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一条热搜:#房贷可还到80岁#,和网络的日常一样,有人叫好有人吐槽,还有人,就是多数人,都是就看看热闹不发表言论。大多时候我都是那些吃水果群众里的一员,但今天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有太多话想说,就做次例外吧。
一直觉得房贷车贷这种东西都十分魔幻,讲白了就是不喜欢那种月月背债的负债的生活,借钱我觉得虽然大同小异但都觉得要好很多,所以现在因为一些事情借过钱,但从没有开过花呗这些东西,其实很多次都有超级想买的东西,但都忍住了,底线在那里吧可能。如果是特别重要的东西可能我顶多能接受短期的贷款,长期到一年我真的觉得是极限了。所以刚刚看到这一话题,真的仅仅看到就脊椎发凉想翻白眼。
有的时候会谈到买房,我觉得是很多人的传统极限思维,总觉得要不光要有房住还要做owner,当然条件好不差钱的那种就随便了不属于这个话题探讨的范围。那些人无论有的人是为了升值是投资给物质的升值价值,或者买来自住是投资给自己和家人更好更优质的生活价值,他们的房子都是算是非常有价值的投资。那些有点差钱一贷二三十年的那种,我听起来就怕了。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二三十年,尤其现在贷款买房的都是年轻人,自己有能力还的还不影响生活的这种我还比较理解,如果自己没有能力还靠家里或者有能力还但仅仅只限于有能力,还贷款对日常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我会觉得那为什么呢,而且这种情况买的房子也本来就不存在什么物质的升值价值,因为是自住,多数人买房的初始想法都是一辈子,所以靠着房子翻身回本的可能性也很小。对父母,也太不公平,父母老了,有那些钱可以让他们过一个很不错的日子,对自己,年纪轻轻活得难过又负担重重,因为房贷车贷过得拮据没能好好享受当下生活。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虽然物质上变拮据了但心理上无与伦比的充实。
又联想到很多同一阶层租房的年轻人,日子休闲,工作之余闲暇的时候,旅行拍照聚会吃喝玩乐,他们的幸福感和卖力工作精打细算外食吃顿饭都觉得太过奢侈的贷款者比起来,可能看到的和想法太片面,但如果是我我还是会觉得前者会更幸福一些吧。
看过一些欧美的电视剧电影,都会发现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随性,没房的租房子是常态,有房子的搬房子也是家常便饭,看的很开,很随性,没有刻板的思维觉得一定要有房有车。所以欧美地区国家的幸福感普遍比亚洲高很多也有这个原因吧。
但这里并没有Diss贷款买房子的人,还是像前面说到的,自己有能力还贷且不会影响生活的,对于他们这也算是一笔有价值的投资,那为何不可。但还贷会影响生活的那些人哪怕是可以还得起我都觉得他们应该属于没有能力的那群人。起码没有好好生活的能力。也因为此放弃了好好生活的权利。这种情况我觉得是特别划不来的。可以试着转变一下,努力让自己变成有能力的人,或者太有难度行不通那就换一个方向改变,比如抛去刻板思维,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好好享受生活。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每个人想法和选择不同。反正无论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开心最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