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了今年获得茅奖的《宝水》。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特别接地气的语言。
说起来,《宝水》的作者乔叶是我唯一近距离接触的作家,她曾来我所在城市的一家书店做过线下活动,我也现场听她说起自己的写作之路。
从散文到小说,从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再从其他奖项到现在的茅奖,乔叶的作品越来越扎实,题材也越来越厚实。《宝水》呈现出的农村生活和农村人的丰富性确实令人赞叹。
提前从报社退休的地青萍为了治疗失眠症,到正在进行文旅开发的宝水村帮朋友管理民宿,顺便帮着筹建村史馆。
在这个过程中,她见识到了村民在利益面前展现出的丰富人性,也欣赏到了镇长、村长等基层干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高超艺术。
全书四章的标题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四季转换为序,正文中则有大量关于节气、习俗、地方美食等的描写,既显示出传统文化在农村的影响与传承,也体现了作者写作上的扎实底蕴。
而带有鲜明地域风格的乡村语言也为作品增色不少,比如“有烂砖,没烂墙”“鸦飞旺枝,猪吃抢食”“人不求人一般高,人若求人矮三分”等。
杨镇长、村长大英等做起思想工作来更是妙语连珠,“棒子”“甜枣”轮番上阵,表情拿捏也是不输专业演员。好久没有读到这么地道有味儿的语言了。
这部作品的创作历时八年之久,语言特色鲜明而读起来又朗朗上口,令人口舌生津,充分体现了作家努力追求的那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