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浮世红尘来,我们尝试制作爆文
《浮 士红尘》第十二节 ——第十五节

《浮 士红尘》第十二节 ——第十五节

作者: 琴雪_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18:16 被阅读7次


    《浮 士红尘》第十二节   我的深厚的绿豆情缘

            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一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吃过了端午节的棕子,便进入了盛夏。至于在盛夏,酷热难当,最让我这小吃货念念不忘的是母亲做的绿豆汤、绿豆糕、绿豆粥。我最深刻的便是母亲做的绿豆汤。我与绿豆有着深厚的绿豆情缘。

             在六七十年代生产队里时,小麦多金贵呀。母亲常常对我说:“你出生那年,我们一家三口才分得四十五斤小麦。中什么用呢?在六十年代粮食每家都很缺乏。因为我家粮食少,我的营养便跟不上,常常饿得我哇哇大哭。我便用那点金贵的面粉熬点面汤给你喝。那几十斤的白面面粉是你的救命粮,凭那点面粉你才得以活命。”母亲说起往事往往很感慨,也很感伤。所以母亲在种田上面一生都很敬业勤务。以恭敬的心精心伺弄地。她口中总是对着我们唠叨:“人勤地不懒,种田怎么能惜力呢。”就是在后来,面粉一直很珍贵。每年生产队里分粮食时,小麦就几千手的一小堆,还不如现在我家一家生产的小麦多。一家也只能分那么几十斤。小麦是奢侈品,只有家中来高贵的客人时拿出来烙几张白面饼,用玉米换一块豆腐一斤豆芽。再有过年初一蒸一锅白面馒头,在馒头的顶 上点上一个红点预示吉利。不过锅里的馒头不许动的,先供奉祖先再拜祭神位。只许大年初一吃一顿。

           母亲喜欢作绿豆汤绿豆糕、绿豆粥,除了在夏天喝绿豆汤可以降温了中暑的原因外,最主要的的绿豆是杂粮。不如小麦那样金贵。据说,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被老农民称为“田里长出来的肉”,营养丰富。而绿豆呢,只能与红薯为伍,居于杂粮之中且产量不高。

             虽然身为杂粮,在我家,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我家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我母亲做的绿豆粥、绿豆糕、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我经常喝的的绿豆汤,就让我时时难忘。绿豆汤虽名为“绿豆汤”,但在铁锅里熬出来后是红色的,喝起来绿豆汤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在我们饮用时会我疯玩疯跑疯闹剧烈活动后喝起来总是带给我清爽的心情。父亲是高小毕业,很有些学问。父亲常对我喝绿豆汤时说:“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喝点盐水带盐水是一样的道理。绿豆汤消暑,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汗和流失的矿物质,这样就能消暑。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还有呀,绿豆汤能解毒。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还有呀,绿豆能解毒。有一个传说,神农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要变得更红的,越红的绿豆越不好。”

         当然,我家制作的绿豆粉条更是我喜欢吃的美食。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红薯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为佳。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绿豆细腻的淀粉制作的冰棍,特有的疏松感。一吃,清凉芳香,真是沁人心脾。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


    《浮 士红尘》 第十三节 盛夏这边风景独好

            盛夏正是我们农民家这一年里再好不过的日子了。远远近近的平原,纵横交错的沟壑和川道,绿色已经开始渐渐浓重起来。玉米、高粱、谷子、向日葵……大部分的高杆作物都已经长了大半截。豆类作物在纷纷开花:雪白的黄豆花,金黄的蔓豆花,粉红的菜豆花……在绿叶丛中开得耀眼夺目。就连寿张集的集市场上,也已经出现了一些瓜果菜蔬,给这条尘土飞扬的土街添了许多斑斓的颜色。再过几天,就是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就要开始了。紧接着就是大暑——这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初伏的太阳,象一个倒扣着的火盆子无情地烤晒着大地。

