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还是先从一个案例开始。
孩子三岁九个月,反复发烧
一、大便:一个半月的时间都是粒粒羊便,黑,不臭
二、冷热:怕热
三、小便:正常
四、食欲:在幼儿园喜肉,不喜欢蔬菜
五、睡眠:易醒,翻来覆去,爱趴着睡
六、出汗:运动的时候是满头大汗
七、喝水:喜欢喝冷水
八、温度:发烧的时候手心很烫,还有耳朵,肚子
九、其他:有点咳嗽,比之前好多了,看了西医说扁桃体没有发炎
十、饮食及用药:发病一个半月了,反反复复,好了几天又是发烧咳嗽,这次挂吊瓶还是反复发烧……
综合以上描述和孩子的其他情况,建议:必须忌口。
反馈:在家养病,吃的控制不乱吃,又吃中成药,好的很快。再生病不去输液了,一个多月的羊屎蛋就是从输液开始的。
我们且不看这个案例是如何处理的,我们单看看这个幼儿园爱生病的娃,是不是跟自己家的孩子有些相似?
或者说,你是不是也怕自己孩子上幼儿园了这样频繁连续的病一个多月?断断续续一个月,想想很恐怖吧?

那我们来先说一说,幼儿园为什么爱生病,然后再说应对方法。
为什么爱生病?
我总结了大概分为五点:
①饮食变化
②环境变化
③家人焦虑情绪
④外邪比家里多。
⑤错误治疗史
先说饮食方面,幼儿园的饮食比家里伙食要好,拿我女儿九月要上的公立幼儿园为例,我找到了幼儿园一周的伙食安排表。
▼
6月19日 周一
早餐:番茄木耳肉丝面 煮鸡蛋
水果:苹果
午餐:米饭 土豆烧牛肉 番茄炒鸡蛋 小米红枣粥
点心:蛋糕
▼
6月20日 周二
早餐:面包 果酱 牛奶麦片粥
水果:香蕉
午餐:花卷 青瓜木耳牛肉 鱼香千叶豆腐 绿豆稀饭
点心:蛋挞
▼
5月21日 周三
早餐:麻酱花卷 燕麦大米粥 卤豆干
水果:火龙果
午餐:包子 西葫素 白菜牛肉 豆子粥
点心:麻叶
……
大家一看,伙食挺好的呀,一日两餐,上午一次水果,下午一次点心。每天不重样儿。一周五天,四天都有肉,五天里都可以吃到鸡蛋,不论是煮鸡蛋,还是鸡蛋主要成分的点心。

一般的家长都觉得,这么好的伙食,可是不错的幼儿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想给孩子选择一个吃的好的幼儿园对吧?
可是,往往伙食好,不一定孩子就不生病,就皮实。反而越是吃的好,越容易出问题。
脾胃吸收不了的营养,就会变成垃圾病毒
吃多了,营养太丰富,就容易肠胃积滞,脾胃受损,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从职称上来看我们知道,脾胃主要的工作职责是消化食物。然而除了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功能,更重要,它还有将食物转化为能量输送到身体其他各个器官的功能。
当病邪来了,或者身体出现了某种不平衡时,脾胃要负责输送能量去到合适的器官,让其解决问题。
由此我们明白,尤其是孩子们的身体问题,大多都来自于脾胃功能的不给力。
反过来说,如果能够伺候好脾胃,身体就可以相对的健康。
要先在家养好脾胃
在家就吃的简单点。
有的幼儿园,是一日两餐,有的是一日三餐,有的幼儿园是可以早饭在家吃的。那么爸爸妈妈有时间,还是应该争取多让孩子在家吃饭,比如,以我家晗晗的幼儿园为例,一日两餐,我们可以早饭和晚饭在家吃,午饭在学校吃。或者早餐午餐在幼儿园,晚餐在家吃素。我已经做好了早早起床做早饭的准备。也做好了,晚饭吃素的准备。
环境变化会让孩子焦虑

从以前家里有妈妈全职带,或者爷爷奶奶带,到幼儿园过20-30人的集体生活,以前是熟悉的家人陪伴,熟悉的家庭环境,到入园后陌生的老师同学,到入园后,陌生的学校环境。这对于一个三周左右的,心智没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陌生的环境,没有家人陪伴,孩子多,尤其刚开始全部处在你哭她喊的混乱中,惊慌,恐惧,焦虑不安。
