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止有一个20出头朋友向我诉说过此类苦恼,“我都这么大的人了,爸妈到现在还在干涉我的生活!”也不止有一个30+的朋友告诫我,“一个人也一定不要在年轻时太过依赖爸妈,你接受的每一次经济援助都在削弱你对人生的掌控权!”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36岁二胎后陷入抑郁,她最后悔的一件事,不是爱错了人不是念差了书,而是在每一个人生关口,无论留学买房买车还是生活费,父母都冲在前线,她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每当作出和父母不同的决定,他们总是说,这么多年我们为你付出了多少,你还敢顶嘴?”
第一就是拒绝接受经济援助,要知道每一次的援助,都在削弱你自己的人生权利,想要过上自由的生活, 首先得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是一个人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以此为起点,才是你拥抱自由的开始。经济独立就是人格独立的突破口,我们常对爱情中迷失的女人这样讲,其实这条定律最先在亲情中成立。
这就是为什么我坚持要在大学毕业后经济独立,无论是出国,读书,买车,买房,每一个决定都在由自己买单,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也是在用独立换取自由的过程。我从依赖变得坚强,父母从质疑变成欣慰,我们的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父母不再监控我的生活,我有了掌控生活的自由 。 有一部异常出名的电视剧叫小欢喜,陶虹在里面饰演的是一位单身妈妈宋倩,此人的角色定位就是控制欲极强 其女儿宋英子是母亲的全部寄托,为了备战女儿的高考,宋倩特地离职陪伴女儿,可以说是全身心的照顾女儿,一日三餐精细化制作,强迫女儿吃海参燕窝补充营养,并限制前夫乔卫东与英子的见面时间;将女儿喜欢的乐高玩具封存,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考第二名也是失败;嫉妒别人与女儿亲近,不愿让女儿离开自己。英子的梦想是去中国国家航天局工作,她却在誓师大会上不顾女儿反对,坚持写下考700分读清华北大的心愿。窒息式的母爱一度压得英子喘不过气。 这正好反映了当下家长们的焦虑,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奥数,英语,就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却从来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 该剧在豆瓣评分8.4分,原著作者为了此剧也是做足了功课,在浙江、上海等地采访了十多所中学和300多个家庭,将不同家庭特征组合,最终形成三个代表性家庭。
其女儿英子为了逃离母亲的掌控,英子买了飞往深圳的机票,离家出走。 在被他们找到以后,她不惜以死相逼,道出了自己压抑许久的想法:“我就是想要逃离你,我配不上您给我的爱!”
试问这样窒息的爱,有几个子女是可以承受的? 成年人看了会流泪,老年人却体会不到我们的感受。 @小可依
多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鼓吹的就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无私奉献一切」,本质没错,但很多人因此活得没了自我,孩子有了独立人格就是不孝顺不懂事。
@Chaos不吵
中国式父母有很多金句,「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懂什么」,「我吃的饭比你吃的盐还多」……爸妈都太把孩子当回事情,甚至是当作唯一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围着孩子转,到头来一旦孩子不听话了,父母又会唠叨着说「我养你来干嘛的」。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还可能会很粗暴得被冠以「不孝顺」的罪名。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很多中国家庭里的孩子,自主性都很少,想要的东西不敢追求,上大学、选专业、找工作、处对象……中国父母都劳心劳力害怕孩子有哪一步走错了,孩子也很容易养成依赖心理,不敢自己做决定,甚至要到很晚的时候心理上才能完全独立。 我很庆幸我妈还算比较开明,她很清楚我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是父母在三观和精神层面的引导以及家庭的爱,但她不会干涉我的人生;我爸在这方面就会比较保守,他比较担心的是我会不会因为年纪小阅历不足而导致选择有误。但我一直都有一个态度就是,父母可以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为孩子提意见,但一定不是站在制高点指责说,你不对你就得听我的。
@Half of the Glass
我其实很认同胡适的「父母本无恩」的观点,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却没有询问孩子的想法,使父母对孩子有一种亏欠,养育孩子是对这种亏欠的一种偿还,而不是绑架孩子的筹码。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义务,但这个义务并不赋予父母任何控制孩子(在成年后)的权力。
@走来走去的F小姐
我觉得亏欠有点重了。但是有些中国父母把孩子当成一种「财产」「所有物」,真的是醉醉的。 每个人首先是应该被尊重的人类个体,其次才有别的角色,父母、子女什么的。说到底,还是生活在开放社会的人类个体应该得到哪些尊重的问题。
@选凝
或许追求与需要这种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本身也在不停变化。年纪非常轻的时候总是责怪父母对自己有各种不理解,认为问题都源自那些不理解。但隔了几年再看会发现自己当时那些想法也已经在产生非常大的变化。 我认为世代之间的问题其实是在于年轻人对于新世界的看法、对推翻常识的渴望与热情,和父母辈的经验之间的对抗。我们的思维模式更多是从自己当下的需要出发,而父母辈是从他们透过时间所深信的那些经验来看待我们的人生。没有对与错的一方吧,这应该是我们如何面对经验的脉络和对很多事情当下的实时反馈之间的落差。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
我们都听过那句话,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我们应该掌控的是我们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父母的。人生的路只能靠自己却完成,而不是依靠任何人。 早在100年之前,女生是不用读书的,不应该工作,也不应该和男生交往。
而现在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越来越开放,没有那么多应该不应该,想结婚就选择结婚,不想结婚就可以选择单身。前提是你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做到完全独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选择自己过上怎样的生活,当你再思考要不要走父母老路的时候,可以看看她们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最后附上纪伯伦《孩子》作为结尾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 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来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