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之欲速则不达

阅读之欲速则不达

作者: 大大的梦想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8-24 19:31 被阅读0次

最近给自己安排了太多的阅读任务,何帆系列、王树增战争系列、歌德系列、佛学系列、王阳明心学、脑神经科学系列、写作系列、商业系列、金融系列,再加上“得到”APP中顾红好书榜、熊逸书院、何帆大局观、武志红心理学、刘嘉心理学、刘澜的领导力、傅佩荣的西方哲学史等等,让自己一下子有点凌乱,阅读的效果也大大下降,更为重要的是,给自己造成了莫名的焦虑感。

痛定思痛,究竟该如何安排阅读呢?

综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是要在自己知识体系设计的框架上先深再广、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对于知识体系的设计,我在何帆老师“通识七艺”、“通识七观”的基础上,给自己量身定做了“小、大、内、外、纵、横”框架。

(以前在群里分享过)

这个“小、大”是“小自我”,“大世界”的意思。王阳明说“心外无物”,我们每一个个体的自我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世界也不过是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思想向外延伸的结果,所以人类的一切知识无非就是围绕这个“小自我”和“大世界”来展开的,也可以说我们学习知识的终极目的就是修炼小自我的人生,洞察大世界的趋势。

小自我里分为“内、外”,即内修和外识;

大世界里分为“纵、横”,即纵贯和横跨。

“小自我”内修分为表达能力、行动能力、思维能力的修炼。

表达能力不用说了,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背后,是整理自己的思想、提炼自己的观点、以及与人有效沟通的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了你能否扮演好优秀的领导、优秀的团队成员、优秀的父母、优秀的朋友等角色,可以说,是营造一个人幸福人生的秘诀。

行动能力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博弈论规则、战略、创新,都是行动能力的体现。

思维能力,一个人思考的维度决定了他的高度。通过学习哲学,逻辑,数学,等等这些学科知识的学习,锻炼我们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

“外识”分为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亲情、认识信仰,这4个“认识”。

首先要学会认识自我,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人性的奥秘,管理好健康、管理好时间、管理好情绪。

认识了自己,还要学会了解他人,可以从进化的角度和人类的认知模式方面找到“我们”区别于“他们”的根源。

亲情、家庭是一个人的根基。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爱情、对待婚姻、对待子女、对待朋友、对待家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我们很多人出现了家庭问题、出现了交际问题、出现了教育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在这一块知识有所缺失。

认识信仰。信仰是最令人困惑又欲罢不能的问题。人有时在逆境中,必须依靠信念来拯救自己。

我们从纵贯和横跨两个方向上来洞察世界。纵贯,毋庸置疑当然就是历史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要想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历史。

横跨的知识就比较多了,可以从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国际、文化、艺术等等这几个维度来学习。

在这样的知识框架下,我们如何做到先深再广,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呢?

第一步,用大约50本书搭建起知识框架的坐标点,让阅读在地图的指引下信步前进。

将对应“小、大、内、外、纵、横”各个学科的书挑出1~2本比较权威的(大学的教科书是不错的选择)进行研究式阅读,做到阅读的深。

第二步,以这些坐标点为出发点,再主题阅读5~6本相关内容的书。主题阅读重点在于对比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同异,目的是不被某一作者牵着鼻子走,从而更全面、更理性掌握知识。

在实现前两步的过程中,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是把一个坐标点中的知识学深,再学广以后才转移到下一个坐标点。不能学狗熊掰棒子,看见前面的,就把已经掰到手的扔了,最后一通瞎忙乎,什么也没得到。

第三步,融汇贯通,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打通学科藩篱,将知识由点变成面,再由面浓缩成一个点。

是时候将绝大部分的书束之高阁,从认识小我、自我修炼开始步步为营地读书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之欲速则不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fo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