             可在我们农村,却有避暑的好去处,那清澈温暖的小溪池塘,成了我们大人小孩子避暑的好去处。小溪宛转绕着村庄的东头潺潺地流,河的港湾处自然形成很多星罗密布的大大不小的池塘,池塘以土为沿,游鱼细沙历历可数。河边有着一望无垠的绿色的芦苇荡。《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则可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则可称“心善渊”;说话做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则可称为“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公平正直则可称“正善治”。我们农村尤其是小孩子喜欢水,我们与水结缘。除了上学劳动就一天天地泡在水里,与大人们一起洗澡戏水,快乐的声音总是荡漾在河流池塘的上方,慢慢地度过整个夏天。不下水,水岸旁也是消暑的好所在,妇女浣洗衣的捶衣声此起彼伏,河畔浓密的树荫凉风习习,妇女们钫纱车飞速的转动的嗡嗡声,老头儿则有的吸着旱烟袋悠闲地喷云吐雾,有的则聚集一起下象棋。青年小伙则袒胸露背地打扑克。老奶奶则摇着蒲扇轻抚着甜甜入睡的孙子孙女们,有的给小孩子子讲些故事传说。。。。。。。

             我们小孩子一天天地在水里,对我们十几岁的农村少年来说,个个游泳都是拿手的好游戏。几岁的小孩子在大人的监管下只能在浅水的岸边,前手支着地儿,两只脚在水面上乱扑腾。大人则有的安静地在河水里细心地洗浴,洗去一天的劳作的灰尘与疲劳,有的则沿着芦苇坡排列着表演摸鱼的好游戏,有的拿着撒网,迎着朝晖或夕阳撒下他们的期望,网撒下,纲举目张,网成伞形,落入水中,然后他们慢慢地收网,拉到岸上,网中是乱蹦的鲤鱼鲫鱼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各种鱼,收获着他们或多或少的网中的鱼。撒网技巧太高,没有训练是撒不开的,不是我们小孩子成做得到的。我们夏天主要项目就是捉鱼。 

           我们捉鱼的方式多种,我喜欢下地笼网捕鱼。我的地笼网制作工艺精致,质量上乘,价格同类最低。选用直径4--6毫米的钢筋,加工制成40厘米的正方形框架,每50厘米为一节,有20多节用钢绳连接起来,外面再用塑料网布包缠,网的两端或中间制成网兜。每节设一个进口,框架与框架的网片上做成须门,使鱼、虾等只能进不能出。每相连两节的进虾口方向相反,这样可捕来自两个方向的鱼虾。每日傍晚将虾笼张置到塘边,我1人操作,左手握甩笼一端纲绳,右手用力将网甩入塘中,沉入水底。注意使网身与岸边垂直,进虾口要向两面张开。再用插扦将纲绳固定在池边,防止漂走。虾笼放入水中后,鱼儿虾儿以为是很好的筑巢场所,便纷纷游入笼内,每节网侧面都有两个入口,入口的设计,让鱼儿虾儿有进无出。次日清晨起网,将纲绳收起,逐级抖动,将虾集中于囊袋而捕获。每隔10天~15天将地笼取出水面,进行修补,并在阳光下晾晒1天~2天,防止青苔封闭网目。

         消暑、听故事、玩牌、下棋、洗澡、捉鱼如快乐的交响乐贯穿整个夏季。而捉鱼是我们孩童的最强音。


       《浮 士红尘》  第十四节 摸鱼儿

           转眼到了1969年7月15日,可在我们孩子眼里,如山中的猴子,岁中无甲子.却永远有着我们自己的乐子

       中午时分,我们便去摸鱼。村东村南都有河,并且河中鱼儿多。赶到河边,河中已经大人小孩子十三四个人摸得带劲。来到村东边的河边,夏天的暖阳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接纳着它炽热的热量,水清澈地散发着温热的,波光闪闪。我们欢呼一声:“洗澡去了。”我们三下五除二,奔向河里,泼水戏嬉,潜水狗刨、仰泳潜泳、大水里拿大顶都是我们的拿手戏。河里的欢笑声惊起一滩河里的野鸭,鸣叫着顺着水面逝向远方。玩累了,便偎着那一望无垠的芦苇坡,慢慢地用两手摸鱼。鱼儿很多,大水里轻轻地移动两只手,贴着水里的泥皮,缓缓地展开两只手,然后慢慢地向中间合拢,一感触到鱼儿,手用力把鱼儿往泥里按,另一只手迅速移到鱼的头部,小的直接提出来,大的要一只手紧握鱼的身子,另一只手摸到鱼的锶处,手指扣住鱼的鳃盖,提出水面是鲜活乱蹦的大鱼。更好的是摸到弓腰的湖虾,节肢的青灰色的硬硬的壳皮,带剪刀的前鳌,一点墨的小眼,长长的触须,梯子看起来有点吓人,不过它性格温柔,一碰到它在水里就装死,用手紧紧地握住,等到到了水面这坏蛋想垂死挣扎一切都徒劳了。我们直接掐皮去尾放在嘴里,味道有点甘甜而又很鲜美,真是不可多得的鲜鱼片。我们嘴里叨着一段带叶的芦苇,捉住鱼儿就从鱼的鳃盖下串在芦苇上,等待长长的这一段芦苇串满了,就高高兴兴地上岸穿衣。乡土很富饶,有水就有鱼,鱼儿也很多,不大会儿就会摸长长的一串鱼。 

