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概念

作者: 見贤思齊_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11:09 被阅读0次

一、计算机网络概念

1.SNA:

SNA: 是IBM公司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在IBM公司的主机环境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SNA主要是IBM公司的大型机(ES/9000、S/390等)和中型机(AS/400)的主要联网协议

2.计算机网络

(1)是什么?:

指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用来共享资源和信息传递的集合体。

也可以,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的是个体中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CPU,内存,存储,数据等)。

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是指具有独立的硬件软件的计算机系统,可以独立完成任务的个体设备。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为硬件、软件、协议三部分:

(1)硬件:

包含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设备(网络交换、互连设备、传输设备)等;

(2)软件:

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客户连接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等。

(3)协议分为国际标准OSI/RM和公认标准TCP/IP:

OSI/RM为七层结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理论参考模型,TCP/IP为四层结构,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协议广泛用于互联网中

二、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拓扑结构:

星型、环型、树型、总线型、全连接型(网状型)、不规则型


计算机网络分类.png
(2)按分布范围: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个人区域网、人体区域网

(3)按用途或连接方式等:

专用网与公用网、校园网与企业网、骨干网与接入网、通信网(ISP)与信息网(ICP)、有线网与无线网

三、网络体系结构

1、OSI/RM:开放互联参考模型,正式文件 ISO 7498标准.1983年

七层结构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记忆顺口溜:物 数 网 传 会 表 应

PDU:比特、帧、分组、段、SPDU、PPDU、APDU

(0)牢记:

封装形式是什么?地址标识是什么?主要功能是什么?

(1)物理层:物 数 网 传 会 表 应

① 数据单位(数据传输单元):

比特(bit)。(其实是二进制位数)

② 物理层作用:

物理层位于OSI/RM参考模型的最底层,为数据链路层实体提供建立、传输、释放所必需的物理连接,并且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③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的连接:可以是全双工或是半双工方式,传输方式可以是异步或同步方式。

物理层的数据单位:是比特,即一个二进制位。

物理层构建:在物理传输介质和硬件设备相连接之上,向上服务于紧邻的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通过各类协议定义了网络的机械特性(大小,外形,固定,排序,引脚数)、电气特性(电压范围)、功能特性(220v,)和规程特性(事件,顺序)

④ 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两个重要的概念:DTE(针头,又叫公头)和 DCE(孔头,又叫母头,提供时钟):

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

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收发能力的设备,用于提供或接收数据。常见的DTE设备有:路由器、PC、终端等。

数据通信设备(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DCE):

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功能,并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链路的链接。常见的有MODEM, CSU/DSU,广域网交换机,NT1。

(2)数据链路层

① 数据单位(数据传输单元):

,具有流量控制功能(重点)

② 数据链路层作用: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将原始的传输线路转变成一条逻辑的传输线路,实现实体间二进制信息块的 正确传输,为网络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也可以这样说,在物理层基础上,通过建立数据链路连接,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链路:是相邻两结点间的物理线路。数据链路与链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数据链路:可以理解为数据的通道,是物理链路加上必要的通信协议而组成的逻辑链路。

关键字:

1.介质:长期(性)。 实体:具有生存期。 数据通信过程:联络,数据通信 , 拆除。 2.帧定界,帧同步。 长短, 界面。 3.顺序控制: 对帧的收发顺序。 4.传输过程会有数据丢包的发生,所以有:检测,恢复。 5.数据量又大又多,得有堵塞作用:LLC(逻辑链路控制)IEEE802.3 太帧 ,MAC(介质访问控制)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① 数据单位(数据传输单元):

分组

② 网络层作用:

网络层控制子网的通信,其主要功能是提供路由选择,即选择到达目的主机的最优路径,并沿着该路径传输数据分组。也可以这样说,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传输路径,实现流量控制、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联的功能

网络层还应具备的功能有:路由的选择和中继;激活和终止网络连接;链路复用;差错检测和恢复;流量/拥塞控制等。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① 数据单位(数据传输单元):

报文

② 传输层作用:

传输层利用实现可靠的 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能实现数据的 分段、传输和组装,还提供差错控制和流量/拥塞控制等功能保证了数据传输正确完整性。向高层屏蔽了低层数据通信的细节。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① 数据单位(数据传输单元):

消息(message)

② 会话层作用:

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会话就是指各种服务,包括

对话控制(记录谁跟谁传输)、令牌管理(令牌就是密钥持有优先执行,避免多方同时执行关键任务)、同步功能等。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① 数据单位(数据传输单元):

消息(message)

② 表示层作用:

表示层提供一种通用的数据描述格式,便于不同系统间的机器进行信息传唤和相互操作,如表示层完成EBCDIC编码(大型机上使用)和ASCII码(PC机上使用)之间的转换。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 有:数据语法转换、语法表示、数据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解压

简洁的说,负责通信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① 数据单位(数据传输单元):

消息(message)

②应用层作用:

是什么?应用层位于OSI/RM参考模型的最高层,直接针对用户的需要(与进程有联系)。

应用层实现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

应用层服务元素:CASE(公共应用层服务元素) SASE(特定应用层服务元素) 。


2、TCP/IP:互联网传输协议

四层结构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口层

知识点:黑色标记考点

1)网络协议:是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标准或约定,协议是控制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集合。

2)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 1、语义:语义是解释控制信息的意义。规定了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什么样的响应。(做什么) 2、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怎么做) 3、时序:时序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何时做)

3)网络的服务: 网络结构中每一层与上下层之间由服务连接,连接点称为服务访问点下 层只能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调用下层的服务。

4)服务和协议的区别: 协议是“水平的” ,是针对两个对等实体的通信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封装(报头和报尾)

协议/网络协议:规则, 标准, 控制两个及以上的对等实体 。

协议/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 语义,时序关系(同步)。

协议的数据单元:PDU。

实体

协议(水平性)

服务(垂直性)

服务数据单元:SDU。比如说:

ARPANET的成功运行证明了分组交换理论的正确性,而且,ARPANET 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计算机网络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rg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