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为事先,动而辄随(上)

不为事先,动而辄随(上)

作者: luozi | 来源:发表于2017-10-06 09:02 被阅读0次

    «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敌国服。«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上文出自中国古代兵法名著«三略»,也称«黄石公三略»,后人不但因其实用价值而将其列入«武经七书»,还因其独特的战略思想价值将之与«太公六韬»并称为“六韬三略”,以示其兵家权谋类鼻祖的地位。明清之前的史学家,一直认为«三略»是下邳神人黄石公所撰,因传与汉朝名将张良方得以问世;但此结论被后世史学家的进一步考证后给予了否定,因大量最新出土的历史文献中都证实黄石公当年传与张良的并非«三略»,而是周朝姜尚所著的«太公兵法»,即«太公六韬»。至今,«三略»的真实出处仍是缥缈不知,真实作者亦无从考证。出处与作者并不是我们去探究的范畴,对我们的交易活动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探究这部兵书的思想精髓,结合我们的投资投机活动来进行大而小、小而大的理念扬弃,以期用更符合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指导我们的投资投机活动。

    这部兵书的价值体现可谓是无所不在,但其明显迥异于其它兵法著作的地方,是在当时那种家家各执其说的整体历史背景下,作者能够特立独行地破除门户的偏见,不但不偏袒于诸子百家中的任何一方,还客观地糅合了多家思想的精华,并从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的侧重方向阐述了治国用兵之道,其战略思想和哲学思想在当时的同类中无出其右。所以,当近期有学者提出该书应该被定性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哲学时,我心同之。

    该书上中下三略划分,字数虽只寥寥数千,然其内涵哲学的精深悠远以及思想特色的兼容博采,总是令我这活在进步千年之后的晚辈叹服不已,再加上个人思想的根源处一直崇尚道先术后,自然也就对这偏重战略的兵书更加偏爱,其在私藏架上的书序编号即可见一斑。道家的谋略取天下,儒家的思想安天下,法家的原则御将卒,阴阳家的观点识形势,墨家的人才观尚贤纳士,既杂取诸家之长,又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既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察军事问题,也细节化地对治军御将进行了系统论述,这千年前的古人是何等视野胸怀,又是何等兼容客观!

    辅君和帝师的部分我们一掠而过,结合我们在投资投机中道与术的掌握和应用,文中数处精髓和人们理解上的偏颇,我将分别进行简单圈点,以便于大家思维流畅的阅读和理解。然因个人能力和理解程度所限,一切都是一家之感悟,虽“指点江山”,却未必称得上是“激扬文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君自行思之、悟之。

    多年交易的经历,使人变得越发理性和客观,越发不易被那些既定或者公认的所谓事实引导自己的思维,无论传统抑或新生,无论实践还是阅读,开放的心灵和扬弃的态度始终伴随着我,“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对这部兵书的态度当然也是同样。

    今天的这个上篇中,我先来谈谈个人对书中所言的“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的一己之见,然后引领大家的思维循序向客观理性推移。“以柔克刚”这个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也是人们公认和肯定的,但是,这种不假思索的对传统文化全盘接受的思维惯性,却也导致了国人思维中的一个误区,认为柔可以克一切刚。如果抛开成见去客观统计,强胜弱、刚制柔才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态,而以弱胜强和以柔克刚虽然也存在,但却是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中的一种小概率事件,或者叫非常态。特例自然不可以被当作普遍真理来运用,否则,错误思想指导下的实践迟早要受到大概率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客观地思维应该是,在对抗的前提下,注意,我强调是在可以视为是对抗的前提下,这种观点才有意义。(上篇先从对抗入手,下篇将在大家理解之后,循序渐进引入主题,阐述不应对抗,而应跟随的道理。)在判断柔是否可以制刚之前,我们必须要考虑一个客观前提------即对抗双方实力客观比较,以确定是否可以进入对抗的程序。失去这个前提,一切都没有意义,结果更将大相径庭。例如,一柄常态尺寸的宝剑,即使是绕指之柔,在一吨方钢的垂直压力下,亦绝对无法做到弯而不折,“Every man’s got a breaking point”,人如此,物亦然;但假设,这吨方钢之下,是一柄为吨钢体积、重量级别一半的非常态尺寸的软剑,在这种条件下,软剑不但不会折断,还会因柔韧而将吨钢高高弹起。这就是区别。再如,一个弱冠之年的少年组武术全能选手,对面却是左勾拳瞬间力量已经达到1000磅以上的世界重量级拳王泰森,刚胜柔汰同样是最大概率的必然;但是,如果泰森对面的是力量稍逊泰森的霍利菲尔德,或者是体能稍逊于泰森一些的老将弗尔曼,那么只要节奏和技战术运用得当,柔克刚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这就是差异。所以说,如果没有客观的实力比较,即不能客观辨识真正的悬殊程度,贸然进入对抗程序,片面的坚信只要是柔就可以克刚,不但不可能达到预期结果,反而会错误的将你引入万丈深渊。“八百破十万”毕竟只是小说中的夸大其词罢了。

