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条完整看完的说车视频,是谁说的哪辆车你还记得吗?
这段时间逢人就喜欢遛这么一句,答案大体如下:
我从来不看的。
就看个标题,看个点击量,最后刷一下评论。
说的都一样,有什么好看的!
如果广告业的寒冬是实体经济减速带来的直接反射,那么说车视频的惨淡是汽车媒体失语后的直接反噬。
说这话没半点优越感。相反,是在给2019的自己做规划时愈发觉得,归来时那个毒舌麻辣还带上海小泼妇气质的自己弄丢了。丢了自己的又何止我一人!汽车之家上刷到夏东全新一代途锐的视频。一个葱葱那年随便一条视频都30分钟起却能让我一帧帧暂停做笔记的车评人,时移世易,手机屏那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锋锐,你好我好金主好,我的男神下凡了。
有点求生欲的汽车媒体人都做视频了。“哪怕没人看至少我得做”和车上那些鸡肋配置“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逻辑出奇得通透一致。
胸大腿长肤白貌美的小姐姐们拍出一打打“这车真好看系列”车评;原本拿皮尺无死角量测车的编辑们用手敲数变成了用嘴报数;评论发动机就是“平顺”,变速箱就是“没有顿挫”,外观总是“犀利”,中控总是“智能”……媒体一个接一个,一遍遍复述“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前脸、腰际线、尾灯…坐进车里中控科技感十足…后排头部空间腿部空间多少拳…最后这辆车发动机匹配的是爪哇变速箱”。
上个月广州车展,一条微博留言至今记忆深刻:婷姐,能不能拍点其他车啊?奥迪A6L都被你们过度曝光了。是啊,我至今记得媒体日当天拍A6L是要预约的,和排队叫号买网红喜茶别无二致。
汽车的垂直属性,垂直必专业,专业即观点干货相见,虽然这票视频是真的小众。客观环境已捉襟见肘,还要上八股文说车套路,再虚化掉车好/不好、推荐/不推荐的直接结论,加上从镜前到幕后的“素人”制造,那么动辄百万点击量不是刷的就是刷的。我微博上一条奥迪Q3油耗视频阅读量破130万,但区区10来个转发告诉我,95%的汽车媒体数据已经“被KPI”到自己都信以为真了的地步。
又能怎么办?都得生活,情怀不能折现,良心养不活团队。
曾经,我们都不怕“冒犯”。谁没得罪过几个金主,随之而来的挟广告单以令撤稿的电话通牒乃至工作饭碗的要挟,话锋收敛手刃棱刺是适者最好的选择。
我不会唏嘘变化太快,却真得想想2019移动avi时代怎么才能玩出质地。有时候看到自己以及同行好友的视频评论骂声连连,竟觉得有种吊诡的美丽——被骂证明看过,你还肯骂都是我的真流量啊,被虐我乐意!零留言零差评才是真离玩完不远矣。
终究是在表达,区别在于用文字还是用视频哪种“形式”罢了。
说车视频当然有它存在的积极意义,它提供给了还愿意去适应环境努力的人更多机会和可能。开心点,谁不是一路被骂着SB从小绵羊变成金刚狼的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