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4569/1293d66d7fb83fdf.jpg)
豹子拉着妹妹的手,边走边聊天:“0-10分,如果你打分的话,你妈几分?”
“1分。”七岁的妹妹答得飞快。
“几分?”豹子以为自己听错了,再问一次。
“1分。”妹妹斩钉截铁。
“那我爸呢,就是你大姨夫,你给他打几分?”
“9分。要扣一分,因为他太淘气了。”
我走在这对小姐妹的前面,憋笑憋到岔气。
想起小外甥女儿躺在床上跟我聊天儿。
“大姨,我告诉你个秘密:你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猜不到,你告诉我?”
“是我奶奶。因为奶奶会让我一直一直吃零食,什么都让我吃,不管我。”
“这样啊,那爷爷爱你吗?”
“爱呀!爷爷会让我一直看ipad,那还不爱呀!”
行,了解了——
在小小孩儿的世界里,是没有功劳苦劳这回事的,也别跟娃聊长远计划,更别提什么意义;
娃心中,谁给的自由多,谁管得少,谁就得分高。
我从来都不问孩子什么“谁最爱你”“你最爱谁”之类的问题,更不让孩子给我打分——何必自取其辱嘛!
所以当我妹问我豹子狮子给我打多少分的时候,我说我没问过,并且严正叮嘱她也别去问。
还用问?
爷爷奶奶来香港,要带孩子们回汕尾老家玩儿几天,娃们问我:“你和爸爸回去吗?”我说这次先不回去,有事情忙。
“耶!~~~”俩娃一蹦三尺高。乐完了才意识到可能不大妥,四只小眼睛一起尴尬地望着我。
何等熟悉的场景,不过是相隔了四十年。
想当年每逢假期,最爱去姥姥家。早就盼着,而且去了就不想回来,当然是因为想念姥姥和二舅,却不得不指出另一重要元素:爸妈不在身边。
一样样儿的。
爸爸和妈妈,不仅意味着衣食住行的保障(小小孩儿以为是天经地义的存在,根本意识不到),更意味着衣食住行全方位的管束和要求(小小孩儿控诉起这个来,估计十万字不止),天平不倾斜才怪呢。
那又能如何?
娃们心中有杆秤,妈们也有啊——
称称自己够不够格,付出得够不够多;称称自己有没有为子女计长远,有没有不小心造成了心理损伤;成成自己是否注意到了孩子身边的一切大事小情,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发展潜能……
说起妈妈心中的焦虑,再来省略十万字。
选择了当妈,就是选择了一条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偏、自我怀疑的不归路。
得到低分固然开心不了,得到高分一样会惴惴不安。
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可以向你保证:你这个妈当得不错,或者至少是合格。
既如此,便不得不放过自己:
反正完美妈妈不存在,我也不是机器人,更无法穷尽所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可能性护卫孩子一生顺遂荣耀幸福安康——
那就依照自己现阶段的理解,去做到自己认识范畴和能力范围内的最好;承认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无能为力,不妄图让一切尽在掌握。
只好如此,也只能如此。
为人母者,提着心的时候太多了,渐渐习惯成自然,以至于把心揪皱揪紧揪变形反而成了常态;
也许只有自己才能提醒自己:并没有人真的在给我们打分,偶尔不妨松一口气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