报局》:关于是否赞美一个人的讨论:赞美可能会固话一个人的思维,让他只看到自己的优点,但是批评比赞美更难,因为做批评的那个人必须是要组织语言想着如何批评到位,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一分的那种。[M4]

    【day 22珂珂】《暗时间》

    同样分享几个tips

    1、作者把书籍分成知识性的和思维性的,当然还有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就是我们所谓的知识,即领域知识。而思维性的书籍是关于我们吸收知识的机制的知识,也就是元知识,它指导者我们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这跟李笑来的元认知是差不多的。多看思维类的书籍有利于锻造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且最好是能够把这类的好的,经典的书籍在连续的时间里看。

    2、我们在学习一个小领域时,时时把“自己能够写出一篇summary(作者说survey,我觉得summary更合适)“放在自己的大脑中提醒自己。这样一来,你在阅读或实践的时候就会有意的整理知识的结构,本质和重点,经过整理后的知识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3、好资料:直接从问题出发,进行一系列的探讨,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rational),注重直观解释,而不是方法的技术细节。坏资料从好资料的反面来:直接就讲方法细节,而不写由来。这样写导致的后果就是丢掉了解决问题背后的思维过程,也就是元知识。看到这段时,我想到了昨天我为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写的两段话,我记住大概意思后就自己试着把它表达出来,写出来后再对比就发现自己一上来就说结论,这样往往不能够很好的把意思表达出来。但我这种方法很适合速记。

    4、另外坏资料另一个特点:一本书长的要命,但核心观点就那么几个(顶多加上几个精要的例子)。因为我们的大脑太活跃了,对一个知识点往往会产生很多的联想,写着写着就容易旁逸斜出,而且可能作者自己觉得引申出去很牛逼,有时候很多与主题无关的废话就出来了。我昨天写分享的时候也是这样,写到最后想到了作者死磕精神很大程度是他爹的影响,因为书中介绍了他爹于是我不自觉的也想写上去,后来想想其实完全没必要,因为我要介绍的就是作者,跟他爹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day 23珂珂】《暗时间》

    一些很零碎的:

    贪婪,嫉妒、短视、投机等,也许这些天性让我们祖先在远古时代占据了生存繁殖优势,所以我们现在身在现代社会的人类也有这样性格的基因。然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分享、合作、交流等好的品质,但我们的天性还没为这些改变做出调整,所以我们常常需要用理性的声音去说服内心的原始人。

    看到这段对我们人性的另一种解释真的感觉很好玩呀,所以,我们可以把他们当还未进化完成的孩子,而不是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可能这样做出改变会容易很多。

    另一点作者也提到了《把时间当朋友》里的一个细节,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发现了我之前没有发现的,所以,书,经典的好书值得多读读。

    【day 24珂珂】《暗时间》

    我们总是混淆事实和推断,尤其是当我们对推断的确信度很高的时候,或者某种判断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或者当这个推断源于大脑天生的偏见的时候,这个偏见和那些不好的性格一样都是从远古时代形成的,算是硬伤。但更多时候我们的判断是由于我们受到知识的局限而对事物看法产生无法消除的偏见,有时候打破这种偏见的唯一途径就是开阔视野,多积累知识,以及和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讨论,否则就算抱着“我可能是错的”这种信念,我们也不会知道怎么去证伪自己的一个猜测。

    这也很沟通很相似,很多时候我们沟通不了,就是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所导致的。怎样更高效沟通就是把这方面的问题缩小。

    【day 25珂珂】《暗时间》

    改变既有的坏习惯,从学点心理学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坏习惯的养成是靠着我们古老的情绪大脑一步一步形成的。咱们的大脑也是用进废退,若依靠情绪做事越经常,则情绪这块会不断加强,我们的理智便会慢慢的废退掉。那怎么解决呢?恩,用理智。用理智就是我们需要分析我们这个坏习惯产生的机制,这需要用到心理学来分析。因为只有我们了解大脑内部运行的机制我们才能运用它。

    举个栗子,我们玩游戏和看书。我们理智认为玩游戏是坏的,而看书是好的。但是玩游戏是远古时期人们为了获得群体认同感和成就感的一种方式,因为我们古老的情绪大脑一直愚蠢地认为我们现在还在远古时期,所以它认为玩游戏是好的。以至于我们现实中在玩游戏和看书之间我们理智的现代大脑总是败下阵来。但是,当你了解以上这段大脑活动机制时,你就会意识到情绪大脑认为我们还在远古时期真的是个愚蠢的傻逼行为。所以,理智占了上风,你就可以运用理智控制我们的大脑了。

    所以,认识到大脑的局限性,并最终摆脱它的错误驱使。恩,就是这样!

