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娃数学学练优上有一题是对模糊词汇“最多”的理解,题目是这样的:5颗冰糖葫芦穿一串,22颗最多穿几串?我看娃是这样做的:22—5=17—5=12—5=7—5=2,答最多穿4串,这个过程没毛病,当看到7—5=2,大脑立马反应:不对啊,怎么可以穿一串呢?然后告诉娃:“不对啊。” 娃怒气冲冲地说:“就是这样的,回头我问爸爸。” 她爸看了说:“没错啊。” 我再定睛一看,是自己看错了。然后娃爸就开始打趣我,“瞧瞧,犯这么低级的错。” 于是,我为自己开脱,“肉眼凡胎的,焉能不犯错?即使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老师讲英语语法时,连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都讲错了,他们可是权威啦。”
过了一会儿,二娃的语文试卷做好了,她让我先检查一下她试卷后面的选词想象写一篇短文,我看过后,觉得这篇文写得特别好,就递给娃爸看,突然娃爸说:“都这个字的拼音写错了,哎哟,你是怎么检查的,这你都没有看出来吗?” 我凑过去一看,我斩钉截铁地说,“是你搞错了。” 然后立马掏出手机一查,娃写的是正确的,我逮住机会也把娃爸调侃一翻,我说,“哎哟哟,这你也不知道吗?还有一处错误,你也没检查出来。” 说完,娃爸自我解嘲地笑了,我和二娃早已哈哈大笑。
人不是神,偶偶犯错在所难免。犯错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反而有时是生活的调味剂,让你开怀大笑。犯错也是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另人印象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