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前面庄子讲了“道”的种种,接着这里假托两个人之口,来说学道修道悟道的方法。
南伯子葵前来请教女偊,他说我看先生您年纪也老大不小,但是您的容颜如何还像孺子一般?大概这个女偊就是老子说的“能婴儿乎”,他做到了。
女偊回答他,我是闻道以后才得以如此。子葵立刻就向他请教,道是可以学的吗?女偊的答复是“恶!恶可!”这两个“恶”都读作“乌”,是语气词。女偊这种语气很微妙,既是肯定又有否定,意思是“道”可以学,却又是不容易学得来的。至于说你南伯子葵,你还不能算是个可堪造就之人。
天底下有个叫卜梁倚的人,是个“圣人之才”,也就是说,他的根器很好,可惜的是他还没有闻道。而我女偊,虽然已经闻道,但是我必须承认,自己的根器并非上上等。所以说,学道既要有老师的点拨,还要看学生的天资。老师找到好的学生,跟学生去找好老师一样的难。
女偊尽管根器不够理想,但是学道还有一个至为关键的,就是个人的精进程度。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已。纵使天资很不错,没有遇见明师,学道也不精进,结果还是无成。
世尊树下悟道后,感叹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圣人告诉我们,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可是世间并没几个人做成。太多的人是不肯去做,就连很多根器不错的人,也在半信半疑,摇摆不定中,蹉跎了一生。
但是圣人还是没有放弃接引众生,就像女偊说的,遇到了卜梁倚这样材质特出的学生,老师怎么能放过呢,一定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如果老师的方法十分当机,学生成就的就快。佛门里就有好多例子,过去的慧能禅师,他是个砍柴的樵夫,偶然经过人家书窗,听到一句《金刚经》就有所醒悟,然后跑去五祖那里,师父叫他舂米,半夜去见他,问他米都舂好了没有,慧能回答说好了,就差筛了。六祖本身根器很好,所以顿悟了。还有不少人,靠的是勤勉,最后也成就了。像补锅匠,普通的老阿婆,只会持一句阿弥陀佛,也往生净土了。所以,一定要领会“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这句话,我们的志向、理想很高很远,但是一定要踏实的用功去做,不能一日曝十日寒。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女偊是怎么教学的,他是守在学生身旁,一定是寸步不离,如同老母鸡守护着鸡雏,不敢有半点疏忽。三天过后,学生已经外掉天下,七天后能外物,到了九天,连生死也能置于度外。这个次第是由远及近,因为越是关乎自己身家性命的东西,我们看得越重,也就越难以放下。当生死都参透了,就会“朝彻”,像太阳冉冉升起于地平线,旭日的辉煌灿烂整个世界,也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达到无所不知。到此方为“见独”,这个“独”便是不生不灭的道体,超越时间空间等一切的二元维度,是真正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就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
“杀生者不死”,时间在一点一点损坏我们的形体,但这副躯壳不代表真正的“我”。真宰寄宿在躯体里,不会随之泯灭。“生生者不生”,生成万物的那个究极的存在,我们称之为“道”的它,实际上并未生灭,因为它无心无欲,所以才能无为。
如果是特意为了什么而有所施为,那必将陷入苦恼,在缠绕不清的纷乱中意乱情迷,直至万劫难复。然而闻道之人,从不趋避逢迎,更不屑经营算计,毫不在意得失成败,因而可以“撄宁”。什么是“撄宁”,就是处乱不惊,在世间嚣攘中如如不动,即世间而离世间。
所谓“撄而后成”,说明学道须要在这个人世间进行,要在万丈红尘里练就本领。历经一番与人事物尽此一生的羁绊邂逅,在情与智的博弈中破局,最终的目的不是战胜别人,而是完美自己,丑陋的毛毛虫破茧之时,要感恩这世界对自己的蝶变所孜孜不倦的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