    今日与大家探讨这个话题的起因,缘于近日的一次聚会。席间闲话时,一个投资人言及,自己在今年的外汇投资中方向判断错误,一度账面亏损千点以上,但是因为坚持持仓而在后来的价格返回中,没有造成亏损,并强调如果采取了专业人士坚持的止损策略,反倒将造成较大的“无谓”亏损。否定止损的同时,该投资人还为自己的这种做法起了个堂而皇之的名字,叫以柔克刚,认定只要扛住,就永远不会造成事实亏损,盈利是必然。更有甚者,同去赴宴的友人听到这里,随言转述他的一位朋友也是在某个交易中,方向错误后不但不坚持止损,还一路补钱逆势加仓以摊薄成本,最终行情拉回不但没有亏损,还小有盈余,此人常用“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的词句为自己的勇敢畅怀明志。顿时,席中你一言,我一句,气氛一致指向止损的无效性。大家见我不置可否,便征询我的意见,我无言以对,只说了一句“我不会这样做”即一带而过。在这样的气氛下,在这种上苍惯用的障眼法面前,我无论怎样解释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说什么也都是多余杀景。人们习惯于相信眼见是实,却大多不知先贤孔子早就在千年之前,就在误判弟子颜回窃粥的事件后告知世人,“眼见也未必是实”。而我们绝大多数人,总是只有在自己真实的受到了真正的伤害后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知道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人们的思维受到传统文化中“事实胜于雄辩”、“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弊端影响而形成近视的习惯,也形成了思维惯性,进而在阶段性的假象中忘记了时间因素对取值和概率的考验,更因行业经历的有限而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客观区分偶然与必然。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朋友们公认悟性颇高的我。虽然因为专一沉浸,我早于他人知道了许多,但却也是同样真实经历了太多之后,才真正的懂得。知道尚不等于懂得,何况那些还不知道的人?换在十年前,我一定会为了朋友的责任和行业的道德去与人辩论,给人纠偏,为了捍卫投资投机的尊严,为了尽量避免朋友在这种错误理念下未来必将导致的灾祸,去和人家辩论的面红耳赤。但无数次这样的经历总是证明我行为的无效性,人类本性中的自负总是让我的努力化为乌有,不但不起到任何作用,还往往给人以自以为是、不合群、不识趣的印象。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类事情屡见不鲜之后,虽然明确地知道错误思维者未来必然会受到的市场无情的惩罚,但在众人盲目的喜悦中,我在明确表达了我绝对不会这样做之后,开始习惯于沉默。人,总是只有在自己有了足够多的经历之后才会知道,也还要通过足够疼的经历后才能懂得,不可跳跃,没有捷径。

    客观的看待我们从事的投资投机的行业,客观的来看我们以之为牟利媒介的金融市场,在如此强大的市场趋势力量面前,我们怎敢将羸弱的我们放在他的对立面?我们又怎敢与之进行不智的级别对比?我们又怎能用对抗的思维看待我们和市场的关系?正确的理念引导下的正确行为将带给你长期稳定的盈利,错误的理念引导下的错误行动,即使带给你小概率的盈利事实,也是阶段性的假象,更不可能持久,根源错误者,未来必将以倍计的对市场假以偿还。市场浩瀚无边,单日成交数以万亿计,我们与之相比,刚柔立判。米粒之珠怎可与日月争辉?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就是顺应和追随。一旦方向错误,壮士断腕,尽可能快的止损离场,留得青山下次再来,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止损后市场继续大幅度反方向行走,无疑证明了止损决定和行动的正确,不会造成悔恨;但如果止损后,行情却按照你原有判断的方向行走了,那也不要悔恨,因为这并不代表是止损错了,而大多是因为你入场时机不当或止损位置摆设不当造成。像我这样交易了这么多年的人,会用另外一种业余投资人不能理解的腔调来形容,那就是,看似错误的止损也是正确的,因为它只是亏损交易部分的一个类别而以,追求完美等于弱智。相信这晦涩而冷酷的论调,只有那些真正沉浸市场多年的职业交易者方可领会。上述的那第一个因不止损死扛过来的投资人,本质是谬以为自己与市场的级别相差不大,所以错误地认为自己可以与市场进入对抗程序,可以用自己的柔来克市场的刚;而第二个引述的投资人,则更是谬以为自己与市场在同等级别上,甚至自己比市场更聪明、更强大,妄图用自己的强来克市场的弱。何其愚也!饮鸩确实可以暂时止渴,但不识鸩、不及时救治,死亡应是必然。“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用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所述没错,但必须建立在可以对抗的前提下,市场浩瀚,我们又怎是它的对手?我们又何必无效的在它面前去判断自己的强弱刚柔?

    到这里,一个关键的理念就浮现出来,在市场中投资投机,我们首先应该放弃的就是对抗。然而,“证道如此,也并不究竟”。因篇幅原因,我们在下篇中再继续这个思维主线,从«三略»中探究其哲学的精髓,进入我们本篇最重要的主题部分“不为事先,动而辄随”。之后,你会明白,市场虽然永远不可以对抗,也更不可能被战胜,但绝对可以长期平稳的盈利,起决定作用的是你的思维,经验、技巧都要排序其后。

    有一位以赌博为职业、并总体获利直至终老的赌者曾经说这样一句话:你可以赢得一场牌局,甚至很多的牌局,但你永远无法战胜赌博这种游戏。个人引为经典,大家用开放的心灵去思考,当有一悟。

    (另,因一位读者发来“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的回复,以引发我对后句“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的进一步肯定和更深层面的思考感悟,在此,深表感谢。三人行必有我师,有这样思想深度的读者可以交流,我倍感欣慰,望继续指正为盼。)

    三历搁笔于2008年11月6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为事先,动而辄随(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jl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