    今天学到的另一点心理学知识:我们会对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不加调查,而对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则死抠烂打揪住一点小辫子就不放;同样,我们还会更倾向于勤劳收集有利证据,并忽视不利证据。

    【day 26珂珂】《暗时间》

    每天一点心理学:我们的行为动机大致可分为外部动机(金钱、物质、惩罚等)和内部动机(好奇心,成就感、价值观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同时存在时,我们更倾向于把我们的行为归结为外部动机,因为外部动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而内部动机则较为隐蔽。有句话就是这么说的:内心的声音太容易被外界的喧哗所遮蔽,就是这个道理。

    有个故事就是这么说的:一位老人住在一个木屋中,但经常有小孩到他木屋旁边嬉闹,喜欢安静的老人不胜其扰,于是有天老人跟小孩子们说:“我很喜欢你们,如果你们每天来,我就给你们每人五毛钱。“小孩子想着都是要来玩的,有钱更好啦,于是每天都来。过了几天老人说我没那么多钱了,只能给你们两毛了,孩子们虽有些不高兴但有总比没的强。到了最后,老人说:”虽然自己很想你们过来玩,但自己真的没钱了。“听到这话的小孩子们心想没钱还让我们过来玩,于是”切“的一声都散了。孩子没来玩了,老人也终于恢复了宁静。

    这其中的原理是本来孩子们过来玩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但是老人非得给孩子们玩的动机强加上外部动机(金钱的诱惑),慢慢的,孩子们玩的动机由内部的兴趣变成了外部的金钱。这样一旦外部动机没了,于是“玩“的这个行为也没了。

    这既是个例子又是一个应用。其实这个例子我之前在听罗胖的语音时就听过,不过,当时的前因后果自己还真没仔细琢磨,直到看到了这本书。自己多琢磨,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哦。

    【day 27珂珂】《暗时间》

    关于碎片化阅读的,我认为李笑来的解释很好:我从来都懒得接受“碎片化xx”之类的概念,比如,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思考,碎片化时间什么的,谁爱碎谁自己碎去,我才不想要一个碎片化的生活呢。信息这东西,必须系统才有价值。碎片化的信息也许有用,但就算完全忽略,也不至于致命。舍了就舍了,没啥。这种勇气其实不少人都有,巴菲特就是其中之一。害怕错过什么,是一种情绪,来自于空虚的情绪: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就渴望有一点什么,所以就特别害怕错过任何机会。充实的人,是不怕错过什么的,因为已经充实,错过点什么,真的无所谓,机会有的是,错过一大把又如何,反正因为充实而能够相信自己确实有实力终归抓到至少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

    每天学点心理学:打破知识的牢笼

    关于创造性的研究有这么个问题:给你一盒大头钉,一堆火柴,一根蜡烛。需要你如何将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墙上,从而让它的蜡油不滴到桌子上。一般我们要么就是想用大头钉把蜡烛钉到墙上,但这样做蜡烛会碎掉;或者将蜡烛烧融后粘在墙上,但这样蜡油粘性不足以支撑蜡烛的重量。尝试几次未果后大多数人都会放弃。而只有少数人创造性的想出了一个法子:将装大头钉的盒子用大头钉钉在墙上,再将蜡烛放在盒子上。

    之所以这个小问题如此困难是因为我们总是认为放大头钉的盒子就是用来装大头钉的,压根就没想过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盒子既有功能成为了一个知识牢笼,一个束缚我们创造性思维的框。我们要意识到这些框的存在需要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思维过程有个了解。当碰到问题时,我们你可以选择试着把我们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对于学程序的可能感触最深的就是当你碰到一个BUG难以解决时,这时可以选择向其他人求助,而这个过程你就会试着把你所想的描述出来,可能你说出来的某一刻你自己就会突然惊醒,想到了问题的根源。另一个方法我们可以跟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为不同领域人的思维方式,做事的逻辑还是有区别的,想问题出发的角度不同。

    [M1]这些还是我写的

    [M2]这才是原话

    [M3]这是原话

    [M4]这是我自己写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暗时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ib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