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里的鬼故事,不但是在当时,即使放到现在,也颇受欢迎。根据聊斋改编的各种影视剧也在不时上映,它的主基调是因果报应,好人有好报,恶人最后都是自食其果。
故事中被妖鬼所害的人,大多数都是心怀鬼胎,不怀好意的。而妖魔鬼怪之所以接近这些人,是因为这些人有贪财好色等等弱点。而那些抵得住诱惑,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人,往往能够活到最后,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聂小倩,是蒲松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篇的一名绝色女鬼,她十八岁夭折,葬于荒凉古寺旁。
聂小倩的魂魄堕落于苦海,但她没有丧失人性最初的良知,是一个有几分善良的女鬼。她自身得不到自由,被迫去害人,在荒庙初遇宁采臣,以美色和黄金挑逗引诱,均被宁采臣斥责喝退。
聂小倩被宁采臣的刚直所感动,道出了她是一个幽魂女鬼,受妖怪所迫,需要引诱男子,与其亲热时杀害,以血来供奉妖怪的实情。宁采臣对她施以援手。
后来宁采臣的妻子病逝,聂小倩嫁给宁采臣做了鬼妻,宁采臣也考中了进士。因为宁采臣是一个好人,没被女鬼迷惑,反而收获了与聂小倩的爱情,好人得到了好报。这种故事结局,迎合了凡人心理,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又有几人不爱看呢?
据说蒲松龄从小就爱听民间的鬼神故事,毕竟好奇是人的天性,鬼故事魅力无穷。但蒲松龄跟普通人不一样,他不光自己找故事听,还在22岁的时候,亲自动手撰写《聊斋志异》。
蒲松龄创作遇到瓶颈,就要找四通八达的马路,在过往行人多的路边摆个茶摊。有人来歇脚喝茶,蒲松龄不收钱,只要求消费的人给他讲一个鬼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来搜罗素材。
而这些素材为蒲松龄所用,成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很有寓意的作品。在蒲松龄的笔下,妖狐皆有性格,甚至妖狐比人更讲情义。他的笔下有许多不畏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真爱的人鬼情未了,阶级差异和门当户对,都在他的笔下消弥于无形。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作为底层百姓的一员,蒲松龄体察百姓的生存环境,深谙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寒门学子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为官之路有多么艰难,所以他的作品是非爱憎的倾向非常清楚,这也是聊斋志异深受普罗大众喜欢的原因吧。
蒲松龄在压抑的封建专制下,把现实生活中的丑陋、阴暗化作笔下的妖鬼,他用一个又一个故事警醒世人,而不是吓人,所以读聊斋中的鬼故事,并没有觉得惊悚恐怖,反而在读完之后,会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情感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故事无时不在提醒世人,为人处世,当想着因果轮回,或早或晚,善恶终有报。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54881/8a033a585227066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