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田丰龙山房,座于鸡公嶂下,两川夹流。山高如崆峒之雄,有仙降焉;水如庐山之瀑,飞流直下,积渊成潭,有龙潜焉。此丰龙山名字由来。
丰龙山房始创者谁,已无稽考,唯衡区公诚虔经管供养,遂成惯例,其后世子孙一以贯之接捧维护,积德行善,厚泽子孙,福报绵长。
清朝乾隆年间,山房历经风雨,战乱侵扰,垂垂欲倒。危难之时,幸有绍韩公携其兄弟捐资重建,造于己丑冬,成于庚寅春,左殿供佛僧,右殿成书院,供子弟念书讲习。史载录有巜泮田圳头丰龙碑记>>,为一修。
再过百年,清咸丰年,山房又经岁月刻蚀,风刀雪剑琢磨,兵匪入侵,佛像遭毁,屋舍摇摇欲堕。危急之时,幸有陈有庆联玦衡区公子孙捐资重建山房,起于乙丑秋,成于丙寅夏,格局依旧,左佛右儒,拜佛求安,学儒求仕。史载录有<<重修泮田圳头庵丰龙山殿宇记>,是为二修。
再过百年,已是煌煌盛世,国泰民安,脱贫奔小康,但风雨无情,山房基础不堪支撑,墙体龟裂,山房轰然欲蹋。危险之时,幸有衡区公子孙陈述发,陈述仙,陈述庭,陈光林,陈前盛,陈前富等商议传承祖训,重建山房,起于己亥年仲夏,成于庚子年季冬。此建也,前富设计图纸,格局依然,面积翻翻,六百平方米巍然而立。钢筋砖混,外墙清漆,庄严肃目;室内地砖平整,洁净无尘。佛法无边,方庇得衡区子孙其心一致,团结无隙,虽重建资金巨大,亦能踊跃向前;又有十方善信,倾力襄助。天时,地利,人和,大事遂成。置大雄宝殿一间,观音殿一间,供佛像六十六尊,此等规模,已超前辈先贤。
弹指百年如逝水,唯留古寺屹山间。世间人事,重在传承。遥想衡区公一己之力供佛学儒,佑得子孙人丁昌盛,见贤思齐,习性尚进取,为人有远见,组织有魄力,前见古人可慕,后使来者可追。这正是
人才侪侪无穷尽,又见长江滚滚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