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下学期初三了,好消息是由于在初一初二阶段的月考及期中期末等考试表现优秀,获得进入尖子班(以下称“零班”)的资格,他欣喜万分,苦心人天不负,入校之始进入零班的小目标终于实现了!
于是喜提“7月份25天在校补课,8月份提前10天上课”大礼包。
7月底回来,他开心又郁闷,开心的是,25天每周仅休息半日的补课结束了;郁闷的是,随之而来任务量巨大的暑期作业及一些其他不明原因。
那么,先解决郁闷这个问题吧,出去旅游一趟。
我挑了时间,带我妈我弟来了一场江浙沪五日游,旅途虽有小摩擦,但总体基调还是愉快的。
临近8月20号,我弟的焦虑情绪出现了,一方面,是暑期作业没写完(没有好好做假期事项规划➕在控制手机游戏时间方面没有强大执行力);另一方面,是他有一些抗拒进入零班学习的心态,他表示零班很压抑,像是在制造机器。
于是在8月20至今,他在跟上零班上课进度的同时,思考着是否要回到原来的平行班。
经过今天晚上的聊天,我和我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大多孩子互相还不认识。由于零班是择优组班,班上学生的有20余名是来自其他班,原班级学生也只有一半,在新班级中,孩子们从未有机会做自我介绍,上课了一个月多,班上孩子还互相认不全。我弟说,只有坐在自己周围的同学才会互相认识,隔了几组的同学,压根就叫不出名字,也没人愿意破冰。(相比之下,原来他所在的普通班,班主任是有安排自我介绍的)
2.班上课间气氛不活跃。大家在课间都相对较安静,午间休息也非常少,埋头写作业者居多,气氛整体压抑,有些同学甚至比较冷漠,社交几乎为零。(相比之下,原来他所在的普通班,虽然成绩在年级没有特别靠前,但是班级里同学之间是互相有交流的,相处氛围融洽)
3.老师上课非常无趣。由于零班需要交付给具备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老师普遍年纪大,课堂比较刻板,只有两名老师会把玩笑带到课堂。(相比之下,原来他所在的普通班,班级老师都相对年轻,课堂表现更有活力)
他说:大家的分数其实都差不多,120分满分的数学,平均分114,班上114分的有一大片,我不知道大家如此优秀,每天仍然重复刷题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出去打篮球,可是课间根本没人休息,都在刷题!我以前的班,想打球随时找人出去球场。
我表示理解。每天保持运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有何不可?
他又说:我们闷头做题不说话,年级主任可骄傲了,觉得我们纪律好,是好学生高度自觉的表现,表扬之后还不忘让我们抓紧安静的自习时间,多刷数理化的习题。其实,这种死气沉沉的氛围,让我太难受了!他们领导倒好,培养出一批刷题机器,又可以拿全市中考前50排名率第一吸引更多的家长,班级成绩优异,班主任也会有机会和市领导握手合影,好不光荣啊!可是代价就是我们都变成了只会学习的“哑巴”。他们这样良心不会痛吗?这样的教育风气真的好吗?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和鼓励他才是最“正确”的,我说,不论你想去哪个班,我们都会尊重你的选择,因为你察觉到了当下学校这个环境的问题(包括学校在给家长的防溺水宣传视频中插播卖课广告等问题),看到了学校这个社会一隅内的一些“不应当是如此”的事情,说明你是一个追求正直、求真务实的孩子,你的感受能够说出来,就非常棒了,若是不喜欢现在的小班级,那么,换回原来的班是没有任何错误的;若是不喜欢大环境,那么,好好学习,将来去到新的环境,或者去体验不同社会模式,也是不错的。
我很开心我妈也是一个通达开明的母亲,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
我弟班上的另一名同学或许就没那么幸运了,那位同学初中一开始本就在零班,忍受了两年压抑的环境,并且家长在他面前是具有绝对权威的,是无法同孩子平等沟通的,故执意要孩子留在零班。以至于听到我弟说要去普通班,那位同学央求我弟:请把我也带走吧,我真的不想在零班再待了!我受够了!
然而我知道他的央求并不会奏效,否则我弟会被他家长揍一顿吧——好家伙,你回普通班,还把同学给带走了,这让人家同学家长以后出去还怎么炫耀自家孩子呢?普通班说出去可不好听啊。
可他只是想成为一个正常的孩子啊,他有什么错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