         我们摸鱼,或靠把鱼儿往死角处包抄.,或几人形成包围圈,往中间合拢.摸鱼时我们轻手轻脚,缓慢前行.否则,毛手毛脚,把鱼儿就都是惊跑了.在摸鱼时手要先轻后重,一碰到鱼,两手迅速合拢,张开双臂,双臂与身体形成包围圈,向,身内来摸,一摸到鱼要用手死劲的把鱼儿往泥里按,然后用手扣住鱼的腮,提离河面,抒它放入挂在脖子上的网内.三十多岁的张洪涛幽幽地说着又摸了一个,只听"哗啦"响,一条三四斤的鲤鱼就出了水面。他儿子小龙抢步上前来抱,却“叭”地一声被打翻在地,,摸着红肿的肚皮,眼里满含着泪花,又慢慢地挪过来。张士典从水中仍出一个一近斤多沉的乌龟,那时乌龟是没人吃的。他走上岸来说:“捉乌龟要扣盖,不能被它咬住,一不小心被咬住,不能离开水面,等它松口时再把手拿开,要不,一离水它死不松口,只有剁碎它的头,才能把手拿出来。”我们小孩子吐了吐舌头。巧子和二黑正用网在沟里去拉鱼。他们弯着腰,不时网上“泼喇”响,从网上方鲤鱼跳波而出。

       后来,我们到芦苇荡深处去刮鱼(也就是把沟内水勺干去捉鱼)。我们先用铁铣挖泥把河沟截开,然后一节节地勺水,水落鱼出,鱼儿慌慌地游,我们急急地逮。一节捉完,另放一节水,这节水也就放一半,接着勺,这样节节推进。旁边的沙地上水清如镜,热如温泉。我弟小章在水中嬉戏。我跑去,拉着他的腿打滑梯,他忽然“哎哟”惊叫,挣扎站起,捂着屁-股,呀,他被划了一个大口子。我急忙拔下几棵芨芨草,挤出几滴汁儿,滴入伤口,再用它按住,过了一会儿,血便止住了。我们勺完末尾一节,鱼好多,“泼喇”乱响的是鲤鱼,往泥里蜿蜒着钻的是泥鳅,乱蹦的是虾米,还有摇尾往草丛中游的是鲫鱼,我小弟却一步蹿出水沟,指着一窝血蟮却说不出话来。我上前用网勺起,仍出老远,任其逃脱。我小弟便急急地走回家。我们逮完鱼,我分了四五斤,便回家。

            摸鱼儿是我们这些农村小伙伴们最好玩的游戏。把这些鱼带回家,有时放在锅底烧着吃,那烤鱼焦香鲜美。有时熬鱼汤,大大的火,裹在面糊里的鱼连鱼刺都炖烂哩,一家人围在一起,幸福地品尝那一锅鲜美的鱼汤。当然,如用网网鱼收获更多,吃不完,就把鱼剖好收拾干净用线串起一长串放在太阳下晒干,以后吃的时候,用油一炸,焦香可口。


