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仲尼篇
1、白话:先生列子师从壶丘子林,结交伯昏瞀人后,住在南郭这个地方。跟列子学道的,数都数不清。列子虽然认为没什么了不起,但是他的道精微细秒,每天都跟学生见面辩论,远近闻名。列子和南郭子是隔壁邻居,二十年来并不来往;两人在路上面对面碰到,像没有看到一般。两人门下的徒弟一位他俩有冤仇才都不高兴。有个外面来的楚国人问列子:先生跟南郭子有过节?
列子说:南郭子外貌充实,内心清虚,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口无所言,心无所知,形相安详。这样的人我去看他干什么?我们同道,既然你认为我们有冤仇跟我一起拜访一下他吧。
有四十个弟子都愿意去,就一起见南郭子,两人见面像没有灵魂一样,没有什么话可谈。学生看列子形体跟神好像分开了,跟大家没有什么话讲。南郭子与排到最后的列子学生开始攀谈,滔滔不绝好像天下没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列子的学生都很惊吓,回到学校宿舍,脸色都不好,队列自不满意。列子说:得道的没有话讲,什么都知道也没有话讲。以不说话当做说话却彼此心通,彼此相知,不用表达,都知道。没有话与有话、知道和不知道,都是一种言语与知道。是什么都说,是什么都知,是什么都不说,是什么都不知,没有什么稀奇的。有什么惊吓的?
列子学道,三年之后,起心动念不敢念是非,嘴巴不敢说是非,才得到老师满意看他一眼(功夫到了,心理压制是非利害)。五年之后,心理上一切是非利害很清楚也念是非,嘴巴上也说利害,老师严肃的脸才对他笑笑。七年之后,心里的念头,没有是非了,嘴巴讲话,没有利害了(念念清净,不必压制,定了)。老师开始对他客气招呼他坐前面座位。九年之后,心里随意起心动念,嘴巴随便讲话发言,忘记了什么叫是非,什么叫善恶,一切外物外境来则应、过不留。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浑身都是嘴巴,六根互用。这时心念若无、永远是定,没有身体障碍了;身体无所谓了,脚走到哪里不管是空气还是大地都一样,起心动念、言语说话,都毫无分别,没有障碍。就是这样子,非常轻松,天下一切事、一切理无所不知。
2、有一种说法,真到了某个程度,不说说话搞一些形式,一看便知道此心同、此理通。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用说就明白了。但是这是我们前人提出来的,真的是不是如此,就要看我们本能的程度分辨、程度不到,就算给你讲出来,该如何,也是无用功。
3、康熙有观点,他认为无事之时,要像有事一般防患于未然,防患做好,就会事不生;要是有事之时,就要如无事一般先定思虑,再消除患难。这是什么呢?就是无为而治,他懂得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是明白在第一因上进行高度的洞见、高度的整理消除隐患,无为似无为,只是名无为。
4、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说,用言语表达出来;实际上,言语本身就有局限性,这个局限性让我们很多观念颠倒。跟写作一样,但是写作的,肯定有错误,肯定有问题,也肯定会被人批评,这是无可避免的。多个人告诉我,他写文,没有被批评过,而我写文被批评过,说明我写的不好;我都笑而不语,虽然他没有说他写的好,但是有何种隐喻,难免让人联想到吹牛皮。在我眼中,只要写文就有错,就被批评;只有那些引不起别人重视的,才会写了跟没有写一样,走不进读者的内心。
5、你去看学到的形容,容易有神秘色彩是正常的。譬如得道的人,走路是走的路还是走的虚空,都一样的;是身体说话,还是言语说话都一样的,是自己的是内观的没有分别。他不被自身的意识、感官局限住;但是真的可以飞上天空,真的可以不被生老病死困住肉身?这是没有的;但是,不被生老病死的来临,困住你的真知、困住你的自在,是可以的。
6、什么善恶是非?都是人的自欺欺人,被观念感受把你骗住了。但是,不被观念感受骗你,难道就没有善恶是非了?没有普通意义上的善恶是非了,不是世俗上面的;而是正念真观的善恶是非。那么正念真观是善恶是非是什么呢?此心既歇、此念既定、没有束缚,就是正念真观;此心不歇、此念不定、无限束缚,就是颠倒意识、无明散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