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和妈妈在一起时,孩子呼求妈妈的认可、关注和爱,而妈妈无法正确解读孩子内心的需求,不能看到和及时肯定孩子的成长,给不到孩子爱的滋养,同时在自己做错的时候,不能做到及时的认错和调整。(孩子在呼求,妈妈看不清也给不了。)
二、故事的核心问题。
不具备爱的能力、正确的陪伴能力和方法,在每一件事上都不能了结,还不停滋生新的问题。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更加不能应付和解决突发事件。生活乱套的时候,找不到错误的原因,也没有正确的方法,也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自己越来越受困,生活越来越不顺畅。
所有的疼痛苦,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造成的。
三、学习感受。
看别人的故事,就会看到自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自己的生活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1.所有的疼痛苦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造成的;
越发看见,如果自己的生活过的痛苦,根本不是别人造成的,都是自己精心选择的。
2.只能听到自己想听的,或者是只能听到自己敏感的部分。
自己生活中也是这个样子。
3.不能正确解读孩子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背后正确的意。
同样一句话“妈妈,你光和他们说话,不和我说话,你不喜欢我。”,老师的解读是“亲爱的孩子,妈妈听到你这么说,妈妈心里特别地感动,特别的开心,因为你特别爱妈妈,你特别希望妈妈陪伴你的时间再多一点,你希望妈妈看到你的成长和进步,特别希望妈妈爱你再多一点。”
解读的不同,说明你的眼界不同。很多时候,看到孩子做的说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第一念总想调整她,就容易只看到她身上需要调整的部分,解读不了她行为、语言背后的意,就认为孩子没事找事,无事生非。
在很多事情上看见,自己的眼界就是那么短。正确解读孩子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背后正确的意非常重要。怎么做到正确解读?相信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向动机。还有,如果孩子有错误的行为,相信他一定不是故意的,他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他有一颗想好的心,只是没有正确的方法。多维度思考问题,才能看到更多。他没有正确方法的时候,我自己先做对。
4.孩子内心积压的疑问和愤怒,都是因为生活中妈妈看不清楚,没有正确的方法,有太多疑问和事都没有做到及时了结造成的;生活中,觉得都是对方的问题,你咋总是没事找事;
每天发生的事不能及时了结,错误的方法还会滋生新的问题,然后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呈几何倍数增多,生活就会陷入一团乱麻中,自己就会被困得死死的。
5.看不见孩子做的好的点,总是盯着孩子做的不好的点;因为觉得孩子做的好都是应该的,做的不好的地方赶快调整好就好了;
6.你表达的爱多,孩子就会感受到爱的流动,你表达的伤心和恐惧多,孩子也会陷入到恐慌和伤心之中。
生活中,自己有恐惧的点,也会用这样的方法,达到让孩子不去做让自己恐惧的事,让孩子为自己的恐惧负责。
7.不能及时看到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是看到自己的错误了,但就是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
比如,生活中,我自己的模式:我又不是故意碰你的,你那么厉害干什么,你怎么能那么说我?会感觉,你这个样子,我承认错误,就是向你低头就有被欺负的感觉。这个时候,我就完全忘了,在这个事中,我是做错的那个人。
每一件事来到自己身边都是考试自己的。
想要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己要首先看到并且改正自己的错。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看自己,改自己的。
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孩子老是用自己不喜欢的方法对待自己,那一定要想想,自己之前到底做了什么,让自己的孩子这么对自己?这个时候,自己一定要看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做错了。也可以通过孩子的表达,看看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和孩子沟通自己做的不好需要提升的点,把关注点放在调整自己改正自己上。
8.学了,会用了,才是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