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狠人”冒顿:如何从人质到匈奴帝国的“始皇帝”?

“狠人”冒顿:如何从人质到匈奴帝国的“始皇帝”?

作者: 冬日小郎君 | 来源:发表于2021-12-13 10:48 被阅读0次

冒顿(mò dú),匈奴帝国的缔造者及“始皇帝”。他一生干仗无数,锤东胡,征西域,南下牧马,霸凌汉高祖刘邦,“调戏”吕后,逼迫西汉王朝采取和亲、纳岁币等“屈辱”的政策,向他低头。冒顿究竟有何牛逼的地方,缔造了第一个游牧民族帝国?

01 人质冒顿 逃离月氏

冒顿,刚开始还是很顺的,被他老爹头曼单于立为继承人。后来他爹头曼单于所爱的阏氏(妻子)生了个小儿子,在阏氏的怂恿下,单于就想废除冒顿而立小儿子。但是头曼单于也不能无缘无故就把冒顿给废了,就想着把冒顿送到月氏去当人质,一来让冒顿远离权力中心,弱化他作为继承人的影响;二来向月氏“示敌以弱”,表明匈奴与月氏“修好”,等待时机去进攻月氏。

冒顿,送去月氏没多久,阏氏就怂恿头曼就出兵攻打月氏。月氏人因为头曼出兵而怪罪冒顿,有不少人提议宰了冒顿祭旗。月氏这地方盛产良马,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阏氏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反而让冒顿带着月氏的名马回到了部族。匈奴人崇拜英雄,冒顿千里“大逃亡”回归后,就像英雄般,受到匈奴民众的尊敬。头曼见到儿子不仅“安全归来”,还受到部族人的尊敬,也不得不对冒顿另眼相待,就拨了一万骑兵给他做部属。

02 单于冒顿 杀父自立

冒顿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便开始他的“精兵计划”。冒顿对其部队训练的核心,便是“令行禁止”。为此,他发明了“鸣镝箭”,这箭只要一射出去,就会发出呜呜的响声。冒顿规定,“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意思就是说,我的响箭射哪,你们就要射哪,敢不听话的话,杀无赦。

为了树立这条“军规”的绝对权威,冒顿的“狠劲”出来了,进行了4次“训练”:

第一次,冒顿用响箭射猎鸟兽,没跟着响箭射的,斩首;

第二次,冒顿用响箭射自己的战马,有不敢射击的,斩首;

第三次,冒顿用响箭射自己的爱妻,有不敢射击的,斩首;

第四次,冒顿用响箭射他老爹的良马,所有人都跟着射了。

通过这四次的“试炼”,冒顿知道,他的军队“成形了”,可堪大用。冒顿深知,人不狠站不稳,要想保住自己的命,让自己更能有所作为,就必须当上匈奴的一把手。

机会很快就到来了。他爹要冒顿带领人马跟他去打猎,在打猎的途中,冒顿忽然把响箭射向他父亲,冒顿的部下,“条件发射”地把箭射向头曼单于,头曼单于立刻被射成“刺猬”。头曼单于一死,冒顿马上对匈奴部族进行“清洗”,杀了所有反对他的人,包括当初陷害他的后母,和众多同父异母的兄弟。冒顿如愿地当上了单于。

03 冒顿灭东胡,统一北方游牧民族

冒顿坐上了匈奴一把手的位子,对草原形势进行了分析:东边的东胡族联盟对匈奴虎视眈眈,时刻想掠夺匈奴的草场;西边的月氏也十分强盛,不能不防;北边的丁零部落联盟对那边草原也蠢蠢欲动。而冒顿刚登上单于王座,决定“隐忍”,示敌以弱。

这时,东胡族也知道匈奴换了领头人,一时之间,也摸不清新任匈奴领导人的脉,决定进行试探。东胡族对冒顿先后进行了三次试探:

第一次,东胡派使者向冒顿索要千里马。

冒顿,假装召集匈奴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众“大臣”认为,我们匈奴的宝马,怎么可以送给东胡。而一把手冒顿,则“大方地”把千里马送给东胡,因为这是“睦邻友好”的正确举措。

这一次,让东胡人觉得冒顿也不过如此,有点怂。

第二次,东胡索要冒顿的阏氏(冒顿单于的妻子)。

这次东胡的索要更加“恶心人”,既是羞辱冒顿,又是更深的试探。阏氏作为匈奴国的“国母”,代表的是匈奴的尊严。东胡的这一要求,就是在打匈奴的脸,必须要对东胡开战。但是冒顿,这个“狠人”淡淡地对“群臣”说,俺们匈奴怎么能为了一个女人而破坏两国的邦交呢?在冒顿心里,宝马和女人都得为他的战略让道,而这前后两次的“认怂”,在某种程度上,也激起了部族对东胡“仇恨”的种子。

