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来很奇怪,童年的回忆就是那么几件事,学习、看书。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看的很多东西根本和算不上与学业或者课程有关,就是所谓的闲书。相信很多家长讨厌孩子干这种事情,认为看闲书对学习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甚至是浪费时间。
我印象中读的第一本书是科普类的,相信很多孩子都会接触到这些书。一般这些书是一套出的,因为是给孩子看的,所以会有很多插图,当然文字也不会多。比如物理篇,会介绍天体,把八大行星介绍一遍,其中会有一些星体的特征,比如土星为什么会有美丽的光环。现在玩的东西太多了,但是以前呢,没有很多书看。所以就把这些书看一遍又一遍。
想信大部分人看的闲书还是文史类。因为它容易懂,有意思,好玩。这就是最直观的印象,而且尤其是野史,对那种鲜为人知的事情有一种热衷的探究。尤其是在闲谈中互相吹嘘,一下就把别人镇住了,相信这种感觉很爽。如同说书人,虽然听客一两人,但是依然有说的乐趣。
于是在这种自我娱乐中我也看了不少闲书,听了许多评书。小孩子怎么可能爱听评书呢,还是没东西可以玩。于是有点东西听,觉的还行就上道了。
刚开始接触的关于三国的就是袁阔成老师的《长坂雄风》,讲赵云的。当时就感觉赵云很厉害的样子啊,尤其是他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横江救阿斗。有人开玩笑说,赵云做的最错的事情就是救下刘禅。其实当时也没觉得应该不应该救,纯粹是听个痛快。
后来偶然的机会买了《三国演义》,没事就翻翻。我现在还记得我仅仅详细看到了诸葛亮去世,后面就没怎么看了。因为觉得诸葛亮去世了,我能认知的三国就完事了。
现在看视频说有的外国人读三国,看到关羽兵败被杀,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觉得简直没法想象。我觉得我读三国时没这种反应。因为我的第一印象里面赵云才是心中的最强王者,就是这样。
先写这些,有时间继续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