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村中记事:赶集

村中记事:赶集

作者: 鳝堂集庆 | 来源:发表于2023-08-14 06:00 被阅读0次

早上去镇上吃粉。可能都是本地原料原产,成本、运输费用低,这里的粉比城里便宜很多。一两6块,二两7块。

照例要了碗干捞,粉上面码着几片脆皮叉烧、卤猪肝、腊肠和黄豆、花生米。

将粉端到酱料台,舀上几勺蒜米、葱花,放点辣椒,浇点原汤,一碗美味可口的粉就可以开吃了。

今天恰好是镇上赶集的日子。这里三天赶一次集,每次赶集的日子都非常热闹,各种山里的土货都会汇集于此。

可能是来得还比较早,停车位还比较好找。再晚点就一位难寻,只能停车到偏远的地方。

在菜市场的路口,有很多卖菜的临时摊点,很多都是老头老太太来卖自家的菜果。

买了几斤龙眼,看着不是很大,尝了一下,还是比较甜。今年是第一次吃龙眼,再不吃龙眼就要过季了。

看到有卖红心番石榴的摊子。这种只有这里才有,其他地方很少见到。平常吃的番石榴都是白心的,个头很大。这个红心的长不大,味道也不是很甜。

还有卖土鸡蛋的,除了红皮的,还有白皮的乌鸡蛋。一斤15块,看着有点贵,但确实是土货,质量有保证。听说他家的土鸡一天总共只下十个蛋。

番石榴和土鸡蛋都买了些,不能空手而归。

在路旁边一个兽医药店门口,地上摆了很多鸡笼,里面都是半大的小鸡。

鸡笼中间坐着一个人,他面前桌子上躺着一只小鸡,头、腿、身子都固定住,旁边一个盘子里放着剪刀、镊子、刀子等工具,看着像是做手术用。

这就是传说中的阉鸡手术。今天是第一次见到。

给公鸡仔做个小手术,它就变成了小阉鸡。阉鸡跟土鸡相比可能要差点,但味道也不错,体肥肉嫩,当地人吃得也比较多。

为了便于理解,只能做个非常不恰当的比方。古代那些去宫里上班的公公,我们看电视上都是些白白胖胖的样子。但他们真正到底如何,那就全凭大家想象了。

在人的世界里,不论男女,都会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男女差别就在哪个激素分泌的更多,其第二性特征才会显现。泰国人妖需要定期打雌性激素,才能保持婀娜多姿的外形。

在鸡的世界里,公鸡被阉后,估计也是多了一些母鸡的特征,因而肉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然,这些都是个人猜测,没有经过科学论证。

有人问了,那不阉它不行吗?据了解,这边公鸡是没人吃的,可能它的任务就是打鸣和交配。

孵化的小鸡,公母比例在阴阳调和的情况下也是一比一。那多的公鸡怎么处理?大多是把它阉了,养大了卖掉。

镇名怀远,在当地也是比较有名。这些年将一条街道翻修出来,做成古街的样子,成为本地的一个旅游景点。

抗战时期,浙大西迁,就曾在此待过一阵子。这里山清水秀,龙江河从镇子边上穿过。河水碧波如镜,清澈见底,千百年来滋养着这里的人们。

相关文章

  • 0719村中记事

    今天是在老家的第2天,是老公的二舅出殡的日子,一大早就被院里的大公鸡给叫醒了,大概那会儿也就是5点多吧。 公鸡连着...

  • 【忆】儿时等待的时光:每次赶集的日子,我总会早早的起床、吃饭,然后提着永远不变的篮子村中心的大石头旁,短 ...

  • 忆—日志

    儿时等待的时光:每次赶集的日子,我总会早早的起床、吃饭,然后提着永远不变的篮子送爷爷到村中心的大石头旁,短短路程...

  • 忆山坡农事之红薯(一)

    农家十月红薯香,村中各家早晚忙。 万斤背负不遗力,儿女协同入粮仓。 (自记事来便喜红薯,至今依然。)

  • 伟大的妈妈

    “小妮子,赶集去。想买些嘛?”村中一位挎竹蓝子老太太走着问道。这位老太太五十大几岁,大个头挺慈祥,白皙脸庞。 “喜...

  • 赶集,赶集!

    如果你没见过在咖啡厅里点菊花茶的,就一定没见过开着SUV,踩着高跟鞋,去赶集的。^O^ 我就是这个人。 为了突破自...

  • 八十岁的老父亲

    今年八十岁的老父亲,一直仍都在忙碌中……从记事起,我就觉得父亲是我们村中最勤劳最善良的人,不管天阴下雨,除非...

  • 中国诗肖像第二十九季入围参选人034

    乡村记事之知青土楼 作者:王建生 当我漫步在村中的路口, 走过知青曾经住过的土楼 凝望着破烂不堪的门窗, 我的思绪...

  • 追念

    “老赵,今天赶集去吗?”有人在院子外边大喊。 “去啊!”大嗓门的爷爷回答并乐呵呵的和村里的人一块走了。 自打你记事...

  • 寻找回家的路 - 草稿

    我家位于清河以南的高垣上,与县城直线距离很近,但小路蜿蜒,也有十余里。这条小路,从记事起,就是我到城赶集、上学的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村中记事:赶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rq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