东胡,成功地把冒顿的妻子给要到手了,他们认为匈奴的新单于,软弱得像绵羊,居然这么怕东胡。所以东胡更“嚣张”了。

第三次,东胡索要双方的“缓冲地”。

匈奴和东胡之间的有一大片缓冲地带,这种地方,基本上都是“不毛之地”,不能放牧,属于“鸡肋地区”。缓冲地的设立,主要是为了避免双方直接对抗。

经过前两次的试探,东胡王认为,如果拿下这块没人住的缓冲地,未来向西扩张就更加方便。信心满满的东胡,认为这次索要,应该和之前一样,匈奴肯定会很“爽快”地“奉上”。

冒顿再一次开会,底下的人都认为宝马和阏氏,都被冒顿以“敦亲睦邻”的名义给送出去了,现在东胡要那块“不毛之地”,给不给都可以。

但这次,冒顿发飙了,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给他们,还把那些说要“让地”的臣子给咔嚓了。然后马上下令全国军事总动员,马上率领大军向东胡进击。而这时的东胡高层都准备摆庆功宴,没想到,匈奴居然倾巢而出,没有准备的东胡,直接被杀得人仰马翻。东胡王直接被斩首。

群龙无首的东胡,四处奔逃,冒顿趁机侵占东胡的领土,俘虏了东胡的民众,而东胡民族也迅速认同了匈奴。匈奴国的力量立刻壮大起来。冒顿携着大胜之势,去攻打月氏,没想到月氏早早就逃离了,疆域再次扩大。同时趁着刘邦和项羽在南边PK的时候,又夺回了被秦始皇时期占去的河南地。顺便把周边一些小的游牧民族给“吞并了”,至此基本统一北方大草原及游牧民族。

04 冒顿立匈奴帝国,霸凌西汉

冒顿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后,匈奴帝国“宣告”成立。但匈奴帝国的国土面积太大了,又是游牧民族的集合体,很难向汉人那样实行中央集权统治。所以冒顿按区域来划分统治,左边(辽东一带)由左贤王统治,中央地区由冒顿直接统治,右边(西边)由右贤王统治。下面还设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等。

冒顿经营着匈奴帝国,成为北方大草原的霸主,而匈奴的南方,我们的西汉王朝刚建立,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小”。冒顿认为汉王朝比较好欺负,所以就派大军南下包围韩王信所在的马邑。

韩王信派人求援,援兵却害怕和匈奴作战,到了晋阳就停下来了。援军主帅不知道得到什么消息,向刘邦报告韩王信可能会投降匈奴。刘邦这人本来就对异姓诸侯王充满了猜忌,马上就派人去责备韩王信,这下好了,韩王信“终于投降”匈奴了。匈奴趁势继续南下,直逼晋阳。

刘邦收到消息后,大吃一惊。但刚打败霸王项羽的刘邦,有些飘。认为匈奴也没啥大不了了,直接大手一挥,准备御驾亲征。刘邦一开始还挺“顺利的”打了些胜仗,就准备一鼓作气,干翻匈奴,自己带着大部队继续北上。没想到,匈奴的一路“溃败”,就是为了诱敌深入,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

更倒霉的是,那时候,北方天气严寒,而刘邦战前就没考虑到天气原因,也没有准备好御寒的衣服,部队人马被冻死冻伤的不少。刘邦被围了七天,都急得团团转,最后只好向匈奴“求和”。刘邦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地逃回了长安。

刘邦回到长安,就向匈奴“和亲”,每年给匈奴送钱、粮、酒、帛之类的物资。更加上刘邦对功臣的猜忌和杀戮,导致了不少人如开国功臣陈豨、卢绾等人“被迫”投降匈奴。刘邦自白登之围“受辱”后,再也没有机会去报仇了。

刘邦去世后,儿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吕后手里。冒顿这个时候,就让人帮他写了封“国书”给吕后:

“我是孤独无依的君主,生在潮湿的沼泽地,长在平旷的放牛放马的地方,我多次到(汉匈)边境上来,希望能到中原游玩一番。陛下您独立为君,也是孤独无依。我们两个做君主的很不快乐,没有什么可供娱乐的。希望我们俩能以各自所有的,交换到各自所没有的。”

这封信大致是说吕后成了寡妇,冒顿问她有没有联姻的打算。但西汉实力不够,没办法和匈奴硬刚,吕后只好以“年老色衰”为由婉拒了冒顿。冒顿后来也给了“吕后”面子,说不清楚中原的礼仪,失礼失礼,还送了几匹马给吕后。

冒顿后来基本上也没怎么“霸凌”西汉王朝,而是专心去经营西域了,以便于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壮大匈奴帝国。在冒顿后期,时有扰边事件,但汉匈之间基本上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冒顿后来在汉文帝六年,去世。但冒顿的儿子和孙子,继续威压西汉。而西汉也就到了刘邦的曾孙,汉武帝的时候才雄起,才为西汉大半个世纪的“屈辱”出了口气。

冒顿在位36年,不仅开拓了广阔的疆域,确立了匈奴帝国的制度、战略、战术方向,深刻地影响了之后的所有游牧民族,而由他创立的匈奴帝国被誉为“行国的始祖”,算得上是匈奴帝国的“始皇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狠人”冒顿:如何从人质到匈奴帝国的“始皇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dj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