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

作者: 杨乐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2-16 17:39 被阅读0次

    古镇记忆

    文/杨乐生

          在高路口山巅俯瞰牛华的黄昏,宛如银带(涌嘶江)边嵌入一排排宝石,晶莹剔透。这里虽没有了昔日的炊烟,但增添了许多麻辣飘香。原来见怪不惊的麻辣汤锅,用一个新名号(麻辣烫)名满巴蜀。

          炭坝市,一个浸透盐业文化的老地名,是笔者成长的记忆。盐灶熬盐用煤在这里上岸囤积,然后分运各灶。炭坝市就是堆煤“炭”的市。现在被不懂文化的公交公司想当然地在站牌上变成了“碳坝市”,令人哭笑不得。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个“张冠李戴”,竟然被一些新牛华人认可。小年轻青勾子在文字中经常用之,连浅薄的炭坝市社区,也将错就错,将歪地名用金色大字悬在社区大门上。

          我启蒙的小学当时叫新建校,紧挨着二码头杀猪房。新建的砖房与完小校(后为胜利街小学,是陕西人的会馆)、震华小学(吴楚宫)、生产街小学等利用旧建筑办学,有着极大反差。

    后“入乡随俗”,新建校改名二码头小学。

          公园坝坝头的坝坝电影,是牛华的早期免费影院。不久,免费电影迁入坝坝后面靠山的剑霜堂放映。这个船型建筑,是盐商们自愿筹资为民国盐业大臣缪秋杰建的生祠。缪秋杰字剑霜,为盐商谋取了不少福利。

          盐井架高耸入云,从炊烟袅袅的剪影中,勾勒出古镇独有的画面。街巷间,不时地传出几声狗吠鸡鸣。夜幕降临,油灯下茶馆里茶客聚满。“纸烟瓜子”的叫卖声和“来碗花茶”“某大爷的茶钱我付”的招呼声此起被落。评书艺人手拿折扇,身着长衫,粉墨登场。跑猫儿(捉迷藏)累够了的娃儿子,围集在门外,准备享受免费听评书。

            不喜欢评书的人们,在兴隆街、二码头、油房拐等处的烧腊店(卖卤菜的小酒馆)举杯浇累。不设评书的小茶馆也高朋满座。茶客并非心疼多付的评书钱,图的是劳作一天后,享点清静。

          子夜后,其他生意关闭,扯贰染拾(地方纸牌)和推麻将的赌馆方兴未艾。

          一直到五更天,古镇才真正进入梦乡。

    壬寅正月十六

    (700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ed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