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Lynn在群里提问:“你坚持最久的事是什么?你是如何坚持的?”
我想起了从小我就喜欢看小说,但是看小说这件事,是不需要坚持的,鉴于我没有其它的持久做一件事的经历,就说说我看小说这件事吧。
相信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小说看得正来劲,却被家长逼着去做作业。
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在我的身上,为了躲避家长的监视,我采取过很多的措施。
譬如:好多同学都曾做过的,在一本课本下藏一本小说,假装在学习的样子;本来躺在床上看小说,听到家长开门的声音,飞奔到书桌前,装着在做作业的样子。这些是白天我看小说想的办法,到了夜里,为了躲避家长无处不在的监视,不暴露目标,我把房间的灯关了,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小说。
现在你知道我有多痴迷于小说了吧,虽然一直在看小说,但确实谈不上坚持,倒是家长一直在坚持不断地打断我的小说阅读,他们确实坚持了,而我只是被小说情节所吸引,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已。
还有一件事,我做的时间比较长的,就是看英文书了,本质上跟看小说(中文小说)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好玩!只不过文字由中文变成了英文,经常小说里的故事太吸引人了,我被作者设计的一个个情节和圈套骗得团团转,这是我为数不多的宁愿被骗,也不吭声,且久久沉浸其中的经历。
看英文书不像看中文书,最初确实是需要一点点坚持的,要不现在就没办法享受看英文书的乐趣了。
0.png
这本《无人生还》,当时看得比较投入,有点烧脑,是阿加莎写的。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擅长推理小说。不过我至今都没搞明白,为什么要搞这个图案做封面,看着不舒服,挺沉重的,不过这也不是一本轻松的书。
1.png
这本《裸脸》,西德尼 谢尔顿写的,他的书我看过好几本,当时的我好多英文书都看不懂,他的书,我虽然看得懵懵懂懂,跌跌撞撞,连滚带爬的,但好歹可以一直看下来。
最初我对英文的东西是完全不感兴趣的,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后来进入了社会,我认为我这辈子最不需要的就是英文和与之相关的东西了。
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遇到过的外国人都没几个,就是见过了的,大多也只是在街上遇到,没什么交流,如果不是当初发生了好几件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事情,恐怕我这一辈子都会是与英文绝缘的。
第一件事,在我还是个幼稚的儿童的时候,我曾看过一本很旧很旧的漫画书,上面一个美国兵跪在地上求饶说,别杀我,我投降!
他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据说是用好多个国家的文字写的投降书,美国兵打不赢的时候,就拿出这个册子,用外国话大喊“救命,我投降!”
漫画书和大人们都说,美国兵怕死,所以打不赢战争,我当时心里也充满了对美国兵的鄙视,贪生拍死,胆小鬼!
后来渐渐长大,我听到另一种说法,说美国军队在士兵被俘时,并不要求士兵做无谓的抵抗,而是保存性命要紧,因为生命是最珍贵的。
有次有个人讲他的故乡,村里有个白发老人,儿子战死在对越战场上,孤苦无依,怜悯之情溢于言表。
那一刻,如电光火石一般,我的脑海里即刻闪现出幼年时看过的那本很旧很旧的漫画书,上面那个美国士兵跪在地上求饶的画面就如同发生在眼前,那一瞬间,一个念头划过我的脑海,如果我是那个美国士兵的父亲,我宁愿他跪地求饶,我要他保全性命回来,我会好好爱护他,帮他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
还有一件事,也是看了一本很旧的杂志,那本杂志的扉页有篇短文,短文的大意是这样的,在一个农村小孩的家里,有一把刀,是把军刀,父亲告诉儿子说,这是我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我们没有先进的武器,我们缺衣少食,我们甚至武器弹药都不充足,但我们打败了敌人。
农村生活条件艰苦,自有了这把军刀后,上山打柴就用它了,家里凡是要砍要剁,不管是柴火棍棒,铁丝铁钉,用这把刀无不应手而断,好多年都过去了,小孩变成了青年,这把刀从不生锈,也不需要磨,依旧锋利如初,事实上,农村里也没有什么东西能磨得动这把刀。
小伙子问父亲,这把刀是谁做的,父亲回答道,美国人。小伙子心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美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能造出这样的刀来?于是他一直关注有关美国的消息,读书也很卖力,因为他想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终于,有一天小伙子得到了到美国读书的机会,一去就没有回来。
文章到这里戛然而止了,最后小伙子回来没有,文章没有说。
诸如此类的事情多了,我自然而然地也产生了好奇。
我想知道,到底外国的鬼子们是怎么想的,都在折腾些什么?是不是仍然亡我之心不死,到处打仗、搞事情有意思吗?
好奇心一旦被撩起,就放不下,没办法,这一切只有通过英文这个载体,才能寻找到些许答案,获得一些外面的信息。谁叫我这么好奇呢?
至于说到“坚持”,我认为如果一件事要靠坚持才能做下去,一般很难持久。
兴趣,内心的指引,这才是长期做一件事的持久动力。
其它文章
目标导向式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