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易效能®️时间管理读书
积极主动 ——再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一

积极主动 ——再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一

作者: 雪在烧ing | 来源:发表于2018-09-09 12:26 被阅读60次

    一年以前读了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实不只是“读”,我把书里提到的各种问题、付诸行动的,都做了书面作业,包括个人宣言、对个人状态的分析等,自以为对这本书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学习,这本书必须要把里面针对读者的问题,一一作答,不是在心里,而是要落到纸面上,这样的审视和反馈,才更清晰、具体,让我们直面自己,通过一问一答,梳理自己的现状和真实想法,进而找到改进和改变的方法、路径。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自以为应该有些进步,但也有很多被遗漏的知识和信息,毕竟,人是健忘的。想到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准备再复习本书,以实现更新。

    再次打开这本书,学习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有了很多跟去年初学时不同的感觉,决定写下再读的读后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一年前做的思维导图:

    一、概念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

    我们的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阴雨天心情就不好,风和日丽就情绪高涨,柯维告诉我们,对自己负责,不要把行为归咎于外部,让自己成为主人,而不是被动的环境接受者。

    二、区分“影响圈”和“关注圈”,把精力放在“影响圈”

    1、“影响圈”与“关注圈”界定

    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问题,即“关注圈”,其中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专注“影响圈”,而不要把精力消耗在关注圈,消极被动的人则关注自己完全无法影响的事,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上段对于“关注圈”的分析,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改变你能改变的,适应你不能改变的,抱怨无用。如果把精力全放在“不能改变的事”上,除了抱怨和产生无力感等消极能量外,不会有其他收获的。

    2、把问题按影响度分类,以不同的方式应对

    柯维进一步把问题分类成“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以及“无法控制的问题”,分别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法:

    对于“可直接控制的问题”,采用本书的习惯1、2、3来解决(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对于“可间接控制的问题”,采用本书的习惯4、5、6解决(即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而“无法控制的问题”,则只能“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和平接受现实”。

    (也就是“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3、我的疑惑:间接控制,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的界线

    这三种问题的分类说起来很清楚,但具体运用起来,我还是有些疑问的:

    在现实中,很多事,比较难分辨是可以间接控制,还是无法控制的?上到国家的一些政策规定,下到工作制度,如果都当成“无法控制的问题”,只是被动接受,就一点改进的机会都没有了?如果当成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又太间接了,比如意见的表达,一次转发,一个评论,对大事能有多少影响?是否算“无法控制”?但当很多人都转发,上亿次的转发,形成舆论浪潮,可能就会有转变?当我们习惯于接受现状,也就是把很多东西都当成了“无法控制的”关注圈,其实,如果很多人都将其纳入“影响圈”,就是会使其成为“可间接控制”的;反之,就是“无法控制的”。可能每个人对这些问题界定的不同,就会决定其行为方式的不同吧?

    三、践行“积极主动“

    1、积极主动的工作

    对待工作,我以前比较被动,领导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没安排就不做。安排了的也只是按及格的标准完成。其实这样子看似用力最少、最轻松,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最少。工作,除了给公司创造价值,获得收入,还要实现自己的成长,也就是赚两份收益,为公司打工,也是为自己打工,用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工作,工作的效果更好,自已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有些时候在领导还没提,就已经做好了相关工作,对工作的掌控感增强了,工作的愉悦感也就提高了。

    2、积极主动的做决策——掌握信息,从容决策

    遇事不自己做决定,让他人、环境来决定,最后出现了不好的结果,就怪这怪那——反正不是我自己选择的。这就是我以前的常态,我曾经是个很被动的人,不愿意自己做决定,大到卖房,小到点菜,我都逃避做决策,宁可接受他人的安排,其实只是不想在最后承担责任吗?但后果还是要自己承担的啊?据我观察,象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会让他人决策呢?归根到底应该还是自信心不足,以及缺乏安全感吧。感觉自己缺少决策的资源和依据,尽管买房的成本和结果是自己承担,但还是想依赖他人来决策,缺乏对生活的掌控感。

    如何改变呢?从根源上,应该是提升自己的决策力,通过搜集足够的信息,来寻找决策所需的论据,比如在买房这件事上,首先要搜集的信息包括:城市的地价、房价、人口流入流出情况、GDP增长率,出生率……确定城市是否值得投资;然后再分析城市各区域的情况,城市规划、区域地价、房价(一手、二手)、变化趋势,结合自己的工作区域、经济情况等,确定购房区域、面积、价格;再在所选区域找房源,这样掌握的信息和决策依据充足,决策就有了底气,也就容易做出判断,能够决策了。

    3、积极主动的面对挫折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在世,挫折是难免的,如何面对挫折呢?柯维说,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尽管这些事的确会让人身心受创或者经济受损,但是品德和本性完全可以不受影响。事实上越痛苦的经历,越能磨炼意志,开发潜能,提升自如应对困境的能力,甚至还可能感召他人争取同样的自由。这跟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意思,积极主动的面对忧患,“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弗兰克尔曾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其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也饱受凌辱,历尽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或者说,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他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帮助他实践自己的选择,超越纳粹的禁锢。这种力量感化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帮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寻回自尊。(推荐阅读弗兰克尔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主要讲述纳粹时期弗兰克尔开创了意义治疗法的励志故事)。

    4、从小处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积极的人使用积极的语言:“我能”、“我要”、“我宁愿”等等。消极的人使用消极的语言:“但愿”、“我办不到”、“我不得不”、“要是”。

    左边一栏的语言源于决定论的思维定式,其本质就是推卸责任。我负不了责任,我无法自由选择回应的方式。通过语言的转变,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用30天时试验,看看能出现怎么的变化?

    小结

    今天分享了《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第一个“积极主动”,通过积极主动的把精力放到“影响圈”,积极主动的工作、决策、面对挫折,实现对生活的掌控。向弗兰克尔学习,就算无法控制外面的世界,也要控制自己的内心!

    具体实践中,可以从小事做起,以积极的语言引导自己,排除无益的消极语言,提升掌控感,当你感觉“一切都是我的选择”时,自然就会更积极主动的面对一切,“我选择,我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积极主动 ——再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gr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