    《浮 士红尘》第十五节  捉鱼记

         .我们村子是一个有几百户人家的小村庄,绿树在村边围合,小溪环村绕。几百栋黄白的土屋,像一群熟睡的婴儿,静静地躺在树与水织就的摇篮中,非常协调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正是落花流水鳜鱼肥的季节性,摸鱼儿便成了田家乐。老翁青箬笠,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绿荫下怡然垂钓。小小孩子们调皮地光着小屁-股,晃荡着小脚牙,在溪旁卧着剥莲蓬吃。村头的大柳树下,有着一个驾着牛车,穿着粗布衣的老农在高一声低一声地买黄瓜。老农们打开柴门,吸着老旱烟袋,谈论着今年内的收成。那韵味悠长的小桥流水更是令人神往。庄古风永存,碧水长流。,无论我走到哪里,那秀丽的景象总在眼前浮现。还有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用抬网拉鱼。

          摸鱼儿后的几天,我与继庆用抬网拉鱼。抬网是一种大网,网片约两三米宽,四五米长,下设坠,上有浮。两端各系长绠绑缚在高两三米的木棍。记得有一天,我与继庆一起到南边的东西流向的河沟里去拉抬鱼。我们到河沟里,放开展平网,我们两人双手一上一下握紧网端的木棍,弯腰倾斜着网的木棍,奋力向前推网挨水底行进,从沟的一岸推进到沟的彼岸,沟有四五米宽,推进到沟岸边,齐心合力,呼着号子:“起”。抬网处,那网里便是乱蹦的鱼。快步拉网到岸上,把鱼捡拾到网兜里。有很多鲤鱼鲫鱼,在网里一跳半尺多高,有时在我们齐心合力推网时,便一个鲤鱼翻身,从网的上沿跃过浮子逃向水里去了,我们到岸边里翻转推网接着来捕。往往这漏网之鱼还能捉到。我们捉鱼正尽兴,我却不小心踩到一碎瓦片上,脚上一疼,出水面,脚被划出一口子,正在流血。继庆关切地询问:“怎样,疼不疼呀,你快坐下不要动,我给你止止血。”他便一溜小跑走到沟畔,拔起几颗芨芨草,入在口中咀嚼,咀嚼碎了,吐在手中,摁在我的伤口处,然后又用手揉搓了几颗,揉搓成糊状,对准我的伤口挤压那草绿的汁。说也神奇,不大会儿伤口不流血了。我便对继庆说:“没事了,我们继续捉鱼。”继庆有点担忧,怕发炎。我说:“我皮实着呢,没事,你就放心吧。”我们继续捉鱼,到中午时,我们捉了满满一水桶的鱼,还有很多大的。我们均分,高兴回家不题。伤口过了两天结痂好了。

               当然,我也喜欢钓鱼。一天,绕池闲步看鱼游,我便回家取鱼竿,在菜地荫凉处挖出一些蚯蚓作为鱼饵。我侧坐河边的水草前,水草映照着我的身影,在涟漪里我的身影碎成一片片,摇晃着。我先割了一些水草撒在池塘里打窝,很快鱼便聚集在水草旁争吃水草,不时泛起水波,弄出一个个大大的涟漪。我也是把鱼竿的鱼线下落不明好,先是弄成浮漂,挂上一点鲜嫩的草芽在鱼钩上,甩在鱼聚集处,不大会儿,鱼漂沉入,我知道鱼的鬼精明,如果刚开始沉时急躁着拉起鱼竿,那时就脱钩而逃,我才不上他的当呢,等待鱼漂沉入三四秒迅即一提鱼竿,一个六七两重的鲜活在鲫鱼便挂在鱼钩上,我在水中溜它,等待他疲累了,然后抄起鱼兜把它网上来,接着再钓。日出两竿鱼正食时,一路人过来向我问讯,我遥遥地摆手,害怕鱼惊游走不敢答应他。

