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想法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作者: 蚁民 | 来源:发表于2023-05-20 21:56 被阅读0次

    想要了解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就得通过专业的渠道才行。对缺少社会资源的普通人来说,请专家当面指导不太现实;要是付费去听线上(下)课的话,如果不是专家本人来讲,那就很容易被其他人的认知带偏(二手知识的含金量有限)。

    所以结合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最经济实惠又节省时间的方式就是读专家写的书(经过同行评审和实践检验),立足于知识的源头去认识和理解知识。

    正如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看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所著),就属于典型的“专业人讲专业事”,不仅思维严谨、逻辑清晰,而且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作者对经济学的理解非常“经济”,他认可经济学就是研究不同用途稀缺资源使用的学问——没有稀缺性,就没必要节约,也就没有经济学。

    并且在经济学领域,“好心办坏事”的典型案例层出不穷。比如不少国家实施的房租管制,虽然减轻了租房的财务压力,但也导致了房屋建造量的下降和住房周转率的降低,甚至房租管制下的住房比未受管制的住房损坏得更快。

    又比如一些国家实施价格管制,出台的物价控制政策除了导致资源短缺、产品质量下降外,还会导致囤积(人们比在自由市场条件下留存更多的价格管制物品)和产生黑市交易(为了补偿法律风险,产品交易价格不仅高于法律允许的价格,而且高于自由市场上的价格)。

    特别是在医疗服务方面,某些国家实施价格管制,降低看病成本的同时,也导致更多的人更频繁地去看医生。但医疗资源始终有限,医生只能被迫缩短为那些重症患者、急诊患者看病的时间——当看病时间缩短时,治疗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不管产品或者服务是住房、物品还是医疗,价格管制下的质量下降都是普遍现象。

    而经济学研究的正是稀缺资源的使用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不同类型的经济制度会以不同的使用决策分配稀缺资源,这些决策对整个社会生活都有深远影响),并且资源的使用决策及其后果要比资源本身重要得多。

    如果那些制定政策的人不能正确理解经济的运行方式,那他们无论是出于良善的愿望,还是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再怎么标榜“为人民造福”,也可能事与愿违,给整个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作者在谈到中间商的作用时,也强调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是有限的,在生产、分配的大链条中,同一个人(群体)能够有效掌握和操作的只是其中的几个环节。而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士在从事他们的特定专业时,就比其他人效率更高。所以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以前从事财务工作,我最恼火的不是繁琐的报账、做账程序,而是“外行领导内行”。财务负责人完全不懂账务处理流程,也不主动学习和了解财经纪律,只会不停给财务人员造堵添乱,严重打击工作积极性和影响工作效率。

    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遭遇,“外行领导内行”在某些地方也有正面案例。毕竟在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外行领导”可能会越来越多。但只要他们能够抱着学习成长的心态,尊重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在专业范围内适当放权,把内行领导好也不是不可能。

    作为苏联的领导者,列宁就是意识到了自己是个外行,“对企业管理的看法,往往充满了十足的无知,一种反对专家的错误精神”,从而转变了对专家的态度,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开始施行新经济政策(允许更多的市场活动),苏联的经济才得以复苏。

    我前几天正好看了电影《长空之王》,对主创人员的专业精神叹为观止。不仅导演最懂航空(长期在航空工业系统工作,经常去科研一线跟试飞员、设计师和工程师打交道),而且剧组工作人员能说出一些飞机的基本性能和飞行特征,演员还会向试飞员请教,听设计师、设备工程师讲专业课。

    在技术严谨方面,影片也不输国内外的同类型大片,一些机械装置的制作大概花了一年时间,还请教了很多力学、机械方面的专家。

    影片还注重细节上的真实性,主要角色都有原型,人物塑造生动丰满,连不少台词都有“出处”,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但网上还是有不少喷子质疑影片的真实性和专业性,我严重怀疑他们是否认真欣赏过电影,是否具备和主创人员相当的专业知识。

    虽然在航空方面,我是纯粹的外行(只能看个热闹,门道啥的也不懂),但我相信电影的专业性和真实性(影片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相信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就是靠谱。

    其实不管是书还是电影,如果是专业人士创作的,还得到了同行和市场的充分肯定,我们就没有必要抱着评判的态度去对待——批判性思维也得用对地方才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oo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