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之子。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继任者为汉昭帝。
刘彻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即位。政治上,录用人才不拘一格,提拔有才能的士人为侍从;颁行推恩令,裁抑丞相职权;设十三州部刺史,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算缗、告缗,抑制商贾。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于公元前124年设立太学,儒家思想从此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使匈奴远徙漠北,又征服闽越、东瓯和南越,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刘彻迷信神仙方术,热衷于封禅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挥霍无度,多次颁布“入物补官”“入羊为郎”等诏令,卖官现象普遍。晚年长安爆发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自杀。元封四年(前107年),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天汉年间(前100年—前97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爆发农民起义。征和三年(前90年),因汉军远征匈奴失利,深悔过去劳民伤财。[3][4][5]征和四年(前89年),刘彻下轮台诏,拒绝桑弘羊募民屯田轮台的建议。后元二年(前87年),刘彻病死,临终前立八岁幼子刘弗陵为太子,遗诏霍光等辅政。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礻亶,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评)
出生年日
据《汉书》本纪所记,结合《史记》,刘彻在孝景四年、七年、十六年分别为四岁、七岁、十六岁,因古人计虚岁,故刘彻当生于汉景帝元年(乙酉年,公元前156年)。而两书中的王太后传记又记载,刘彻于景帝即位后出生而孕于文帝去世前,即受孕时间在汉文帝后七年六月己亥(公元前157年7月6日)之前,两者之间尚可调和。
然而,《汉武故事》称“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即武帝生于景帝元年七月七日(公元前156年7月31日),如此则孕期超过十三个月,非正常孕期。就此至少可有三种推论:
1.《汉武故事》所记不误。《汉书·外戚传》记载,刘彻之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才生刘弗陵。这样,上述超过十三个月的孕期客观上亦有可能;然而,同为异象却不一同记载,仍有疑问。
2.《汉武故事》所记月日不误,年份错误。准此,则武帝当生于汉文帝后七年七月七日(公元前157年8月10日),而《汉书·孝武本纪》所记刘彻年岁为周岁;这与古人言虚岁的一般状况相违背。
3.《汉武故事》所记月日错误,年份不误。《汉武故事》以志怪为主,本非记述史实的著作 ,所记日期“七月七日”当不可信,而乙酉年仍可得到《史记》、《汉书》的印证。
罪己与否
有观点称,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即《轮台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并且“轮台罪己诏”标志着汉武帝的治国路线发生转变,由尚功、“有为”转向守文、息兵富民,而汉昭帝、汉宣帝则因坚持守文、与民休息,开创“昭宣中兴”。但也有学者认为,《轮台诏》并非罪己诏,也不具备政策路线转变的意义,汉武帝晚年悔过的形象是由司马光等塑造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