             我们捉鱼则除此外,最主要的是涸泽而渔,乡下话叫刮鱼。堵住一湾沟渠,把水用水桶或脸盆把水一节节地勺干,那就是涸泽而渔。

             一天下午,我与弟弟小章去刮鱼。我们选择的是村东南边靠近芦苇荡的一段几十米长有一米多深的沟渠。我对弟弟说:“水深又靠近芦苇坡,你看溪水的主干道从这里流,现在河水少,水落形成这里一段沟渠,肯定窝住不少大鱼。”我与弟弟用铁铣挖泥筑水坝先将沟渠两头堵住,然后将沟渠截成几段每段四五米长,分截完后开始勺水,沟渠的水坝前放一大的竹筐,下边铺一段塑料纸,用脸盆一盆盆地往外竹筐里泼水,水哗哗地往外泼,沟渠里的水便一点点地往下降。我们轮流着往外泼水,炙热的太阳烤着背,汗珠往下落,可听着那哗哗的水声,偶而听到沟渠里的鱼儿泼喇摇尾的声响,相视一笑,我们说:“听到了,有大鱼。”便更奋力地泼水,加快了速度。“恒心在,希望有,人心齐,泰山移”,很快,一截沟渠快见底了,那里面的鱼便慢慢 地露出来,它们急急地乱游乱闯,噼哩啪啦地响成一片,我弟弟猴急地不断询问我:“我们捉鱼吗?”我对弟弟说:“我们不忙,继续把水泼得水位更底,沟渠见底没有大水时,捉鱼才容易。”沟渠终于见底了,我们欢呼一声,一人拿一只水桶,朝沟渠奔去。弟弟兴奋地说:“哇,鱼真多,哥,你看还有大的鲤鱼与鲫鱼哩。”弟弟欢快地朝一个一斤多的红尾鲤鱼跑去,弯腰伸手去捂,用力一摁,鱼却哧溜一下溜跑了,弟弟继续追赶,这次看到鱼不敢大意,身子朝鱼上边一扑,压住鱼,小手握紧鱼头,提出水面正要往水桶里放,那鱼儿却狠狠一摆尾,啪一声,尾巴拍打在弟弟的小肚子上,肚子立时起了一道红印,鱼却借力一挺身,从弟弟的手中滑跑了。弟弟愣愣地发呆,嘴撇着却没有哭。我看着笑说:“看你能捉到捉不到鱼。”弟弟倔强地一仰头,大声地自信地说:“哥,我一定能捉到鱼,看我的。”机灵的小脑瓜想出一妙招,他反扣水桶,朝鱼的身子扣去,鱼在水桶里,被扣个正着,用力挣脱,碰得水桶乱响,弟弟就是不松手,待到鱼疲劳了,弟弟一只手猛一倾斜水桶,一只手迅速朝鱼挥来,抄起鱼把鱼顺入水桶里,弟弟看着被捉到的鱼,高高举起对我说:“哥,我捉到了,我捉到了。”我朝弟弟连挑大拇指,连声赞:“弟弟厉害,也真有办法。”弟弟听后高兴地更加带劲地捉起鱼来。这一截沟渠捉完,收获了小半水桶的鱼。我们走向第二截沟渠,用铁铣朝相邻近的水坝中间挖一流水口,用竹筐竖立在流水口处,防止鱼顺着水流跑掉,这样水便迅速地从第二截沟渠流向刚泼干的沟渠里面,不大会儿,第二段沟渠便放掉一半的水,水不再流了。我们便如法炮制,继续泼第二段的沟渠里的水。比第一截的水少了一半,省了一半的力,这样大大提高了泼水的效率,很快第二截沟渠泼干。正在捉得尽兴。弟弟却惊叫一声哭起来。:“蛇,蛇。。。。。”我一看,是十几条血鳝,大的有一米多长,小的也超过半米,细长蜿蜒着在水里游走,蛇一样却不会咬人,也无毒。但我们过去农村人却不吃它,认为无用,所以捉到也会抛弃。我笑着安慰弟弟,说:“这不是蛇,是鳝鱼,不会咬人的,不哭,不要怕。”弟弟却吓白了脸,不听我安慰,哭着回家了。我继续捉鱼。这样全部捉完,竟然捉了满满一大洗脸盆的鱼。收拾工具,带着鱼,迎着满天的晚霞回家了。

           母亲很高兴,连夸我能干。父亲也高兴地跑来,帮我收拾鱼。把鱼收拾好洗净,母亲便给我糟鱼吃。厨房里很快传来鱼的鲜美的味道。糟鱼用了两个钟头的模样,鱼做好了,我们一家人,幸福地高兴地一起吃鱼。但我感觉那是最好吃的一次鱼,可能是我通过自己辛苦的劳动的成果,分享起来更甘美的缘故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 士红尘》第十二节 ——第十五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ox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