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光中,文豪也。籍福建永春。戊辰年(1928),余府少夫人孙氏秀君偕同亲友攀金陵栖霞山登高眺远,胎气动,次日凌晨产一男丁,族人命名“光中”,光耀中华之意。孙氏祖籍江苏武进。遂尝曰:“吾虽金陵子弟,亦江湖客也!”
性聪颖,敏而好学,善诗文。初,进学于崔八巷书塾、金陵青年会学院。诵诗书,贯穿万字。
时值危乱之局,多事之秋。丁丑岁(1937),卢沟晓月残,天下刀兵起。是年,金陵陷,倭寇屠城,戮卅万,寰宇震惊,天地同哭。幸得其母卓见,先以竹箩负之逃亡常州,于路或藏于佛堂香案,或栖身残壁阁楼,方得脱。凄苦绝望之际,得遇麦船往松江府。然天有不测风云,船过鼋头渚,触宝丹桥,翻舟覆顶,幸大难不死。时年九岁,先寄人篱下,后辗转至巴蜀。
世乱时危,虽蜀道之难不能阻刀兵,沃土千里难置静谧书案。光中求学之余,神游四海,思海之彼岸,遥远难及之地,自由辽阔之所,心向往之。暗立志曰:“吾当脱此闭塞之地!”然高堂在畔,未敢远游。金榜题名之日,仍归金陵书院,习夷语,意欲驻足故里。逢太祖、绥武帝逐鹿中原,锦绣河山,满目疮痍;六朝古都,未干血迹。七尺须眉,立世无立锥之地,颠沛若往昔。遂南迁,过香江,终至琉球,入国子监,业满,作《舟子之哀》。后,光中往美利坚求学,授硕士。归琉球,任西语先生,历迁国子监直学士、大学士,美利坚科罗拉多州寺钟书院客卿。
光中虽学有所成,然终不得衣锦还乡,常自怅惘。隔海相望,念及幼年之时,不见春风携纸鸢,但见铁翼蔽青天,心有所感,挥毫作歌曰:
昔我年少时,愁思越千山。
念及家慈处,夜半泪潺潺。
及彼弱冠时,愁思在江南。
有美一人兮,伴我舟楫宽。
岁月无声逝,愁思在坟茔。
游子念亲恩,家慈阴阳隔。
沉吟至今故,愁思绝天海。
桑梓遥望处,归期何渺渺。
美人者,光中妻范我存也。歌名曰《乡愁》,时四海之内,华夏游子甚众,初付梓,见者皆叹:“此深抵吾魂灵矣!”无不潸然泪下。遂传诵宇内,有华人处,皆知光中;有水井处,尽唱《乡愁》。
又廿十余年,两岸融洽互通,光中始归,遍游故地,圆思乡之情。其后往来六十余次。己丑年(2010),往秭归祭屈原,作《秭归祭屈原歌》。三闾大夫泉下有知,当引为知音矣。
光中负盛才,诗、文、说、译皆冠绝一时。世人愚钝,众所知者唯《乡愁》耳!然以一阙而天下知,不亦贤者耶?虽一介布衣书生,然强项,不惧权贵。丁酉岁(2017),蔡氏欲废古文,光中闻之,曰:“古文者,民族之忆也。废之,则断我中华文脉矣。”遂上书阻之,未果。未几,殁,年89。光中既殁,世人皆凭吊之,一时间乡愁涌动。网友作歌曰:“今吾乡愁,为先生故。君已归去,吾尚苟活。”
是日,乃其故里金陵屠戮之殇翌日,癸巳(2014)起,为公祭日,乡愁犹在,忠魂可宁,此冥冥中自有天意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