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以六月息者也
彻解古文,应以训诂为先。简单来说,就是要先了解字词的含义,再根据上文行文意蕴,综合分析,比对,才能大致摸准古人文义。
庄子篇中《逍遥游》为首篇,排序在首,文义也在首。理解该篇应该是一把钥匙。
篇中有一句费解,“去以六月息者也”。常见的解释是:离开飞了六个月才停下来。其实该句还有另一种解释:凭借六月大风离开。两种解释侧重点不同。前一句重在强调飞行时间长,后一句重在强调飞行所凭借的大风。理解这一句的关键在六月与息的字义上。六月可指实实在在的时令,战国时,已有一年十二月的历法,六月居岁中。理解为历法上的六月,能说通。但是,古人用字用词很活,六月风大,古人也常用六月,指代六月的大风,所以,六月有两种解释,一为历法中的时令,一为六月的大风。息字本意为呼吸,康熙字典与说文解字解字有特点,先列古义,即本义,两字书中都解息字为:一呼一吸谓之息。此解都列在第一条,说明息字本义为呼吸,现在有词气息,古有太息,即用此意。与呼吸相关的自然界的呼吸即风的运动后来也用息字表达。息字还有停止之意,如息事宁人,姑息养奸,即停止之意。理解了六月与息的多义,便可试着理解“去以六月息者也”。
六月指时令,息指停止,该句便理解为:离开后飞了六个月才停止。六月指大风,息指气息,该句便理解为:凭借六月大风的气息离开。两者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就独立一句的训诂,都能说通。古人解庄,就有这两种训诂。隨唐时成玄英《南华真经疏》中解释为飞了六个月才停止。明代陆长庚,清代宣颖都解释为凭借六月大风离开。应该说,三位都是解庄大师,他们的理解自有他们确凿的依据,至民国时钱穆,杨伯峻解庄,虽为大家,在此句训诂上不下断语,只是罗列众说,任人理解。
巨人在前,不敢妄语。一己心得虽有,只敢存于私处。按庄周《逍遥逰》大义,人处于世,最高境界为无己,无功,无名,是为至人。鲲鹏虽大,迁徙虽远,犹不能自在,无六月大风无以至南冥,想及这一层,鼓起勇气,斗胆亮出自己的偏见:去以六月息者也应该理解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