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关于“中年油腻”的文章频繁出现,源于作家冯唐的一篇博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随后,一大波 “油腻”版文章跟风而来,《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肥腻的中年妇女》、《中年男女去油腻指南》……
到底什么是“中年油腻”,百了个度:油腻中年,网络流行语,其中所谓“油腻”无非就是一些让人看着讨厌不招人喜欢的特质,该词多形容那些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没有真正的才学和能力又喜欢装逼吹嘘的中年人。
按照这样的解释,其实“油腻”的又何止是中年人,年轻人难道就没有肥胖的,没有邋遢的,没有圆滑的,没有装逼的,没有惹人讨厌的?有啊。只是,年轻人身材肥胖点,那叫憨态可掬;年轻人油腔滑调点,那叫幽默风趣;年轻人邋遢不修边幅,那叫有个性。你中年了还要惹人讨厌,活该被吊打。
所以,令人讨厌的是“油腻”,不是中年。把油腻冠名给中年,是一种略带恶意的贴标签。看一看网络上罗列出来的关于“油腻中年男”和“油腻中年女”各20条标志,让人啼笑皆非,不敢苟同。
关于油腻中年男的20个标志
- 戴各种串
- 穿唐装僧袍等各类服装
- 聚会时朗诵诗歌然后开始哭
- 在头面部任何地方留长毛发或胡须
- 保温杯泡红枣加枸杞
- 大肚子
- 皮带上挂一串钥匙
- 车身上喷“国家地理”“越野一族”“小国旗”等各类标志,车内摆佛像
- 鼻毛成撮滴外露
- 留长指甲
- 喝茶就喝茶,硬要大讲茶文化
- 手串套在车挡上
- T恤衫领子竖起来
- 说话急嘴角泛起白沫
- 在家里时喜欢穿着秋裤当家居裤
- 家里老是珍藏普洱茶饼并吹嘘
- 爱听草原歌曲和汪峰,并做怀旧状
- 脖子上有大金链子
- 西服配白袜子
- 手机上带着左右翻开的保护皮套
关于油腻中年女的20个标志
- 从朋友圈、微信群打卡开始新的一天
- 穿高开叉民族风旗袍或皮裤布style
- 聚会时谁有钱坐谁旁边开始哭
- 眉毛眼线唇线面部能纹的都纹
- 保温杯普洱茶
- 有肚子但爱紧身衣
- 任何背包外挂水壶扣
- 热爱姐妹淘拼车或徒步
- 烫发造型,一般一礼拜去理发店洗一次头
- 美妆柜台忠实顾客,基本不买
- 广场舞文化爱好者
- 保健品文化布道者
- 羊毛衫外披花色丝巾
- 说话爱用手指比划
- 穿家居裤出门
- QQ空间有大量风光照,同样角度上传二十张
- 爱听凤凰传奇
- 爱胸针挂坠
- 丝袜配运动鞋,长裙卡骆驰
- 随时随地睡着
正在看着文章的你,在对号入座了吗?如果你也在对照着20条标志来判断自己,或者判断身边的某人,那我告诉你:其实你也挺“油腻”的!
在此特别想表达两点看法:第一,给人贴标签是一种社会陋习,不值得推崇。第二,内心的油腻远比外在的油腻更令人憎恶。
别轻易给人贴标签
那些所谓“油腻”标志,其实有很多只是个人生活习惯,怎么就被纳入油腻了?难道,喜欢着唐装或者民族风旗袍的群体,就应该被不喜欢的群体贴上“油腻”的标签从而集体群嘲吗?以此类推,那玩手串的就该被不玩手串的鄙视?用保温杯的就该被不拿保温杯的嫌弃?听汪峰的就该被不听汪峰的嘲讽?这是什么逻辑。
有人说,这只是一种调侃,可这调侃怎么都透着一股油腻。别人不符合你的审美口味,就油腻了;别人兴趣爱好跟你不是一搭的,就油腻了;别人三观跟你不合,也油腻了。总之,看不惯、看不顺眼的,都给贴上“油腻”的标签。可事实上,这种拉一伙打一伙、容不下他类的人,有着最油腻的心态。
这让我联想起小的时候,一群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总有一种人,为了建立起自己的优越感,而给看不顺眼的小伙伴起外号,号召大家群体嘲笑那个小伙伴。要么嘲笑人家脸上长斑,要么嘲笑人家脸黑,要么嘲笑人家瘦小,总之,找到一个缺陷就把对方打入受欺负的群体。
我记得那个脸上长斑的同学被叫做“酱油(麻子)”,脸黑的同学被叫做“老包(包黑子)”,瘦小的同学被叫做“麻雀”。这几个同学的内心当然不会喜欢被人这么称呼,因为这是含有侮辱之意的诨名。可是少数在多数面前、势弱者在势威者面前,也只有不情愿地默许。
可是,你个子大,脸白,脸上也没长斑,就没有别的毛病吗?其实别的同学也在背地里给这个爱给人起外号的人起了一个外号,叫做“瘪瘪”,因为他长着一张瘪嘴。看吧,你给人贴上标签,人家也会给你贴一个标签。这叫以牙还牙。凭什么就你有优越感?
油腻中年的标签我不接这种不善意的贴标签,和“中年油腻”的标签一样,反映的是一种偏见,一种歧视,甚至是含有攻击性的舆论暴力。
这个社会,如果大家都习惯于用各种标签给人们进行分类,未免过于浮躁,过于轻佻。人与人之间初识,也许要靠某些标签来进行分辨,比如,外向或者内向,平和或者强势,友善或者高冷。待近距离相处后,不应局限于这些标签,而应该更多元地去了解对方。如果依然停留在以往的标签上,抱持着轻慢与偏见,那么人与人之间形成的隔膜很难打破,很难真正达到沟通与了解。
不轻易给人贴标签,以敞开的心态与人相处,会更容易接纳他人,也更容易被他人所接纳。
内心的油腻更令人憎恶
那些不注意个人卫生,在公共场所穿着邋遢、言行粗鄙的人,固然外表油腻,但是不一定外表油腻的人就内心油腻,外表清新的人就一定内心干净。我们习惯于远离邋遢粗俗的人,容易对衣冠楚楚、温文尔雅的人有好感,却不知,内心的粗俗与低劣比外在的“油腻”更可怕。
那些缺乏个人修养,在社交场合开口荤段子、骂脏话的人,看起来无比油腻,但是“出口成脏”的人,不一定做得出脏事烂事。反而那些真败类却偏偏假斯文,真色狼却披着羊皮,内心的丑恶远比外在的“油腻”更具有杀伤性。
那些没有“边界”感,习惯于显摆自己、教育他人的人,固然是“油腻”的范本,但是只要这显摆、教育没有达到控制他人的程度,也只是一般油腻而已,远没有那些欲掌控你的人生、改造你的世界的人具有毁灭性。
那些一上酒桌就油嘴滑舌、满嘴跑火车、吹牛又装逼的人,固然具有“油腻”的灵魂,也许只是表演型人格。这种人,随他去吧,无伤大雅。比起那些把你卖了你还替他数钱的套路王,这种“油腻”真是算得上可爱呢。
以上类比无需一一列举,总的说来,就是要懂得透过“油腻”看本质。你看,外面雾霾那么大,家里油烟那么浓,谁还能不沾染一丁半点的油腻?
油腻中年的标签我不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