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笛卡尔的俗世和尼采的虚无

笛卡尔的俗世和尼采的虚无

作者: 踏雪凌寒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22:51 被阅读0次

引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

笛卡尔的俗世和尼采的虚无

《创世纪》里已经写得清清楚楚:上帝派了人类去统治动物。但我们可以解释说,上帝只是借给人类这一权利。人类不是地球的拥有者而只是管理者,总有一天会意识到自己只是在管理地球。笛卡尔的观点更过分,他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同时他也绝对否认动物有灵魂,这两者中,无疑存在着深刻的逻辑性。按照他的观点,人类是所有者和主人,动物只是机器人,是台有生命的机器,即machina animata。动物痛苦时喊叫,那不是悲吟,不过是一台运转不正常的机器发出的咯吱声。当马车的车轮嘎吱作响时,这并不意味着马车有什么痛苦,而是没有上油的缘故。必须以这种方式来解释动物的呻吟,不应为一只在实验室里被活活解剖的狗哀叹。

与此同时,另一画面在我脑海里出现:尼采正从都灵的一家旅馆出来。他看见门口有一匹马,车夫正用鞭子在抽打。尼采走到马跟前,不顾眼前的车夫,一把抱住马的脖子,大声哭泣起来。

这是一八八九年的事,尼采早已离去,他也一样远离了人类。换言之,他的精神病就是在那一刻发作的。而我认为,这件事赋予他的行为以深刻的含义。尼采是去为笛卡尔向马道歉的。就在他为马而悲痛的瞬间,他的精神受到了刺激(他因而与人类彻底决裂)。

我喜欢的就是这个尼采,我也同样喜欢特蕾莎,那个抚摸着躺在她膝头、得了不治之症的狗的头的姑娘。我看见他俩并肩走着:他们离开了人类的道路。而人类,“大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在这条路上继续向前走。

以上,引自昆德拉。

不知道你们从这一对绝妙的比喻中读到了什么?而我想,有的人生来就是属于尼采的,属于尼采的人可以站在乡村的尘土飞扬的道路边看着一队牛悠闲的过马路,看着大牛像叶子一样的耳朵,看着小牛深潭一样的眼眸,尼采们会在这种看客的时间里忽然领悟到生命和自然的意义,尽管这种意义里,泛着粪土的尘埃、青草的气息和苍蝇的轰鸣。

然而在天生属于笛卡尔的人看来,这无疑是生命中最为虚无的无意义的时光,笛卡尔们一定会多踩一脚油门,避免这种令人尴尬的虚无,总归没有牛会认识你,你也无法从这一队里牵走某一头,能踩住一个更高级的油门儿加速前进,才是笛卡尔们的意义,汽车越高级,速度越快,越精准的奔向前路,才是俗世的幸福。

然而前路,前路上又有什么呢?鲜花?荣誉?美人?还是过马路的牛群和卡列宁的微笑?是永恒重复的俗世,还是永恒重复的媚俗?

也许还是弗兰兹的墓志铭写得最好,迷途漫漫,终有一归。

相关文章

  • 笛卡尔的俗世和尼采的虚无

    引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 《创世纪》里已经写得清清楚楚:上帝派了人类去统治动物。但我们可以解释说,上...

  • 迷途

    洪荒诞于虚无,沧海不敌泪珠。 情爱流于俗世,忘川不记归途。

  • 葛饰北斋:日本浮世绘的“巨浪”

    “浮世”本意是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后用来指代“尘世”“俗世”。17世纪作家浅井了意在其著作《浮世物语》...

  • 横竖赋人生

    天阴虚无尘, 上差无奈中。 人阳万世和, 间错明俗欢。 1999年5月13日 ※

  • 谈谈尼采(二)

    第二个时期是尼采进入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 我们知道尼采和瓦格纳曾经是挚友。因为尼采从瓦格纳的音乐中看到了狄俄尼索斯...

  • 读《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第二章

    录:尼采认为:生命欲望是真实的,也是正当的。 尼采的三大命题:人生虚无,理论虚假,生命强健。人面对虚无该怎么办?尼...

  • 2021-12-03通向哲学的后楼梯14/20

    笛卡尔是17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近代哲学的奠基人。笛卡尔志在提示事物和人生秘密,自己却藏在面具之下。 后人对笛卡尔...

  •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存在的意义

    叔本华,尼采都表达过人生虚无的观点。只是他们的虚无一词的内涵和普通大众的理解的意思不太一样。 这里不再去定义虚无的...

  • 笑临梦里渡虚无(七绝.平水韵)

    笑临梦里渡虚无, 静待沧桑历白驹, 一切凡花初见美, 浮云俗世有糊涂。

  • 俗世的面子和情分

    今天街道邻居有一家姑娘结婚,公公婆婆不愿意去,把红包给了我,让我去参加婚礼,我本身也不愿意去,因为我连新娘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笛卡尔的俗世和尼采的虚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kp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