也就是:心神就会受到困扰。中下焦能量会受到影响。
中医讲:忧思伤脾,惊恐伤肾,悲伤肺。所以,孩子的情绪也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情绪也会导致生病。幼儿园的前半年,小孩子经历人生中第一个最重要转变,她需要慢慢适应,需要家人更好的呵护和安慰。
妈妈的焦虑会为孩子雪上加霜

一个家庭,是一个大的能量场,孩子处在这个能量场中,是最敏感的一个,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一个。
尤其的妈妈的能量场最容易影响孩子。所谓母子连心,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去幼儿园,妈妈是第一个焦虑的人,说实话我是最焦虑的妈妈之一,因为晗晗今年幼儿园,我看了好多家幼儿园,请教了很多过来人,还给我在幼儿园工作过的同学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然后被她批评开解好一通。
甚至,我还到一家私立幼儿园去应聘了。
现在想想,我那会真的太焦虑,太焦虑了。
情绪是会传染的,我前段时间听一个关于幼儿园的课程,老师就讲了一个特例,说一个小孩子,幼儿园用了比其他孩子很长的时间才适应,在幼儿园情绪差,总是老师抱着,回家哭闹,夜里做梦哭醒,不参与小朋友的游戏,胆子特别小,老师跟家长把一切努力都做了,情况也没改变多少,最后老师说:
是家长的情绪,家长的负能量影响孩子太多。因为妈妈每次接孩子的时候,都会特别自责,难过,觉得对不起宝宝,把她送幼儿园,没能陪着她。所以孩子才会一直走不出来,适应不了幼儿园。有的妈妈是,孩子里面哭,妈妈外面哭,让孩子感觉上幼儿园是一件特别凄惨的事儿。
所以我们需要守护孩子的心神
那么我们从这个方面出发,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守住孩子的神。
①,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先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用心去抱,多抱一会,帮助孩子去平复下情绪。
②创造安静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家的时候,一家人尽量不看电视,不带着孩子再去人多嘈杂的商场游乐场玩,不带着孩子参加那些无所谓的饭局和聚会。
做好充分的心理上的准备~
接受幼儿园,真正坦然的接受孩子去幼儿园的这个事实,妈妈先做心理准备。
要看到孩子入园的好处,比如,宝宝开始走向独立,去接触社会,进行社交生活。在幼儿园可以培养更多的好习惯,养成规律的作息,交到新的朋友,这是每个宝宝成长得必经阶段。
如果你是全职妈妈,宝宝入园解放了妈妈,或者解放了家里帮忙看护的老人。
除了,大人孩子接受幼儿园,还要接受疾病,要知道,生病的正常的。
没有任何一个小孩能够从小到大不生病,接受疾病,会让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安静,不慌乱,不至于太焦虑的状态。太焦虑,慌乱往往会帮倒忙。
有的妈妈可能觉得我说的轻巧?
孩子生病,哪个妈妈不着急?
尤其是高烧的时候,万一烧坏了咋办?
尤其是咳嗽的时候?肺炎了咋整?
尤其是拉肚子的时候,脱水了咋办?
尤其是感冒流鼻涕总不好,鼻炎了呢???
