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束呼伦贝尔大草原之旅,到俄罗斯族家做客一幕时时浮现在脑海里。内蒙古俄罗斯族形成的过程,通过俄罗斯族后裔讲的故事,印象深刻,有必要记录在案。
讲述者是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姐 (丽娜),肥胖体型,一副俄罗斯人面孔,深凹的蓝眼睛,白皙毛绒绒的皮肤,比较纯正的俄罗斯样子。
在一百多年前,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前苏联战争频繁。俄罗斯人为了避难,很多贵族、资本家,冬天边境河流结冰,拥进我国。开矿、经商,俄国农民也越境打草,并定居下来。当时,俄罗斯的男人大多参军上战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二,三个女人一个老公的比比皆是。
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闯关东”的贫困农民也来这里采金、伐木、打猎。许多华俄青年男女结成夫妻,生男育女,逐渐形成了华俄后裔。
丽娜的奶奶就是俄罗斯贵族的后代,奶奶跟随父母来到内蒙古经商。她的爷爷是河南人,逃避饥饿“闯关东”到呼伦贝尔。在奶奶家打工,爷爷很勤快,深得奶奶的芳心,顺理成章地成了家。
后来,有了爸爸兄弟姐妹五个,爸爸与蒙古族的妈妈结为夫妇,有了她们姐妹五个。曾经她们都被称为混血儿,新中国成立后,才被称为俄罗斯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还有自己的亲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
俄罗斯人待客礼仪很特别,当贵客到来时,俄罗斯人会捧出一个托盘,上面放了一盘切好的面包和一小碟盐。客人需拿一小片面包,蘸盐吃下。在旧时的俄罗斯,盐是非常珍贵的,而面包又是必不可缺的食物。久而久之,盐和面包成了招待贵客的习俗。
去俄罗斯族人家作客时,有不少规矩。要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屋,进屋后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客人若要吸烟,必须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点烟时,不可以用一根火柴连续给三个人点烟;不能问别人的收入,也不可以问妇女的年龄,否则被视为不礼貌;赴家庭宴会时,一般应比预订的时间晚15分钟到,但不宜更晚。
俄罗斯族人在生活中还很忌讳数字,尤其是“13”,被他们称为是鬼数,最不吉利。俄罗斯族人爱吃肉,但忌食马肉、驴肉,饮酒时不可以左手举杯。喝汤时必须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
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匿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俄罗斯族人口数为15069。老一代俄罗斯族人保持俄罗斯人的习俗,通用俄语。
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因此,我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数已经不多了。
网友评论