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很久没有发布文章了(汗颜……),虽然我也有在写,但没有输入哪来输出。寒假的我,输入甚少吧。
三月孤陋寡闻的我得以知道柔石的《二月》得亏现代文学课上老师的一番介绍和解读。之后遍寻图书馆127小说库未果,回寝时发现舍友桌上赫然摆着柔石全集,于是开始愉快地读《二月》。
阴历二月初,无父无母的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当教员。在回程中听闻当年同窗李志浩牺牲,遂动了恻隐之心,立马拜访了其妻文嫂以及两个孩子。见其家境贫寒于是多次上门救济文嫂一家,并主动提出供女孩子采莲读书。在学校期间,萧涧秋受芙蓉镇的queen、校长的妹妹陶岚的热烈追求,两人关系越来越亲近。尽管镇上认为萧的救助目的并不单纯,风言风语,但陶岚十分理解萧涧秋的善举。文嫂的儿子不幸病死,萧想以和文嫂结婚的方式解决问题,陶岚反应强烈。思念儿子的文嫂上吊而亡,萧逃出了芙蓉镇。
老师上课用了不少时间来说这篇《二月》,引了某教授的一篇论文来说明萧涧秋是爱采莲的。这篇论文例举萧对采莲的一些亲昵动作如拥抱,亲吻来说明感情不一般。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但顺着其说明思路似乎又有些道理,角度新奇。只是读完《二月》之后我不大敢认同了。
我更倾向于老师的解读:萧涧秋谁都不爱。他的情感飘忽不定,并不明朗。萧对陶的热烈追求不拒绝,甚至心里认定“她是住在自己心上阁楼的人”,但显然他对心上人的用心程度不及陶岚对他的付出程度,还一个劲地在信上喊着“岚弟”,“岚弟”,似乎是要防止他俩关系过于亲昵似的。
起初我以为萧对文嫂地求婚建立在一定地感情基础上,如《平凡的世界》中田润生对寡妇郝红梅那般。可我怀着狗仔队般的心态读萧文二人的片段,并未捕捉到特别的情感上的交流。文嫂恪守妇道,萧在求婚前也没有逾矩的行为和想法。
至于采莲,萧对其一定是抱有好感的,不然怎么会初见之后就积极地提出让她上学呢?但好感之外,上升到男女间的喜欢和爱,则太过勉强。
萧涧秋在陶岚,文嫂,采莲之间并不特别留恋谁,在精神层面的一些地方与陶岚契合,二人的关系更像名义上的男女朋友,实际上的朋友,对于文嫂母女则是给予人道主义关怀,如此而已。
向文嫂提出结婚,与一心追求他的陶岚不辞而别,逃出芙蓉镇,在我看来太过率性随意。
无独有偶,柔石在另一短篇《三姊妹》中塑造的角色章先生也是一类人。章先生在中学任教,中学附近住着青春可爱的三姐妹。章先生借着开夜校的名目,接近三姐妹。他与大姐莲姑相爱,在口头婚约之后,学校里风言风语,说他区区一个教员和女孩子恋爱,章先生为了证明自己北上读书,分别之时自是约定好要厮守一生。章先生读书回来后莲姑已嫁,他竟把对莲姑的爱没有分别地直接转移到了蕙姑身上,两人如胶似漆。后来历史重演,章先生去当兵了,一走就杳无音讯,蕙姑嫁给了一个工人。章先生出于一种复杂的心理,多年也就避开三姐妹不见。后听人谈起三姐妹悲惨的家庭情况时,章先生又动了恻隐之心,再次回故地,信口向小妹藐姑求婚(一直觉得小妹的名字取自庄子“藐姑夜之山有神人居焉”,果然最灵动聪慧)。藐姑指着他说是禽兽,狠狠地拒绝了。章先生将莲姑,蕙姑一并接来,并承诺担负她们的后半生。与之前不同的是,三姊妹从一开始一把水灵灵的水葱似的变成了发黄的鱼眼珠子了。
当章先生在三姊妹之间转移他毫无差别的爱时,我惊呆了。怎么能如此迅速地移情?当然了其中不乏章先生的自我辩解:他可是为了莲姑单身了四年,莲姑怎么就不能为了他再多等一会儿,是莲姑负了他。
章先生不似《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先生,感情排在身份名誉面子后头,所以才前脚向伊丽莎白求婚,后脚就与夏洛特结婚。放在现代的视角来看,我总想给萧涧秋和章先生打下渣男的烙印,可柔石的笔触那么柔软恬淡,在他的文笔之下似乎又没那么可恨。他们所挣扎的是普通人在感情中都会挣扎的,他们逃避的是不少人在感情中都会逃避的。这么来看,这样的人物形象塑造是有意义的,我似乎能理解一点儿了。
柔软的石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