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跟二十年前一样,都是这样的充满激情,相信只要努力终会闯出一番事业,一定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里功成名就。
二十年前的我刚刚高考完,虽然此时距离成绩的公布还有几十天,但我已经知道这次我肯定不会考的上。因此就在几天之后我离开了我们的小村庄,离开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离开了我所熟悉的一切以后我感到了一点惶恐,这种惶恐是那种离开了亲人,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一切以后的那种没有任何归属感的惶恐。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感到了一丝凉意,而此时的江苏却还是艳阳高照,而且是出门如果不抹防晒霜皮肤就会变黑的那种强度。本来我一个北方的孩子就不适应这种高强度的阳光再加上车间的活更是使我如坠冰窟。我一个刚满18岁的孩子跟着在传单上看到的中介一起只身一人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没有任何的亲人,没有家,再加上被分配到这样的一个机械车间里,每天干着同样的活,我真的不知道我如果就这样一直做下去的话我会变成什么样。好在不久以后我迎来了一个转机。
我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雨后的夜晚,当时空气中的水分还未曾蒸发干净,地面上还有残留的雨水,雨伞还未曾离开身边。当时我正在跟一群新认识的朋友在吃烧烤,因为当时我们第一个月的工资已经到手我当时领了接近4500元钱,他们也都领了4000多所以我们就决定一起出去吃一顿。在我们还在讨论吃什么的过程中不知怎么的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家乡的没事,因而我们一致决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起去吃一场烧烤。当时我们点了四十串的羊肉,四十串的猪肉,几盘的素菜,还有一些鸡肉和几个腰子。彼此开着玩笑,说着彼此的故事,正是一番说长道短,彼此吹牛的时候,也就是在这时我接到了一个电话。
当时我们那一届未能考上大学的还有好几个,这还是我后来到了上海跟他们碰面了以后才知道的。当时我们通话的内容是这样的:“喂,谁啊?”
”我啊,我是强子啊,木头。”
“强子?是你这小子啊,怎么了?找我有什么事?”
”木头啊,我们这不是考完了吗,我们都没有考上,现在我们这些人都已经来到了上海,我们准备在这里开创一番事业,怎么样你有没有兴趣啊?”
“开创一番事业?这是好事啊,可以。你说个时间,我过去。”
“好的,你看你这几天能不能过来,我这里都已经找好了工作,你要是来的早的话,我也可以给你也说下,让你跟我们在一起。”
“好,行,明天,明天我就过去。”
“好,那我就在这等着你的消息了,等到了的时候你给我打个电话,我过去接你。”
“嗯,好,等我过去了就给你打电话。”
说着我已经挂掉了电话,虽然我的脸上还是刚才的笑容但此时我的心中确是另外的一番情景。我来到这里已经一个多月了,虽然说挣了四千多但对于我以后的生活来说这点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在如果这里干下去的话我看不到任何的前途和希望。正好此时强子他们打来了电话,我也就顺水推舟正好辞了这份工作。虽然离职申请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我的心已经不在这里了,所以第二天我就直接离开了宿舍去往了火车站。
在离开之前我查了下,从我这里到上海有300多公里,需要做四个多小时的火车这还不算中间换乘的时间。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我买了一本书,一本我早就想看但一直未曾买的一本书——《好吗,好的》。这是大冰写的一部小说,虽然我在手机上已经将它全部看完了,但我还是想买一本纸质的书,因为在我看来只有纸质的书才有人情味,才有温暖。我很羡慕这本书上所写的那种生活,那种有酒有故事的生活。而我呢,我既没有酒,也没有故事,所以我决定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这就是最终促使我离开这里去往上海的最大的动力。
晚上10点刚过,火车准时到站,伴随着火车汽笛声音的到来我的心仿佛也在这一瞬间飞离了我的身体,已经提前一步去往了上海。
火车上的生活依然是那样的单调,没有一点色彩,唯一一点有意思的事恐怕就是坐在我对面的那几位旅客了,看他们的穿着不像是会坐火车的人,这一点在后来我同他们的聊天中也得到了证实,虽然我们未曾聊过多少但有一些话题还是给我很大的启发。他们中有一个人是专门研究《易经》的大师,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是真还是假,但他的一些观点对我确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点我当时还没曾意识到,但现在我对那些话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
就这样在这一路的闲谈,睡觉之中我到了上海火车站,从此我便来到了一处崭新的天地。
“陈总,十点了,该开会了。”
“好,我知道了。”
站在公司全面玻璃的墙后,我看着这个繁华的城市,心中的思绪一时难以平复。马路上的车辆还是如同往常一样未曾减少,路边的商铺和高楼大厦依然是那样的热闹,我平时最喜欢去的那一家小馆子的人流量还是那样的多。看着这下面的人来人往,我的嘴角不自觉的浮现出了一丝微笑,这才是我梦想中的工作,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