这些焦虑,我都理解,也感同身受,可以只单单是焦虑,根本给孩子帮不上任何忙,还可能因为焦虑,静不下心来,看不到看不清了孩子的症状。要么自己胡乱吃药,要么到了医院,一问三不知,给医生提供不了有效的信息来帮助判断病情。
☞那么怎么才能缓解焦虑呢?唯有学习。学习才是解决焦虑的最好办法。
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了解疾病背后的原因,尽量做到每次生病都正确处理,慢慢的孩子的体质就会螺旋式上升。只有妈妈才是守护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前面说了,在幼儿园,容易孩子的心神受扰,引起孩子焦虑紧张的情绪从而导致生病。
不过,幼儿园外邪确实比较多
也就是所谓的传染。
这里我解释一下,传染是西医的名词,中医说一切外来的破坏身体正常运行的都叫外邪,细菌啊,病毒啊,都算外邪。
以前,在家里,只有一个娃,或者两个娃,人员简单,幼儿园是集体,孩子多,做游戏时,小手拉小手。睡觉的时候,小床挨小床,玩玩具的时候,小脑袋碰着小脑袋,你对我呼吸,我对你呼吸,有一个娃儿生病,肯定有被传染的,尤其是春秋。
加上孩子的错误治疗史
这也是很多孩子的血泪史,伤心史吧,从小生病,一路退烧药,抗生素用到大,像前面案例里的孩子,输液后大汗淋漓,睡觉打湿枕头,长期羊屎蛋的肯定不在少数吧。
小孩病情的发展一般步骤:
1、→打喷嚏,流鼻涕,发烧→吃退烧药(美林,泰诺林),
感冒药(艾畅,小儿解表颗粒,小儿清解冲剂,小儿感冒颗粒,蒲地蓝,氨酚黄那敏,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2、→症状加重,反复发烧且高烧,惊厥→上医院,退烧药,打吊针:抗生素(头孢),抗病毒(喜炎平,利巴韦林,炎琥宁)
3、→咳嗽厉害,肺部很多痰→做雾化(布地奈德雾,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沐舒坦[又名盐酸氨溴索],氨茶碱),口服止咳化痰药(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咳喘灵颗粒,喉咽清,咽扁冲剂,易坦静),咳嗽缓解
4、→出院或者停止打针→一个星期不到又咳嗽,又发烧→再次上医院,住院类似前面用药,诊断为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打针一个星期甚至10天到半个月(包括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咳嗽缓解肺部痰减少,出院
5、→一个月左右时间再次发烧,扁桃体发炎→就医,类似前面用药→退烧,咳嗽缓解,出院,容易出汗,晚上睡觉经常汗湿衣服
6、→咳嗽不断,再次就医,诊断为哮喘、过敏性咳嗽、鼻炎、扁桃体肿大,又是打针吃药
7、→家长对医院绝望,情绪崩溃,看中医,找名医
8、→病情缓解,可是一直断不了根,家里有个小药库,遇冷空气咳嗽、变天咳嗽,几个月甚至整年咳嗽,家长感叹太难养活孩子,哪个医院有名就跑哪个医院,哪个医生有名就挂哪个医生。
9、→继续医院打针用药,哮喘反复发作,鼻子阻塞不通气张嘴呼吸,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长时间服用孟鲁司特钠,匹多莫德
10、→病情无法控制。
孩子们的体质就是这么一步步被搞坏了,所以去幼儿园才那么曲折,那么容易频繁生病。简直就是恶性循环啊。
说来说去,无论是错误治疗还是外邪,养护脾胃还是最重要的。所谓“正气尚存,邪不可干。”
养护脾胃还是关键
无论是错误治疗,还是饮食负担过重,其实都可以帮助孩子来调整脾胃,恢复正气,来达到预防的效果。
这里再介绍几个养护脾胃的方法。
①太极按摩
②摩腹
③运动
④小面汤和米油,
⑤养神养阴:散步,泡脚,接触大自然。
如果你喜欢羊爸爸的这篇文章,记得给羊爸爸点个赞哦~你的鼓励是羊爸爸前进的动力~跟着羊爸爸传播中医育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