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了解他人的一个好方式。倾听,是对他人表达关注的具体表现。我们都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在说话的时候,别人表现得心不在焉,还一边玩手机。这个时候,我们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欲望,原因其一,是觉得对方没有做到最起码的礼貌与尊重;原因其二,是"聆听者",没有表现出"关注"。就算对方毫无恶意,也会让人感到困扰。
如果一个人有机会倾诉,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有一次参加培训,老师要求两两练习倾听,每个人有8分钟的时间倾诉,另一个人必须全程倾听,不可随意打断。我以为8分钟的独白肯定很漫长,实际上并非如此。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倾听伙伴的每一句话的时候,我听到了她内心的声音。当她倾听我的诉说的时候,她发现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她的另一半。
而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跟朋友互相比惨”的场景,一方还没说完,另一方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惨痛经历。这其实是不想了解对方想法的表现,而是想把"关注点"扯回到自己身上。所以,我们要学着,先让对方一吐为快,扮演好听话的角色。透过倾听,将对方的话内容加上自己的感受,反馈式回应。这是一种"在乎对方"的表现。
在倾听的过程,没有人评头论足、没有人想改变你、更不用担心自己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说的内容,这个瞬间很美好,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可以用新的眼光来看世界,哪些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开始清晰起来。我们的身心就开始疗愈。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我们有时也许会发现运用非暴力沟通是富有挑战性的。然而,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前几天,我们一家三口自驾游,有一天,接近19点的时候,换成我开车奔跑在高速上。我老公不停地提醒我各种注意事项。每次当我升起一股怒气的时候,我内心就暂停一下,提醒我自己这是我的子人格在表现。等到一个恰当的时机,我对他说:“当我在准备超车的时候,我内心很紧张,你的提醒,会分散我的注意力。”他听到了我的话,学会了提前提醒+适时闭嘴。如果我当时不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不肯示弱的暴怒,结果又会是什么呢?我也思考,每次当他在说话的时候,我有没有做到倾听呢?
沟通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双向道",不是两个人同时说个没完,口若悬河。一定是有一方说话,也一定有一方当听众。当我们用接纳的态度,借由主动式的倾听来理解对方,与对方建立信任感,才可以让对方敞开心扉。下次,等我们需要"被倾听"的时候,才会被人用同样的方式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