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这本书提过“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比如戒烟这件事,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但是对于那些抽烟抽得特别厉害的人来说,你去劝他不要抽烟,他能够找出很多个抽烟不会损害健康的例子。比如那个人抽烟,身体健康;那个人抽烟,活到一百岁。他用很多个案来说服自己,这就是解决认知失调的方法。
他解决自己抽烟和恐惧之间失调的办法,是找几个案例,别人没事,所以我也应该没事。他不会去努力解决抽烟这个问题,但他会找到一个理由来解决认知失调。
社会中出现不良现象也会如此,人们同样做竭力辩护。
一个女孩在公交车上受到了色狼的骚扰,人们应该谴责那个色狼,但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在说“谁让你穿得那么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女孩子也要懂得自我珍重”。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减少了他们心中的认知失调。他们觉得这个社会应该是安全的,是不应该出现骚扰的,但是社会上竟然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这让他们心里很难受,他们失调了。
怎么解决失调呢?这个社会还是好的,恐怕是这些女孩子有问题,这样想让他们的心里会舒服一点点。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对受害者会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